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骗保,应管好医生手中笔

时间:2022-07-03 01:47:47

防骗保,应管好医生手中笔

“医保套现”,骗取国家医保基金,侵害公众利益,已是困扰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一个重要问题。2011年,在贵阳市人社局和卫生局联手开展的“四类医疗机构”专项检查中,137家医疗机构被责令整改,占被检查医院总数的71%。贵阳市对这些医院加大打击力度,暂停这137家医疗机构的医保业务,令其整改,就真的能扭转医院骗保的混乱局面吗?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要想真正做好防骗保工作,抓医院不如抓医生。我们知道,每一起骗保行为,都是有具体的医生参与的,惩戒参与骗保医生,才是上策。然而,卫生部门对处理骗保事件,一般都是只惩戒医院,而对于具体的骗保医生,除非情节特别严重外,多半是不痛不痒的教育。2011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也曾对骗保现象作出决定:对医生执行医保的行为,严重违规者将取消医生的医保处方权。如此的惩戒,大家以为会有什么震撼力吗?

令医院整改,很难遏制骗保;然而,取消涉事医生的医保处方权,也于事无补。那么,只有医院出台相应的管理措施,对参与骗保的医生进行严惩,才能见实效。比如对帮人骗保的医生吊销医生资格,比如对他们实施以骗保金额一百倍的重罚等各种方式。然后再将这样的严惩措施落到实处,让他们知道骗保就是一道不可逾越的高压线,一旦违规操作将得不偿失,倘若真的如此,何愁骗保乱象得不到治理?只在如何惩处医院上想办法,一切努力都将事半功倍,甚至是化为泡影。

链 接

医院骗保4大“伎俩”

骗保招数一:

私留社保卡 分批上传虚报费用

个别医院对患者谎称超过1000元以上的费用不能当时结算,需要将患者的社保卡留在医院结算,几天后再来取卡。但是按照门诊持卡就医的规定,医院是不能留置患者社保卡的,也不存在1000元以上费用不能实时报销的情况。通过调查发现,医院之所以这么做,是想将患者一次就医发生的费用分批次上传。这样,每次上传都增加了一个就诊人次,既获得大量虚报的诊疗费,又降低了医院的次均费用,以此躲避医保部门的监管。

骗保招数二:

勾结保健品公司 代刷卡替换报销药

一家医院与某保健品公司勾结,由保健品公司在报纸上登广告,宣称该保健品不仅能报销,而且工作人员还送药上门。一些参保人看到广告后便购买,由保健品公司的工作人员上门取社保卡,然后到该医院代刷,将保健品替换成医保报销范围内的中草药品,最后工作人员再将开出来的保健品送货上门。所报销的药费,由医院与保健品公司分成。

骗保招数三:

“住院”患者上班 虚挂床位骗保费

有医院的住院信息显示,有两名病人分别住院28天和26天,可是再核实其单位考勤记录后又发现,两名患者在“住院期间”居然分别有23天和11天都在单位上班。这说明,他们根本没有住院治疗,而医院却私自为其办理住院,还申报了医疗费,骗取大量医保基金。

骗保招数四:

替换项目 足疗变足底反射治疗

在违规医院的骗保招数里,最常见的就是替换诊疗项目,即将医保报销范围外的项目替换成可报销项目。如某中医药研究所将自费的足疗项目替换为可医保报销的电热针灸、药罐疗法、按摩、中药泡洗、足底反射治疗等项目,原本20多元的治疗项目被提高到六七十元。但就因为可以报销,所以吸引了众多的参保人前去享受这“便宜”的足疗。?

上一篇:警惕变脸的“以药补医” 下一篇:医院骗保,漏洞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