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关于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时间:2022-07-03 08:18:50

谈关于新形势下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摘要】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各市的不断试验和深入,一些新要素的注入使得我们当今的高中课堂逐渐“活”了起来。但我们发现在这些“活”的课堂中,存在着一些现象值得我们反思:关注课堂气氛,忽视整体目标;现代教学媒体广泛使用,传统教学手段置之一边; 活动数量风起云涌,活动效果走马观花; 片面尊重个性而忽视及时引导; 观摩课、示范课与平时上课大相径庭.面对问题,我们应该完善教学评价机制,引导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

【关键词】教改理念;教改反思;教学评价机制

随着普通高中新课程改革在我省各市的不断试验和深入,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式都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一些新要素的注入使得我们当今的高中政治课堂逐渐“活”了起来。改革过程中我们积极参加了许多观摩课、示范课,自己也进行教改试验。结合参观感受和自己的教学实际,我们发现在这些“活”的课堂中,存在着一些现象值得我们反思。

1 关注课堂气氛,忽视整体目标

自从高中新课程改革试验以来,各地的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发言”、“教师讲的多还是少”成了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的主要参照标准。而为了避免课堂上出现冷清、沉闷的场面,一些教师在教学设计时,挖空心思、花样百出,组织众多能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活动。结果,一堂课下来,课堂气氛肯定是没有什么好说的,学生们在一节课中始终处于兴奋状态,热热闹闹,听课者也倍感轻松。可是我们仔细反思一下我们的课堂教学,这节课教材读了几遍?学生掌握了那些知识?培养了哪些能力?政治素养是否有所提高?教学整体目标是否是实现?总之,感觉这样的课型,学生只是浮在表面上,没有深入到教材中,更不用说学以致用。活泼之余,实感双基浮躁。因此,我们现在的高中新课程改革不仅要从表面看课堂是否活跃,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学生是否理清了知识脉络,明确了价值取向,学科能力有了哪些提高,这些活跃气氛的活动是否有益于加深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对知识的把握,是否有益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诚然,活泼的课堂气氛不可缺少,但这并不是我们教学的唯一选择和最终目标,我们应通过创设一些有利于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思考,乐于探究的学习氛围,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课堂学习活动中,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使我们的课堂教学真正做到求真务实。

2 现代教学媒体广泛使用,传统教学手段置之一边

为了达成学习目标,教师总要选择一定的方法、手段,新课改要求创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但有的教师片面理解“新”,在方法、手段选择上,摒弃了一些好的传统,宁可把知识点以多媒体的形式进行展示,也不愿用粉笔去板书;宁可热热闹闹的进行师生互动,也不愿让学生记录。“粉笔、黑板、笔记”这一不知为我们培养了多少人才的传统教学方法,是不是在今天就无存在的空间和理由了呢?其实我们认为:新课改是对旧课程的扬弃,是继承和吸收一些优秀的东西,否定和剔除一些不好的东西,只有辩证否定,新课改才有旺盛的生命力,才有生存的根基。如果一味的为了出新而翻新,不利于课改的深入发展。因此追求现代勿忘传统,该板书就板书,该记录就记录。

3 活动数量风起云涌,活动效果走马观花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活动形式多了,学生展现自我的机会多了,但活动的多少并非是衡量课好课差的标准。有相当一部分教师片面理解了课堂活动的开展,认为形势越多越好,数量越多越好。有的教师为了显示自己组织活动的能力可谓使出浑身解数,“唱念做打,琴棋书画”都用上了。应该看到,课堂教学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多搞活动学生参与机会确实多了,但因学生年龄、阅历等因素的制约看问题往往停留在感性认知层面上,无法上升到理性高度。一味的搞活动只能使课堂教学走马观花,浅尝辄止,不能给学生多大教益。所以说活动不是越多越好,而要看它的效果和学生的接受能力。

4 片面尊重个性而忽视及时引导

实行高中新课程改革后,教师的教学理念必须不断更新,教学中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把课堂时间返还给学生,充分张扬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每个人的知识背景、生活经历、处境与心境存在差异,必然会导致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与体验不尽相同,我们必须尊重学生,因材施教。但是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不少教师过分强调学生独特的体验,对学生的回答一味大加表扬,不敢带有半点否定之词,对学生的表面化理解不加以引导升华,惟恐招来“扼杀学生创造性思维”、“不尊重学生独特体验”或“不以学生为主体”的“罪名”。例如在课堂上,教师任其学生高谈阔论,各种不同见解层出不穷,教师往往用“很好”等比较概括的词语总结学生的见解。一节课下来,几乎全是学生在说,教师呢,只是在不停地说“好”“很好”“不错”等类似的夸赞之词,这就是教师的评价吗?是的,新课改提倡“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可这并不代表教师对学生只能褒扬,而全然不顾其独到见解与独特体验是否科学、合乎情理。因此,我们有必要进行反思。在学生的发言过程中,教师有没有起到提升学生的学习层次的作用?我们的课堂是否应该有让学生在潜心阅读中不断感悟的时间?在学生发表不同见解的同时,是否应该考虑一下学生的价值取向呢?在课堂上教师是否对疑难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精讲?以学生为主体并不等于教师的指导和引领作用“缺席”,当发现一个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有失偏差或者体会不够深入时,教师应适时指点迷津、有效引导,充分发挥一个导演的角色。教师在学生回答后应适时地加以引导,既充分肯定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独特见解的勇气,又要启发学生进一步有效思考。

5 观摩课、示范课与平时上课大相径庭

有的老师平时上课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毫无教改的意识,但当有人听课时就进行教改。为什么呢?究其原因,或许就是当有人听课时,就不再是给学生上课,而是在给听课的同行与领导“作秀”了。在观摩课、示范课中,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多媒体教学等各种新课程理念提到的,都尽量用到,不管其实效如何,问题有没有探究的价值。教师的大部分心思都放在听课者的评价上。

出现以上问题主要是教学评价机制不合理造成的。

因此我们认为必须建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通过研究,我们意识到,高中政治课教学评价,应该由主要评价教师的“教”向重点评价学生的“学”转变。由注重“双基”和“学科能力”目标落实的评价,向既注重“双基”和“能力”的形成,也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态度的发展转变。由注重教师对教材使用和教学方法选择评价,向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教学媒体的有效利用转变。具体地说:

(1)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评价,不能脱离政治课的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德育教育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贯穿始终的永恒的主题,让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目的。所以课堂教学中要有机地渗透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十分必要。

(2)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评价,不能脱离政治课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既要注重知识的落实,又要拓展知识,提升学生能力。

(3)高中政治课课堂教学评价,不能忽略评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是否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向了主动地探究性学习转变直接关系到新课程改革能否进行下去,能否取得成功。我们不能因为改革出现了问题就再回到老路上,也不能一味的求新求异。

(4)不能以“课堂气氛是否活跃”、“学生在课堂上是否积极发言”、“教师讲的多还是少”当成评价一堂课是否成功的唯一参照标准。我们现在的高中新课程改革不仅要从表面看课堂是否活跃,更重要的要关注学生受否理清了知识脉络,明确了价值取向,学科能力有了哪些提高,教师及时抓住了学生课堂中的哪些闪光点,这些活跃气氛的活动是否有益于学生在求知的生涯中具有可持续发展性。

(5)不能以课堂教学中活动的组织的多少,是否使用现代化的手段作为评价标准。而要看是否注重学习方法的指导和教学媒体的有效利用,学生学习效果是否理想。

总之,在新形势下如何搞好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教师和学生的长时间共同寻求答案。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个性,在新课程改革教学中形成一种与众不同、适合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师要有独立的精神,教师的独立才能生成学生的独立,只有以独立的精神面对学生,才能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对话,让课堂真正地“活”起来这就需要我们远离功利,远离浮躁,平心静气,求真务实,需要我们的教师在新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地摸索,探究。

上一篇:新课程下语文教学法 下一篇:浅析少儿数学学习成效与教师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