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碑店市园林景观中植物群落现状调查及应用探讨

时间:2022-07-04 05:16:10

高碑店市园林景观中植物群落现状调查及应用探讨

摘要 通过对高碑店市园林景观中植物群落的调查,发现其中稳定的植物群落结构,根据植物群落的特性选择、配置树种,并利用群落的演变规律进行园林设计,将成熟而稳定的植物群落模型在生产中应用并发展。

关键词 植物群落;现状调查;植物配置;应用;河北高碑店

中图分类号 S68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24-0207-02

高碑店市位于华北平原的中北部,京、津、保三角腹地,地处北纬39°05′~39°23′,东经115°47′~116°12′。耕地总面积4.7万hm2,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农业基础坚实,是传统的农业市。白沟河纵贯高碑店市全境,白沟河两侧及东部区域,面积约1.5万hm2,以砂壤土为主。年均气温12 ℃,气候温和,年均降水量530 mm,无霜期183 d,日照时数2 522.9 h,日平均气温≥15 ℃,有效积温3 700 ℃,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丰富,生产条件优越。

1 高碑店市园林植物的树种调查

近年来,高碑店市园林绿化有了长足的进步,并于2010年被评定为园林城市。植物种类也日渐丰富。通过调查,现将该市的园林植物大致分类如下。

1.1 乔木(小乔木)类

龙柏、侧柏、桧柏、华山松、油松、白皮松、雪松、云杉、馒头柳、垂柳、金丝柳、刺槐、水杉、梓树、国槐、白蜡、泡桐、法桐、青桐、七叶树、漆树、毛白杨、黑杨、栾树、银杏、五角枫、构树、核桃、蒙古栎、椴树、香花槐、丝棉木、火炬树、流苏树、楸树、朴树、桑树、千头椿、金叶榆、龙爪槐、蝴蝶槐、合欢、杜仲、美国红枫、黄栌、马褂木等。

1.2 花灌木类

樱桃、樱花、紫叶李、西府海棠、木槿、紫薇、紫荆、碧桃、紫丁香、暴马丁香、木瓜、紫穗槐、白玉兰、美人梅、棣棠、日本海棠、榆叶梅、连翘、金银木、黄刺玫、山桃、锦带花、月季、红瑞木、珍珠梅、迎春、天目琼花、沙地柏、水蜡、大叶黄杨、小叶黄杨、红叶小檗、金叶女贞、平枝荀子等。

1.3 藤本类

紫藤、爬山虎、凌霄、金银花、葡萄、藤本月季、蔷薇等。

1.4 观赏和宿根花卉类

荷兰菊、福禄考、荷花、牡丹、芍药、玉簪、鸢尾、萱草、石竹、蛇鞭菊、婆婆纳、千屈菜、蓝亚麻、假龙头、景天等。

1.5 地被类

草坪、白三叶、绣线菊、红景天、佛甲草、麦冬草等。

2 高碑店市园林景观中的植物群落种类

2.1 植物群落的定义

群落就是在环境相对均一的地段内,有规律地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各种植物的组合,例如一片森林、一片草原或一个水塘等。每个相对稳定的植物群落都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和结构。该文仅探讨在次生裸地上生长的人工植物群落。

2.2 高碑店市表现稳定的植物群落

2.2.1 体现春景的植物群落。分为2种组合,一是上木:玉兰树或银杏;中木:迎春+连翘+榆叶梅或樱花;地被:阔叶麦冬。二是上木:垂柳+栾树;中木:山桃+西府海棠或日本海棠;下木:月季+草坪。

2.2.2 体现夏花的植物群落。分为2种组合,一是上木:法桐或国槐;中木:木槿+黄刺玫;下木:小叶黄杨。二是上木:白蜡或楸树;中木:紫薇或紫丁香+锦带;地被:三叶草。

2.2.3 体现秋景的植物群落。分为2种组合,一是上木:五角枫+银杏;中木:平枝荀子+大叶黄杨;地被:草皮+地被菊。二是上木:火炬树;中木:月季或红瑞木;地被:玉簪或鸢尾。

2.2.4 体现冬季景观的植物群落。分为2种组合,一是上木:雪松+青桐;地被:铺地柏。二是上木:油松;中木:龙爪槐;下木:大叶黄杨。

2.2.5 行道树的植物群落。分为4种组合,一是上木:法桐;中木:木槿;地被:铺地柏。二是上木:油松;中木:水蜡。三是上木:法桐+雪松;下木:红叶小檗+小叶黄杨。四是上木:毛白杨+垂柳;下木:紫穗槐。

2.3 高碑店市植物群落现状

高碑店市植物群落以乡土树种为主,近年来逐步引进部分外来树种,例如美国红枫、北海道黄杨、木瓜、日本海棠等,丰富了植物种类,增加了观赏效果。人工植物群落以乔木为主,辅以灌木、花草及地被植物。这种群落配置比较稳定,节约了管理成本。但园林群落设计中也有不合理的现象,例如:微地形大量使用草皮、管理极为不便;人行道路隔离带使用的绿化树种过高、过密,影响视线,造成安全隐患。

3 人工植物群落的植物配置原则

3.1 配置原则

3.1.1 尊重居民喜好。在对居住区的绿化植被进行选择时,一定要注意居民的喜好,选择居民喜闻乐见的植物进行配置,使小区绿化具有亲和力,使居民产生认同感。

3.1.2 保健植物的选择。基于现代居民对健康的重视,小区绿化树种必须无毒、无污染、无刺激气味、无伤害性。可以在居住区绿化时选择美观、生长快、管理粗放的药用、保健、香味植物,既有利于人体保健,又可调节身心,也可美化环境。这类植物有香樟、银杏、龙柏、萱草、玉簪、鸢尾等乔灌木及草花。在优先选择保健植物的同时,还应注意花期较长及色叶的植物,如紫荆、榆叶梅、樱花、迎春、棣棠、紫薇等[1]。

3.1.3 以乔木为绿化骨干。乔木在小区中的应用主要是从生态和造景2个方面来考虑。由于乔木树冠的绝对面积大,在小区绿化中能够制造更多的氧气,吸收更多的废气及有害气体,因而乔木的应用在小区中更有利于居民健康。乔木的选择上应少用常绿树种、多用落叶树种,以阔叶树为主。

3.1.4 适应绿化的功能要求。适应所在地区的气候、土壤条件和自然植被分布特点,选择抗病虫害强、易养护管理的植物,体现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地域特点。

3.1.5 充分发挥植物的各种功能和观赏特点。根据植物的功能和观赏特点进行合理配置,常绿与落叶、速生与慢生相结合,构成多层次的复合生态结构,达到植物群落自然和谐。

3.1.6 要注重种植位置的选择。为了避免影响室内的采光通风和其他设施的管理维护,绿地旁的种植应考虑建筑物的朝向,建筑物南面不宜种植过密,以免影响通风和采光。近窗位置不宜种植高大灌木;而在建筑物的西面,需要种植高大阔叶乔木,对夏季降温有明显效果。

3.2 模纹和色块的配置

色块的设计要符合现代人的审美观念。色块布置的色彩简洁明快,采用色块的模纹形状可以满足快速绿化美化的要求,养护相对简单。现在常见的色块组合有:红色块为红叶小檗;绿色块有雀舌黄杨、大叶黄杨;黄色块有金叶女贞、金边黄杨;也有用红绿草、草本花卉等。

高、中、低植物,宜将修剪整齐的植物配植在边际与,构成多层次种植结构。多层次的植物配植,既能丰富植物品种结构,又能使绿量达到最大,提高单位面积生态效应。

优先配植本土植物,其在当地有极强的生命力,抗病虫害能力强。植物配植要与环境协调,小空间不宜使用大型植物,以免使人产生压抑感;开阔的场地宜用体量大或色块大的植物,以免给人以小气感。例如可在小广场中心孤植高大的遮荫乔木,广场四周宜栽种低矮的灌木丛,一方面形成对比,另一方面不致使空间太闭塞。配植手法要灵活,可采用自然式配植法,如孤植、二株、丛植、群植、林植等;也可采用规则式的配植法,如中心栽植、平行栽植、环状栽植等[2]。

4 植物群落的演替及其在园林设计中的作用

4.1 园林植物群落的演变及其规律

植物群落的动态(dynamics)主要包括群落的形成、发育和变化、演替及演化,园林植物群落也应遵循这一规律,即一个植物群落被另一个植物群落所取代,最终形成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的顶级群落。园林绿化是在次生裸地上完成的人工栽培群落,它包括行道树、城市森林、公园和园林、街头绿地、住宅区的绿化以及郊区的农田和防护林等。顶极群落是种群结构、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以及优势种替代的稳固状态,不同于演替阶段群落,顶极群落的种群围绕着一种稳定的、相对不变化的平均状况进行波动[3]。

4.2 合理利用园林群落演变进行园林设计

了解了植物群落的发展规律,园林设计人员就应该按照客观规律进行园林设计。首先,利用顶级群落原理,在设计中直接建立顶级群落或其前期阶段,缩短演化的进程,这样既提高了绿化效率,又能减少养护的成本;其次,要保护生物多样性,在城市绿地建设中尽量模拟自然群落结构,形成有丰富的动物及有益微生物在内的物种多样性。在设计上要遵循植物特有的生长规律,不要因为求洋、求新、求特而生搬硬套。提倡使用乡土树种,但不要过分保守,狭隘地排斥外来植物,对那些已经驯化多年,事实证明已经适应当地环境的植物要充分利用。毕竟物种多样性可丰富景观设计的内容,对植物群落的稳定也有重要作用。最后,当具有特殊的设计要求,希望保持某一种演替阶段时(例如草坪或色带等),则可以通过人工措施,阻止演替的发展,让这一过程长期停留在某一阶段[4]。

5 结语

园林绿化的设计归根结底是植物物种的选择与群落设计,所有合理的设计离不开群落固有的规律,也必须遵循这种规律。群落设计除了强调结构、功能和生态学特性的互相结合外,还要注意绿地的特点和环境,使植物不仅具有景观价值而且具有保护生态的特殊功效。这样,才能在起到绿化作用的同时,获得良好的生态效益。

6 参考文献

[1] 高亚红,杨俊杰,吴玲,等.生态学原理在植物配置中的应用[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2(6):90-92.

[2] 赵小莉.浅析城市园林绿化中的单一草坪与立体植物群落[J].现代园艺,2012(15):95.

[3] 惠惠.浅析节约型园林植物景观设计——以合肥市公园为例[J].安徽农学通报,2012,18(9):170-172,174.

[4] 曹俊卓,王小德,罗旋.浙江古典私家园林植物造景调查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12(8):1145-1148.

上一篇:对彭阳县实施林地补充的思考 下一篇: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农业精量灌溉系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