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引台资 南京“翻老黄历”

时间:2022-07-04 02:29:35

在吸引台资上南京已滞后于省内和国内多个城市。为充分利用与台湾的特殊历史渊源,南京正谋划与台湾共建“民国遗产”。

“我喜欢你们,因为产品卖太多。”9月18日,一位制作和销售刀具的台商对记者说。

当天,第五届南京-台湾名品交易会进入第二天。现场依然是火热爆棚。

两岸“名品会”2009年9月在南京首创。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表示,“名品会”已成为对台经贸合作规模大、影响深的重要活动,而处于领跑“苏南现代化”的南京亟需也必将从两岸交流中汲取转型发展的智慧。

不可否认,改革以来南京在吸引台资上已滞后于省内和国内多个城市。能否利用与台湾的特殊历史渊源在新一轮发展中扭转逆势是南京的重要任务。

据悉,在这一过程中,南京正谋划与台湾共建“民国遗产”。值得一提的是,办主任张志军履新出京后第一站考察就选择了南京。

力推电商平台

根据两岸协议,每次“名品会”海运或空运过来大陆的台湾产品免征关税,物流链由大陆企业承接安排。

隶属台湾“经济部”的台湾贸易中心的市场拓展处人士透露,四届以来的名品会上,现场签订采购意向协议和现场购买分别为34亿美元、2.35亿元(人民币)。

“每次参会至少亏30万新台币”,台湾玻璃馆的一位业者告诉记者,“希望能打开知名度。”

“旺旺和康师傅在台湾本来是小企业,名不经传,到大陆后就发达了,我们都希望如此”,销售纺织品的一位台商直言。

不过与以往几届相比,尽管大陆消费者人气不降,但本次现场的产品和台湾参展企业数量有所下降。

依照台湾贸易中心市场拓展处副主任侯文钦的说法,从产业扩散的角度看,台湾产业中能到大陆设立制造基地的企业早已成形,参展的产品要么是针对特殊人群,要么是市场充分竞争,要么是不适合本地化,产地优势不明显。

因此,“今年我们首次推出了电商平台,目前尚未在大陆设立制造基地的参展的大多产品特别适合这种销售方式”,侯文钦表示。据统计,在台湾本土销售的产品中,来自大陆的游客消费量已从2:8上升为5:5。

利用民国资源

2013年4月,南京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对台工作会议,会上市委书记杨卫泽提出,南京在新一轮两岸交流中要占据“主动”,抢占新的制高点。

“十”之后,杨卫泽首次出境就选择了台湾,且重点考察了台湾的科技创新。南京科教资源发达,拥有国家级的科研院所、重点实验室等数量居大陆同类城市第一。

目前台湾二产早已在大陆形成了格局,“我想下一步就是看各地如何吸引台湾的服务业了”,分管工作涉及到对台交流的南京市一位领导说。

有地方人士称,办主任张志军首站调研南京,就希望南京能在吸引台商服务业上有所创新。而南京的“民国资源”谋划策略也得到了办的支持。

所谓“民国资源”,是指1949年以前的诸多民国建筑遗产。这些建筑绝大多数位于南京市的主城区或风景名胜区(如江苏省人大所在的原外交部、金融机构占用的“中央社”原旧址等),并作为了诸多机关的办公地点,由于所在区域交通便利,周边配套设施发达,颇具商业价值。

目前南京市本级已有超过20个职能部门和事业单位陆续搬离至河西地区。有地方人士透露,此类“腾笼换鸟”出来的地方,将用来吸引两岸交流中各种机构的入驻,“极有可能会采用较低廉的价格。”

更进一步信息显示,南京可能会在实践中淡化这些建筑的“产权归属”,改变大陆单方面的“国有”而转向“两岸共有”格局。

南京期望能通过这些民国的资源,以“文化力量”,增进台商的亲切感。

台湾各界对此兴趣极大。有从事当代艺术品交易的企业人士说,“我们真的能在南京市政府大院(原教育考试院旧址)办公吗?”FIC

上一篇:国内汽车产销破千万 自主品牌挑战机遇并存 下一篇:商务部:全年FDI规模有望超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