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

时间:2022-07-04 12:42:38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策略

【摘要】本文通过对留守儿童现状(首先,父母教育的缺位;其次,隔代教育的弊端;第三,家长的无奈)和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1.性格缺陷;2.心理障碍;3.人生观转向;4.价值观偏移),提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办法(1.重视家庭教育;2.加大政府扶持力度;3.发挥学校教育功能;4.综合治理,协同教育),以期全社会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承担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责任和义务。

【关键词】留守儿童;现状;主要问题;教育策略

1.留守儿童现状

首先,父母教育的缺位。父母教育是家庭教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能让孩子在成长中享受到亲情的温暖,从而有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养成。可是,对农村留守儿童来说,享受亲情、享受父母教育已成为一种奢侈品。

其次,隔代教育的弊端。年迈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虽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留守儿童父母教育的缺失,但本身就存在不少弊端,主要是大多受教育程度较低,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更不懂得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无论在体力还是能力上都难以有效承担起对孙辈的教育职能,加之对孙辈溺爱有佳,对留守儿童成长和性格养成有重大的影响。

第三,家长的无奈。对少数祖辈已故或丧失照顾能力的留守儿童父母,往往选择将其寄养在亲戚或朋友家中。受托的亲戚或朋友,由于种种原因,往往只能照顾留守儿童的基本生活,对其学习、思想教育根本无能为力,更感无奈。

2.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性格缺陷。

目前,隔代抚养现象已相当普遍,尤其在农村特别突出。这些被父母留守在农村的孩子,有的跟爷爷奶奶过,有的跟外公外婆过,有的寄养在亲友家里。老人疼爱,亲友疏于管教,这些孩子普遍缺乏良好的教育氛围,长期处于无人管束状态。事实证明,缺乏父母关爱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容易形成任性自私,性情孤僻,以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这些孩子,在生活、学习中往往缺乏热情和爱心,逆反心理重,进取心、上进心不强,道德品行较差,甚至有违规、违纪、违法现象发生。

2.2 心理障碍。

和睦的家庭对孩子心理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亲情交流,对孩子良好情感的培养不可或缺。孩子有父母的关爱,家庭的温暖,爱的种子、同情的种子自然在心田播撒,产生对父母和家人的爱,渐至对他人、对集体和社会的爱。有研究表明:儿童的成长方向与亲子沟通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良好的亲子沟通可以促进儿童向亲社会行为发展,有益儿童心理健康。由于缺乏关爱和交流,众多留守儿童出现心理障碍。一项对某所小学的调查反映:留守儿童中36.12%有焦虑倾向,32.28%有孤独倾向,20%有被遗弃的感觉,10%任为是一段痛苦的经历,15%认为有困难、困惑但不知向谁倾诉。常常出现上课思想开小差,注意力不集中,不能大胆举手发言,不能按时按要求完成作业,对学习、未来缺乏自信心等现象。

2.3 人生观转向。

一些打工者,没有文凭,甚至没有什么文化,却能赚大钱,目前大、中专毕业生就业艰难屡见不鲜,从而滋生新的读书无用论思想。打工潮带来的冲击力是强大的,少部分打工者的暴富和大多数打工者过年回乡的风光极大地刺激了农村的孩子。部分孩子开始把人生的发展方向确定为初中毕业后外出打工,开始在学校混日子,不求上进。

2.4 价值观偏移。

打工者给农村地区生活质量带来了显著提升,急切致富心态迅速膨胀,伦理道德与社会发展相悖的怪圈在农村滋生。民风民俗不在古朴敦厚,拜金主义大行其道。家长对子女的伦理道德教育、法制教育漠不关心。社会道德水平呈下滑趋势,诸如偷窃打架、滋事斗殴、打爹骂娘、违法乱纪等现象,屡见不鲜,涉黄涉毒、杀人放火等恶性案件,时有耳闻。固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与家庭教育中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的缺位有着直接的联系。

3.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办法

3.1 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的教育在儿童的良好社会化过程中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其他任何个人或组织都无法替代对儿童的家庭教育。正常接受父母的家庭教育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的根本措施。农民进城务工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必然现象,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城市化进程,进城务工农民及其子女由农民逐渐转化为市民也是不可逆转的历史趋势。但是外出打工的家长要从思想和行动上重视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尽量避免父母双方都同时出外打工,父母赚钱为了孩子,如果因此毁了孩子,那真是得不偿失。

3.2 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首先,政府应有针对性地改革现存户籍制度,大幅度减少或取消公立学校的赞助费,鼓励公立学校尽力就近接收农村留守儿童入学。其次,政府应加大对农民工子弟学校的扶持力度,解决城市学校目前还不能容纳的那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入学问题。最后,政府应制定具体的鼓励措施,大力倡导有条件的农民工返乡创业,这样既能发展农村经济,又能让农村留守儿童告别留守。

3.3 发挥学校教育功能。

学校应加强与社会和家庭的密切联系,努力使学校、社会、家庭教育形成合力,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充分发挥教育优势。第一,对留守儿童建立特殊档案,分类管理,定期与家长沟通,交流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提高父母对教育的认识。第二,改善学校办学条件,满足留守儿童的寄宿需求,配备专门的生活老师,加强寄宿生的管理,使学生在课堂内外都有人监护。第三,经常与留守儿童进行思想交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掌握他们的学习、生活、思想状况,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疏导。第四,加强留守儿童的自我教育,开展“自尊、自重、自爱、自立”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第五,学校配备心理健康的老师,定期开展思想教育和情感教育,针对某些留守儿童的品德行为偏差和心理障碍等问题,开展心理咨询、心理矫正工作。

3.4 综合治理,协同教育。

第一,在农民工流入较多的城市里,建立看护中心、托管中心、辅导中心等;第二,整治校园周边环境,如网吧、游戏机厅、歌舞厅等,尽力减少不良影响;第三,积极宣传,动员全社会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承担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责任和义务。

上一篇:谈在语文教学中适时正确地运用评价手段激发学... 下一篇:中小学音乐教育中电脑音乐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