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专业:缘何遭遇就业寒流

时间:2022-07-03 11:49:25

热门专业:缘何遭遇就业寒流

许多大学毕业生考大学时有过选“专业”还是“学校”的苦恼。对大多数高考分数既不高又不算低的学生来说,这确实是两难的抉择:要么选一个热门专业,一般的学校;要么选一个重点学校,差点儿的专业。然而,4年后,当他们重新面对这个“鱼和熊掌”问题时,许多人困惑了:4年前,为考上了诸如英语、国贸、财会等热门专业而欣喜,4年后,就业依然遭遇“寒流”。

热门专业毕业生求职遇尴尬

广场过夜、住地下室、喝不上热水、方便面加大饼、步行二十站路,这些是兰州某高校新闻传播学院大四毕业生小许的经历。为了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他义无反顾地到拥有发达传媒资讯的北京,近半年的实习生活加上这期间的求职经历却让他叹息:“读这个热门专业,我真有些后悔了!”

小许原来读的是历史学,不折不扣的“冷门”,在上大三时,正好赶上学校培养“复合型”人才,增设了一个“网络新闻”专业,经过努力,他终于进入了这个热门专业。2005年暑假开始,根据课程安排,他来到北京,实习兼求职。可是5个月过去了,他“节衣缩食”还是花掉了近6000元的各种费用,可工作依然没有着落,小许感到有些后悔:“早知道热门专业就业也这么难,当初又何必去费那个劲儿呢!”

“皇帝女儿不愁嫁”曾经是高校许多热门专业毕业生的心态,可是面对有如冬天寒冷天气般的就业形势,热门专业的毕业生们不得不丢下功课、拿着自己的简历、证书去全国各地“赶场”,可是“哪里人都多!”

热门专业遇就业“寒流”

进入大学毕业生求职时期,甘肃省各高校和有关部门相继举办了数场各种类型的招聘会和双选会。但记者从有关部门和招聘现场了解到,曾经“炙手可热”的计算机、财会等热门专业就业的形势从2004年已经降温。

甘肃省人事厅高新技术人才市场公布的2005年第四季度该省人才市场供求信息显示:计算机、翻译、财会类、电子类专业,这些近年来高中毕业生高考填报志愿的热门专业,由于求职者的大量增加,就业压力随之增大,供求比均大于3,即每一个岗位至少有3个以上的求职者竞争,有些专业供求比在6以上。

学计算机的兰州理工大学毕业生小卿正在为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发愁,参加了今冬好几场招聘会的他现在十分迷茫,每月工资600元的岗位还有那么多人在争,为此,他感到有点不知所措。

小周(女)是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皮肤护理专业2005届毕业生,她告诉记者,“招聘会我都参加得没感觉了!”从大四实习开始,就一直为找工作而奔忙。可是,一些医院的人士告诉她:“来我们这里求职的硕士生和博士生都应接不暇,你一个本科生,没有任何希望!”一家大型整形美容机构倒是愿意要她,可是与她对于未来工作的设想差得太远,这份工作就是每日向顾客推荐这推荐那,所学专业没有一点儿用处,待遇也不好。因此,已经毕业半年的小周目前正在准备考研,她说:“没有想到学医这个热门,就业也这么难!现在,我已经决定放弃找工作了!”

甘肃省人事厅大中专毕业生指导中心主任钟唐生认为,热门专业出现就业难的现象前两年就已初现端倪,而伴随着2004年我国第一批大规模扩招后的毕业生进入就业市场,这种现象更加明显。钟唐生介绍,从目前招聘的情况来看,如各高校的工商管理、新闻学、法学等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都出现了供大于求的状况。

热门专业缘何遇冷

什么是“热”?什么是“冷”?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包括大学毕业生、家长甚至是一些高校相关部门都不是十分清楚。钟唐生认为,所谓热门专业,一个是指“报考热”,一个是指“就业热”。而现在热门专业的毕业生遭遇就业寒流的现象,反映出来的一个现实就是:学生在填写高考志愿时都去挤各高校“爆棚”的热门专业,而与社会与市场所需要的“热门”岗位却未能做到很好的衔接。

钟唐生分析,其中最大的矛盾是专业结构不合理,高校在专业的设置上都有一定的滞后期,经过4年,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可学校相关课程依然是老套路,必然落后。比如在涉外会计奇缺的同时,大量只受过初级会计培训的人员却就业困难;许多外语专业毕业生工作难找,同声传译人才却“千金难求”。

相关教育部门在不久前针对高中毕业生高考填报志愿意向进行了调查:近四成学生认为管理类专业是热门,三成学生认为电子类专业是热门,二成学生认为热门专业是经济类专业,一成学生认为法学类专业是热门……这些专业几乎是现在人们普遍认为的热门专业。然而,记者通过走访甘肃部分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和依据这些高校的2005届毕业生就业的相关数据了解到,诸如英语、经济、计算机等专业的就业情况并不是高居前列,有些甚至在中下水平徘徊。

“盲目逐热带来的是教育成本的增高,而在就业竞争中却不一定能取胜!”兰州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李静指出,热门专业收费往往高于普通专业,学生的投入也大……但是,现在诸如英语、计算机等热门专业已渐渐成为大学毕业生的通用技能,许多非专业的毕业生均能熟练掌握英语的读写以及相关计算机的操作,除去极个别的研发岗位,实际上许多非专业的毕业生都能胜任,所以,一些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在就业竞争中,有时常常是无优势可言。

盲目逐热留下“后遗症”

我国目前教育存在两种情况,一是教育部门的学历教育,另外就是劳动保障部门的职业技能教育,但很多情况下,它们“各行其道”。大学毕业生缺职业技能,民办、高职学校的学生缺社会对其学历的认同。专家指出,出于控制劳动力成本的因素,用人单位很可能更看重能力,这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剧热门专业毕业生的求职难度。

国内某品牌电器驻兰州分公司人力资源部部长王琳告诉记者一个有趣的现象:在应聘时,许多大专生、职校生能拿出不少与职业相关的国家职业技能资格认定的相关证书,而许多本科生拿出的却是一些与通用的职业技能不相关的东西。

王琳说,相对于专业来说,用人单位更看重毕业生的素质和能力。由于在企业内部岗位具有层次,实际上很多工作即使是中专生或者大专生也能做。许多大学生只是接受了一些专业基础知识的高等教育,学历上不及研究生,动手能力又不如大专生、中专生甚至技校生,所以有时候他们只能舍弃。

与此同时,李静分析,目前热门专业的就业市场就是那么大的一块“蛋糕”,希望短期内有飞速增长不太现实,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各类民办高校,各种成人教育、自学考试函授以及大量非学历的培训班、证书班、函授等的兴起,在客观上造成了就业市场“僧多粥少”的局面。甘肃省是一个民办教育并不太发达的地区,但目前相关部门也已核发“办学许可证”31家,加上民办性质的独立学院,民办院校已经超过了40所。而教育部2004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告显示,各级各类民办高校、民办教育机构共有注册学生245.08万人。由于绝大部分民办学校的专业设置就是以外语和计算机类等为代表的热门专业为主,基本不设基础学科和长线学科,使得热门专业如何就业更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

面对就业市场对高级技工等人才的大量需求,许多民办学校、职业技术学校通过“订单”培养等多种形式,就业率一直攀升,而与此相对应的却是许多高校的热门专业在定位上的模糊。据媒体报道,甚至有大学毕业生为就业不得不到技校进行“回炉”教育,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无奈。小许就告诉记者,虽说起他所学的专业是复合型“网络新闻”,可是课程设置和新闻学没两样,毕业后找工作也都差不多。而学校所增设的另一个所谓“复合型”专业由于就业率等原因结果只办了一届就停了。

一些专家指出,大学的课程设置老化与市场调研不足是造成一些热门专业毕业生就业难的具体原因,要想走出这个误区,就必须开辟大学毕业生就业的新天地。兰州交通大学招生就业处处长魏军介绍,该校并不盲目追求社会上所谓的热门,而是根据学校自身的特点重点培养优势专业,如该校设置的铁道工程、桥梁工程、内燃机和电力机车、土木工程与自动化控制(铁道信号)等曾经不被看好的“冷门”专业,在近期的双选会上,都出现了一位毕业生同时握有好几份就业意向书的可喜景象。

李静认为,缺乏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和择业指导也是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加之热门专业的学生往往就业期望值过高,所以,这些大学毕业生遭遇就业“寒流”也就不足以为奇了。

(新华社专稿)

上一篇:文物鉴定谁来定 下一篇:文不对题的诡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