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舌奇观 第17期

时间:2022-07-03 04:53:02

口舌之于人,本是十分平常的,人人都有口舌。

然看似乎平常常的口舌,实则异乎寻常。据说,美国亚利桑那州菲尼克斯有一个吹牛俱乐部,正式会员有10万人。俱乐部规定,谁要加入这个俱乐部,必须写一篇吹牛故事,经资格评选委员会审核认为合格,才可加入。每年除夕,俱乐部全体会员必须参加一次“周年吹牛大赛”,优胜者可获吹牛奖。在第56届吹牛大赛中,韦琴女士说:“家乡的风特别大,菜园的西红柿总是长不熟,因为风把照射在西红柿上的阳光都吹走了。”这牛吹得幽默、风趣,她因此夺得冠军,并成为第一个获此殊荣的女性。据介绍,至今创该会最高吹牛记录的是赫特德,他连续吹牛48小时,没有一句真话。如此能吹,堪为口舌一大奇观。

口舌还有一大奇观是按照主观以讹传讹。国外心理学家曾做过一次实验:一个班级有50名学生,教师给第一名学生讲了一个故事,然后由第一名学生讲给第二名听,第二名讲给第三名听……结果每个学生在听时都表现出明显的选择倾向,传时又加上了自己的主观色彩,等到传到第50名,故事已面目全非。联想到现实中那些爱以“据说”、“听说”乱传道听途说之事者,其口舌就具有这种功能。由此延伸。口舌的最大奇观是能无中生有,制造谣言。有一幅诗配画描写道:“大事小事不干,大话小话不断。事来踢得老远,钱少和你没完。手脚虽已退化,口舌却生奇观。舌上练就脚功,口里生出手段。”

口舌奇观中,最阴险的当属“两面派”和“诬告神”。他们善于“面誉背毁”、“巧言令色”、及时诬陷,以达到个人的目的。唐朝的李林甫当面赞成张九龄的大政主张,转过背则在皇帝面前构陷张九龄于罪,迫得张九龄被贬南疆。这真如《吕氏春秋》所言:“昔之倾人者毁之,今之倾人者誉之。昔之毁人者构陷之,今之毁人者叹息之。”《汉书》也载:“群邪项领,膏辱拭舌,竞欲咀嚼,造作飞条。”这里的“飞条”,就是现今诬告的匿名信或手机短信。又有“流言飞文,哗于民间”,也是制造流言和进行匿名诬告。到了唐代,这种诬告更是流行。《唐书》里有“飞语诬蔑”的说法,是指“使飞语诬蔑公卿”,就是大造谣言以诬人清白。最典型的诬告制造者。当推武则天时代的酷吏周兴和来俊臣。他们结党营私,构成一个特务网。当他们要陷害人的时候,就唆使其党徒,分在各处利用密告箱同时揭发,把诬告的书信飞向京城,达到武则天之手,于是忠良受害,百口难辩。为了推行特务式的诬告,他们还编写了一部

也许正是口舌之种种奇观,培根认为叛逆之徒与招致谣言和毁谤乃是兄妹,一阳一阴。又也许是有鉴于舌祸,屠格涅夫告诫人们:“在开口之前,先把舌头在嘴里转十圈。”乔叟则说得更形象:“害人的舌头比魔鬼还厉害……所以仁慈的上帝,特地在舌头外筑起一排牙齿,两片嘴唇,好让人们在开口之前多加考虑。”据此。在开口之前,无论是“先把舌头在嘴里转十圈”,还是要“多加考虑”,总之是要“慎尔言也”。唯其如此,口舌才能发挥其应有的功用。

选自《杂文月刊》

图/何影

上一篇:彩票的梦想 下一篇:蹊南路1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