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小学作文教学的“三个面向”

时间:2022-07-04 12:42:49

刍议小学作文教学的“三个面向”

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针对作文教学封闭的现状,笔者以课标新思想为指导,构建出了“三面向”的新框架:面向生活,面向图书,面向大自然。

关键词:小学语文 作文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封闭式作文教学难以做到“求真”,导致不少小学生胡编乱造,作文假、短、空。针对作文教学封闭的现状,我们以课标新思想为指导,构建出了“三面向”的新框架,即立足于面向生活,面向图书,面向大自然。“三面向”给作文教学实践注入了活水,带来了生机,效果显著。

一、面向生活,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

叶圣陶先生说过一句话:“必须寻到源头,方有清甘的水喝。”这“源头”,就是眼前的丰富多彩的生活。孩子们写不好作文,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平时不留心周围的生活,不会发现生活中的精彩,为此,我们注意引导孩子多角度地观察生活。

1.感受多姿多彩的校园生活。学生生活在校园里,然而不少孩子对校园生活熟视无睹。面对这种情况,我利用班会、活动课的时间,带领学生观察校园景点:群星璀璨的明星苑、四季常青的植物园。老师的解说富有灵性,吸引孩子们细心观赏。回教室后,就以“美丽的校园”为题习作。昔日抓耳挠腮,今日有什么可写。更值得注意的是学校节日,如科技节、班主任节、双语节等,令孩子耳目一新。

2.留心喜怒哀乐的家庭生活。学生写家庭生活一类作文,常出现选材落俗的问题,因此,教师注意提醒学生平时要留心一家人的一言一行。如你失败时父母的安慰,“孩子,你一定行!跌到了,再来。”早晨,妈妈为你送上冒着热气的饭菜。新学期,爸爸给你买上新书包。用心体会这些生活细节,你就能感受到父母的关爱,没有必要去重弹“生病时妈妈背我上医院”之类的老调。

3.了解繁华热闹的社会生活。社会生活是一部读不完的书。节假日,鼓励学生跟随爸爸妈妈去逛超市、菜市场、广场等,用自己的视角去观察发现社会的繁华美,写出所见所感。

二、面向图书,增进学生的语言积累

读书是丰富积累的重要途径。我们的眼睛不能单单盯着教科书和练习题,那样学生的“吸收”必然受限,“吐露”也就出现了问题。面向图书,就是引导学生从课内向课外延伸,尽可能多读课外书,与“书”交朋友。

营造“书香班级”氛围。与学生一起拟读书口号是个好办法,如,爱读书是一种好习惯!读书的姿势最美!打开阅读之门,点燃心灵之灯!读经典的书,做有心的人!成长不能无书,成功不可无知等。口号可点燃孩子们的读书欲。在班里开设“储书小银行”。让学生将自己喜欢的好书,如科幻类、智慧类、名人传纪类、文学类、故事类等书储存到班级来,以银行的经营方式储存、借读,“储一本,读百本”,期末评读书金奖、银奖。

推荐优秀图书。教师定期向学生推荐优秀图书篇目,简介每本书的内容、感动点及艺术特点,以便于学生选择。为了检查学生的阅读情况,还利用晨读课、语文课、阅读课等时间让学生交流读书体会。

建立读书成长册。学生都准备一本精致的笔记本,摘录书中的精彩片断,好词佳句、名人名言,还要把自己的读书计划、读书心得及读书活动的作文等积累下来,并不定期地展示。在小学段每人可积累10万多字。学生不断从书海中觅得珠玑,语言积累日渐厚实,作文时不再胡编乱造,而是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了。

三、面向大自然,启迪学生的灵性灵感

面向大自然,就是让孩子关注身边的各种植物、小动物,领略大自然的绚丽多彩,发现大自然的神奇伟力。这更多更新的发现,无疑有助于启迪学生习作的灵性灵感。

一是采集标本创作自己喜欢的画,如李琳同学创作的《放飞的鸽子》,那一只只和平鸽,是用树叶剪出来的,并配有文字:“和平鸽,你尽情地飞吧!飞出精彩,飞出和平!”邓杰同学的杰作《五彩桥》,是用植物的茎叶拼成的,表现出丰富的想象力,画上文字是:“这是一条五彩的时空桥,它能载着我飞到祖国的宝岛台湾,与那里的亲人说说祖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欢迎台湾同胞乘着它回祖国观光。”采集制作,让他们认识了不少植物的名称,包括树木、花草、野菜、农作物等,而且增长了知识,发展了想象,受到了思想教育。这种作业顺应儿童天性,一举多得。

二是和大自然中的小动物交朋友,我们鼓励孩子和大自然中的小动物交朋友,回校后把自己的发现讲给同学听。这一招真灵,孩子们高兴得手舞足蹈。假后回校,班里每个同学都说有了新朋友。有的说我认识了山螳螂,它脑袋小,呈三角形,项颈细长,拖着个大肚子,胸前的两把大刀挥舞起来特别厉害,专捉那该死的蚂蚱吃,不一会儿蚂蚱肉就被吃光了,只剩下两条大腿……爷爷说螳螂吃害虫,是庄稼的卫士,我就喜欢它了。有的说我在野外的砖缝里发现了几只小土鳖,它全身黑乎乎的,我开始对它没有什么好感,听一位叔叔说别看它样子难看,但可以入药,为人们治病。于是,我就产生了敬意,喜欢上了小土鳖。有的说我喜欢蟋蟀,它小巧玲珑,乐声美妙……我们对学生说,把这些新鲜素材写进作文里,篇篇都是“优”。这样,学生写作兴趣就高涨了。

三是把习作指导课移到到大自然中去上。如习作《踏青记》,教师带领学生到田间地头发现春天的特征。观察可以按“地上──树上──空中”的顺序,可以按“近──远──再远”的顺序,还可以自由选择观察顺序,只要找到有特点的事物就可以。课上,学生有的卧倒在草地上,细细地看;有的在高声呼唤鸟儿;有的在亲吻杨树的小芽……学生到大自然中获得了新鲜素材,写出的作文都有点“野”了。

“三面向”之后的学生习作有浓厚的生活味、社会味、大自然味,老师不再厌倦作文批改。美国教育家华特・科勒温斯说过:“语文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对小学生来说,也必须先有生活,后有作文。教孩子学作文还是多层面摄取素材好,不要拘泥于课堂,老师们不妨做些尝试。

上一篇:浅析音乐欣赏的三个阶段 下一篇:浅谈把握幼儿关键期的发展 开发幼儿数学潜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