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胰胆疾病的治疗研究

时间:2022-07-04 02:33:59

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对胰胆疾病的治疗研究

[摘要] 目的 研究逆行胰胆造影对胰胆疾病对疾病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 2013年6月收治的胰胆管疾病患者102例,分析经逆行胆管造影以及MRI联合磁共振进行诊断所得资料,对比分析种诊断方法在临床中的诊断价值。 结果 逆行胆管造影法总符合率为97.06%,MRI联合磁共振法总符合率为99.02%。经比较,两种诊断方法在诊断符合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逆行胰胆管造影在临床中是胰胆疾病的金标准,具有决定性的临床意义,并且可以同时通过内镜进行治疗,是其他诊断技术所无法达到的优点,该法应在临床中继续推广。

[关键词] 逆行胆管造影;胰胆疾病;治疗研究

[中图分类号] R81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21-116-02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作为一种临床上常用的诊断途径在临床中用于诊断胰胆管疾病已经有30多年的历史,从70年代引入我国后便得到大范围的推广和使用[1]。并且随着近几年无创诊治的理念逐步深入,介入治疗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应用于临床上的诊断以及治疗,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应用与发展[2]。但近几年MRI联合磁共振法在诊断胰胆管疾病上也显示出了较高的检出率[3]。因此,为比较两种方法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回顾性分析我院2006年3月~2013年6月收治的胰胆管疾病患者102例,分析经逆行胆管造影以及MRI联合磁共振进行诊断所得资料,对比分析种诊断方法在临床中的诊断价值,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胰胆管疾病患者102例,其中男50例,女52例,年龄20~72岁,平均(46.4±4.3)岁。临床症状包括黄疸65例,上腹痛29例,腹泻5例,恶心呕吐3例。术前诊断共有胆总管结石61例,胆总管下段炎性狭窄32例,胆道蛔虫2例,壶腹部肿瘤7例。

1.2 方法

对本院选取的患者在术前分别采用逆行胆管造影以及MRI联合磁共振进行诊断。

MRI联合磁共振法:患者检查前禁食禁水6h,之后按常规操作行MRI联合磁共振进行检查。

逆行胆管造影法:操作内镜进入十二指肠,到达十二指肠处,当胆总管下段狭窄者用切开刀切开,当发现有胆结石存在时,如果结石不大,实施十二指肠切开术,用取石网将结石取出,如果结石较大内镜方法取不出来则行选择外科手术方式,将结石取出。

2 结果

2.1 ERCP对胰胆疾病的检出情况

在本次实验中,行常规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共造影102例,全部显影,成功率为100%。逆行胆管造影法共诊断出胆总管结石59例,胆总管下段炎性狭窄32例,胆道蛔虫2例,壶腹部肿瘤7例,其中有3例胆总管结石未能检出,符合率为97.06%。MRI联合磁共振法共检出胆总管结石60例,胆总管下段炎性狭窄32例,胆道蛔虫2例,壶腹部肿瘤7例,有1例结石患者被误诊为胆管占位,符合率为99.02%。具体结果见表1。

2.2 术后并发症

本实验结束后,共有淀粉酶升高2例,腹痛2例,经抗感染、止痛等常规治疗后症状均明显好转。

3 讨论

目前,在临床上用于诊断胰胆管疾病最为广泛的诊断方法依旧为ERCP进行诊断,该法一直以来被誉为诊断胰胆管疾病的“金标准”[4]。但近几年随着磁共振仪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使用MRI联合磁共振进行诊断。逆行胰胆管造影法主要是通过将内镜插入十二指肠处,在开出做一切口,然后用造影管在该处注射造影剂,用于胰胆管的各种检查,包括X线检查,胆道压力、肌功能测定和细菌学等检查[5]。该法的优点在于不仅可以用于胰胆管疾病的诊断,还可以用于治疗,如通过内镜可以用取石网或取石囊将结石取出等。而MRI联合磁共振的优点在于无创性,不需要接受射线的照射以及造影,可以通过仪器进行多角度观察分析胰胆管的全貌,并且并发症相对较少,适用人群广泛[6]。而ERCP还存在一定并发症等危险,容易发生胰腺炎、出血以及穿孔等并发症[7]。

本研究行常规逆行胰胆管造影术,共造影102例,全部显影,成功率为100%。逆行胆管造影法共诊断出胆总管结石59例,胆总管下段炎性狭窄32例,胆道蛔虫2例,壶腹部肿瘤7例,其中有3例胆总管结石未能检出,符合率为97.06%。MRI联合磁共振法共检出胆总管结石60例,胆总管下段炎性狭窄32例,胆道蛔虫2例,壶腹部肿瘤7例,有1例结石患者被误诊为胆管占位,符合率为99.02%。胆道结石患者61例经普通的取石网或气囊全部取出,其中结石较小经一次取出者共有48例,结石稍大经两次取出者13例,取出成功率为100%;对于胆总管下段炎性狭窄的32例患者实行十二指肠切开术后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黄疸等体征消失,胆红素、谷草转氨酶以及谷丙转氨酶显著下降。寄生有胆道蛔虫的2例患者,病变较轻,经纤维十二指肠镜,置于圈套器将蛔虫体套住后取出,对嵌顿在十二指肠或钻入胆总管内的蛔虫取出。对于壶腹部肿瘤的患者,采取ENBD方法进行治疗,疾病得到治疗,术后患者黄疸、阻塞性胰腺炎等症状消失。本实验结束后,共有淀粉酶升高2例,腹痛2例,经抗感染、止痛等常规治疗后症状均明显好转。

综上所述,逆行胰胆管造影在临床中是胰胆疾病的金标准,具有决定性的临床意义[8-9],并且可以同时通过内镜进行治疗,是其他诊断技术所无法达到的优点[10-11],该法应在临床中继续推广。

[参考文献]

[1] Suissa A,Yassin K,Lachter J,et al.Outcome and early complications of ERCP:a prospective single center study[J].Hepatogastroenterology,2005,52(62):352-355.

[2] 李宁,杨贞振.MRCP在梗阻性黄疸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及进展[J].医学影像学杂志,2008,18(1):87-90.

[3] 李明岳,余小,鲍世韵,等.MRCP与ERCP在胆道梗阻病变中的诊治分析[J].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2006,17(8):295-296.

[4] 郑清盛.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在胰胆疾病中的研究现状[J].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4):695-697.

[5] Suissa A,Yassin K,Lachter J,et al.Outcomeand early complica-tions of ERCP:a prospectivesingle center study[J].Hepatogastroenterology,2005,52(62):352-355.

[6] 王庆,秦明放,勾承月,等.经内镜括约肌预切开术在困难ERCP中的应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5,13(14):1782-1784.

[7] Rodriguez-Gonzalez FJ,Naranjo-Rodriguez A,Mata-Tapia I,et al.ERCP in patients 90 years of age and older[J].Gastrointest En-dosc,2003,58(2):220-225.

[8] 牛金柱,李坤,兰海涛,等.依托咪酯维持麻醉应用于老年患者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中脑电双频指数和血流动力学变化[J].医药,2013,25(1):41-43.

[9] 曾江潮,降洪木,刘刚,等.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致肺部并发症二例原因分析[J].临床误诊误治,2013,26(1):44-46.

[10] 韦柳萍,覃山羽,姜海行,等.逆行胰胆管造影对华支睾吸虫感染并胆管梗阻患者的诊断及治疗价值[J].广西医学,2013,35(4):440-442.

[11] 陈胜林,严江,古松刚,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联合ERCP治疗胆石症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外医学研究,2013,11(15):36-37.

(收稿日期:2013-07-05)

上一篇: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述评 下一篇:控制脑卒中患者高血糖对其转归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