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为何只剩“雨表”功能?

时间:2022-07-03 06:28:49

最新一期的《每日经济新闻》有一篇标题极其刺目的文章——“A股股民或全球最悲:希腊大罢工股指仍年涨10%。”文章谈到,“数据显示,截至9月27日18时,希腊雅典ASE指数年内已上涨了11.99%,而当日收盘时,上证指数在本年度累计下跌了6.51%。事实上,今年前两个季度,希腊的GDP均同比下降了6%以上,而中国前两个季度的GDP增长分别为8.1%和7.6%,本应是经济基本面‘晴雨表’的股票指数为何会出现扭曲?”

这真是一个令人郁闷的话题。

事实上,在“逢二景气度上升,逢八景气度下降”的所谓中国经济周期波动的经验模式中,A股的走势的确在很大程度上和GDP的走势呈现相当大的乖离率。不过细细分析,其中却也有一定的吻合度,即当GDP增速滑落到8%附近,甚至8%以下的时候,A股的下行趋势更为夸张。

从这个角度来说,A股作为中国经济“晴雨表”的功能已经丧失掉了50%,即反映“晴”的功能已经完全紊乱,而反映“雨”的功能却异常强大。这就非常耐人寻味了。

熟悉资本市场的人都知道一句话,“股市永远都是提前反应的。”在目前国内主流语境下采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主要还是GDP这样一个宽泛的统计口径。近10年来持续高烧不退的固定资产投资热潮(很大程度上是政府和国资主导的),加上加入WTO后摆脱进出口配额限制的外贸增长狂潮,使得GDP作为衡量中国经济的主要指标出现了明显的“测不准”问题。换句话说,就是数量上一路飙升的中国经济增长其内在的总体质量并不高。只不过作为信心“温度计”的A股,以非常婉转的形式把这个事实含蓄地表达了出来而已。

如果剔除投资和贸易,单纯看国内消费的增长情况,这10年下来看似仍然也有着两位数以上的高速增长,但是目前的统计口径里并没有剔除政府采购和其他形式的三公消费,因此总体消费数字也是被相当大程度高估的。结合这些因素来看,国内A股市场迟迟不振就可以得到一个相对系统性的答案,即国内经济增长数字本身的“含水量”过大,所以A股也就自然而然成了一块不折不扣的“雨表”。

那么,有没有更好的衡量经济增长的指标呢?

显然,失业率(一定要把农业人口纳入统计口径里)和居民收入增长速度是更贴近中国经济现实的指标。我们从华尔街对经济指标敏感度上也很容易看出,美国劳工部每次公布失业率和美国商务部每次公布消费数字,都会让整个华尔街屏住呼吸。从常识上看,剔除吊诡的黑天鹅事件的可能影响,一个始终都就业充分、居民收入平稳增长的经济体,不可能不拥有一个走势稳健,甚至呈慢牛态势的股票市场的。

云腾致雨。还是把阴云密布的国内GDP里的水分尽快蒸发掉吧,这样A股才不会继续扮演尴尬的“雨表”。

上一篇:会计制度效率问题探析 下一篇:新医改下如何做好卫生院的财务核算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