作家语文课程思想论述

时间:2022-07-04 06:12:46

作家语文课程思想论述

关于课程内容

主张课程内容应贴近社会生活批评当时的语文课程内容陈腐老旧,远离学生生活,提倡以新思想、新知识充实年轻一代的头脑。“关于少年读物,诚然是一个大问题;偶然看到一点引出来的东西,内容和文章,都没有生气,受了这样的教育,少年的前途可想。”[3]除了批判当时语文课程中的经史内容外,对当时的语文课程中的蒙学和古文内容也给予了否定。“黄河决口似的向孩子们滚过去。但那里面讲的是什么呢?要将我们的孩子造成什么东西呢?”[4]对《文选》和《古文观止》的态度尤为激烈,即便是当时的洋学堂,课程内容也是与社会脱节的。拿鲁迅先生当时求学的江南水师学堂和矿路学堂来说,“学问是‘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了。”[5]307这样的语文课程内容让鲁迅很失望,所以当时鲁迅决定到外国去,取法于国外。主张课程内容要适应孩子的心理特点,注意到孩子的兴趣、需要和能力要用“孩子的话”来写,“这是凡有稍稍留心儿童心理的都知道的。”[5]262为此鲁迅先生翻译了不少优秀的外国儿童读物,如《月界旅行》、《爱罗先珂童话集》、《桃色的云》、《小约翰》、《表》等作品。教材的呈现方式也要符合儿童心理他上私塾的时候,不但课程内容枯燥乏味,教材的形式也是单调呆板。“我的小同学因为专读‘人之初性本善’读得要枯燥而死了。”[6]时隔30年后,民国的语文教材总算“有图有说”了,但插图内容老旧、质量低劣,“先是那色彩就多么恶浊,……图画也多么死板”。[7]“就是在教科书的插画上,也常常看见所画的孩子大抵是歪戴帽,斜视眼,满脸横肉,一副流氓气。”[8]教材插图要贴近孩子生活,与时俱进,反映时代的进步,创作要科学、规范。另外,教材的排版设计也要美观,让人情感愉悦,乐于阅读才好。由是鲁迅主张“较好的中国书和西洋书,每本前后总有一两张空白的副页,上下的天地头也很宽。”[9]教材的呈现要以能激发儿童阅读欲望,营造一个余裕、从容的阅读环境为旨归,惟其如此,才能发挥课程的教养化育作用,让儿童健康、快乐地成长。

关于课程实施

如何把课程内容有效地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认知心理结构、个性心理品质以及外在的社会能力与社会行为?这是教育成败的关键,鲁迅先生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具体可从四个方面来阐述。语言文字教学第一,在汉语的材料方面,主张语言文字改革。为了唤醒民众,达到“立人”的语文课程目标,就要“普及教育”,必须“将文字交给一切人”。[10]97而中国的文字太难,是“一条高门槛……单是这条高门槛,倘不费他十来年的功夫,就不容易跨过。”[10]95为了打破这种状况,启蒙民众,改造国民劣根性,鲁迅在1918年的读音统一会上,提出了“注音字母”的思想,得到了与会者的一致认同,由此,汉语有了统一的读音。汉字方面,鲁迅主张汉字拉丁化,“只有二十八个字母,拼法也容易学……谁都能够写得出,看得懂了。况且它还有一个好处,是写得快。”[10]99当然,这一提法,有待商榷。第二,在汉语的组织结构方面,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必须除去阻碍传布智力的结核。”[11]119原因是文言与日常口语脱节,从思想交流的效果看,文言不如白话,所以鲁迅主张言文一致,一生致力于用白话写作。第三,在汉语教学方面,提出由言语到语言,由具体到一般,由感性到理性的语言学习规律。“他们学话的时候,没有教师,没有语法教科书,没有字典,只是不断地听取,记住,分析,比较,终于懂得每个词的意义。”[12]在这里,鲁迅先生提出了自己的语言学习观,从学生的感性经验入手,经过不断地变式练习,逐步掌握语言规律。实践证明,这是符合儿童语言学习规律的。阅读教学鲁迅先生根据以往的读书和教学经历,总结出一套切实可行、成效卓著的语文阅读教学方法,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第一,研究儿童心理,尊重儿童的需要、兴趣和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传统教育不注意激发孩子的兴趣,压抑儿童的天性。教育者把学生当成“缩小的成人”,“直到近来,经过许多学者的研究,才知道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达。”[2]140相反,为了激发学生学语文的兴趣,教师应当提高自身的教学语言艺术,而鲁迅先生高超的教学语言艺术,幽默风趣的风格,深受学生欢迎,为当今的语文教师率先做了垂范。第二,鲁迅先生注重在阅读教学时进行学法指导。①广泛涉猎,扩大阅读面,开阔眼界。②阅读过程中要注意思考,只有对阅读内容进行充分思考,才能谈到理解以至于运用。③把握读物性质,采取不同方法。鲁迅对不同类别的读物,是采取不同方法的。对于重要的书籍,采取精读;对普通读物,采取略读;对报刊,采取跳读。④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把书读活。任教期间,他多次带领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⑤敢于阅读反面教材,培养学生鉴别能力。“一多翻,就有比较,比较是医治受骗的好方子。”[13]有比较,才有鉴别。通过具体的事例来培养学生辨别真伪的能力,增加他们的感性经验,形象、生动,比空洞的说教效果要好。第三,积极探索用电化手段进行直观教学。“用活动电影来教学生,一定比教员的讲义好,将来恐怕要变成这样的。”[14]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让教学内容生动、简洁、直观、明确,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单纯地讲解,效果要好得多。现在多媒体教学,在中小学课堂已很普遍了,鲁迅先生在80多年以前,就天才地预见到了,这也说明了他的教学思想的先进性。写作教学鲁迅是享誉世界的著名作家,在与友人及读者的通信中,提出了许多切中肯綮的建议,是我们提高写作水平的宝贵财富。(1)写作教学与观察阅读相结合。“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看到一点就写。”[15]373现作理论证明,观察和阅读是写作的两大基本功,为写作积累素材,观察积累的是直接经验,而阅读积累的是间接经验。(2)重视自我修改。“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15]373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即使是成名作家,他们也是不厌其烦地修改自己的作文,从修改中不断提高写作水平。(3)树立正确的文风。①写文章要自然由衷,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而已。”[16]写不出的时候,不要“硬做”[17]。②要用流淌在当今人们口头上的活生生的白话写作。“从活人的嘴上,采取有生命的词汇,搬到纸上来。”[11]306③当时有许多文学青年投稿,字迹潦草,鲁迅总是戴着眼镜仔细地看,认真地修改。鲁迅不论是投稿还是写信都认真誊写、书写工整。“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18](4)从正反对比中把握写作规律。要想提高写作水平,当然要多看名家名作,从中借鉴成功的经验。但是很多人看了多年的名著,一提笔还是不入门径、不得要领。原因就在于很多读者看的都是“应该这么写”的定稿,而没看到作家“不应该那么写”[19]的草稿。俗话说,“失败乃成功之母”。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者都是经历了许多次失败以后,才逐渐明白失败的原因,进而深刻领会了成功的要领。这是鲁迅先生从苏联作家、文学评论家惠列赛耶夫的《果戈里研究》一书中学到的,对于初学写作者,有着极大的帮助。

关于课程评价

中国语文教育史,基本上是应试教育的历史。长期以来,语文考试不仅是检验语文学习成效的唯一标准,加之又与现实的功利挂钩,这就使得语文考试的性质产生了严重的异化,语文考试不再是诊断、修正、总结语文课程实施的工具,而变成了极具功利色彩的社会干预教育的利器。当时民国的语文考试内容陈旧,形式僵化,对此,鲁迅提出了严厉的批评。针对1934年上海中学会考的作文题《衣取蔽寒食取充腹论》,“据我的愚见,是大可以不必再‘之乎者也’了,———横竖是永远没有用的。”[20]针对北京大学经常对学生进行标点古文的考试,鲁迅提出了批评,“这真是恶作剧,使‘莘莘学子’闹出许多笑话来。”[21]当时的语文考试,完全不考察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是识记性的内容。“全用不着自己来挖空心思做。”[22]与此相反,鲁迅提倡的是内容紧跟时代潮流、考题难度适中而又注意考察学生思维能力的语文考试,这在当时是难能可贵的,即使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依然有其借鉴意义。作为当时受到很多学生追捧的卓越的教育家,鲁迅的教学实践深入浅出、趣味盎然,听过他课的同学都被其高超的教学艺术所折服,而他关于语文课程的论断也往往提纲挈领、一语中的。他在分析了当时中国的社会情况、儿童心理特点和语文教育的特点后,深思熟虑,高瞻远瞩,提出了语文课程改革的战略构想。这些语文课程思想不仅在当时新人耳目、振聋发聩,时至今日,对当下的语文新课程改革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作者:刘影 单位:喀什师范学院

上一篇: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导中的实用性 下一篇:乡村语文课堂学法指导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