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了个文 第7期

时间:2022-07-03 12:31:45

“教育改革的好坏,直接关涉个体生命的长成,关涉国之元气的培植。语文在重要性上应该排在诸科目之首。”(郑也夫《语文,从政治与科学的夹缝中脱身》)每年的高考以语文为第一科,关于作文的评价最热烈。这说明语文重要、作文重要。“而纵观我国1400年左右的考试史,其中,长达1300年的科举考试是作文分占100%的。从民国开始到1949年,近40年中,作文分占100%是屡见不鲜的;1952年开始统一高考以后,分比仍然没有多大改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作文分值占70%~80%(折合成今天的分值应该是105~120分)。这不是偶然的,因为它符合语文课的特殊规律。”(钱理群,孙绍振,2005)笔者感慨的是,在江南贡院看到的那些隽永文章,那些令人惊叹的笔底风云!而今天,我们看到的不少高学历人才,不仅文字不简洁、不优美,就连写字也根本没过关。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80.8%的人确认当前存在汉语应用能力危机。受访者中,54.4%的人具有大学本科及以上学历。

高考是指挥棒。但我们现在的高考语文试卷,却出现了极其荒谬的情况,二十几年前,就有著名作家王蒙做高考试卷不及格的传闻,近几年有作家的文章上了高考卷,作者本人做分析题也不及格,只能感叹出题人“太有才了!”有作家不客气地指出高考作文题目:有情调没情怀。“而有学者指出:据保守的估计,语文考试,50%以上考的是‘伪语文’‘伪能力’。”(潘新和,2009)

“‘差生’韩寒不止一次地讲过,语文里面,除了作文好,还有什么能代表语文好?的确,没有比文章更好的一种形式能包容语文的十八般武艺了。……所有的语文知识,只有当你在作文时能十分自然而且恰到好处地运用,那么才是你自己的‘知识’。”(潘新和,2009)而关于我国优秀诗文、传统哲学的阅读、传承,显然是弥足珍贵的。“简单说,‘学文用白’就是非常有价值的。”(戴汝潜《标志性的教学研讨》2013年本期)

找到测试语文水平的方法,并非无路可走。我们从最近几年名校自主招生的语文试题中,看到某些回归的光亮;我们还从国家公务员招考的“申论”写作考试方式中,看到一种非常科学合理的检测语文素养的考试方式。“我特别欣赏公务员招考的‘申论’写作考试题型。它可以真实的检测考生的阅读能力、理解归纳能力、分析能力,还有真正的实用性写作能力。‘申论’写作的考试方式就可以完全杜绝‘应试’的弊病,它要求的是真正的知识能力的积累,无论你怎样强化训练,在这种考试面前,都会原形毕露。它要求的只是考生的语文知识的积累,综合语文素养的积累。” (郑也夫《重回以作文为中心的语文考试》)

“反省三十年的语文考试,得到的第一个认识是,标准化试题在语文考试中占据的重头应该让位给作文了。我认为,可以考虑作文的分数占语文考试总分数的70%~80%,但不是100%。” (郑也夫《重回以作文为中心的语文考试》)

什么时候,当我们的学生在高考作文中,有一吐胸臆的畅快,有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淋漓;有优美简洁的文字,带着圆融深邃的哲理,蕴着开放务实的眼光,配以俊秀奔放的笔体……他们激情飞扬地作了个文,而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张望全球而又紧贴大地,心中有温度、思想有深度的青年才俊——还是那句呐喊: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上一篇:贝多芬的“孤独”也许该这样“欣赏” 下一篇:第五课:快乐的课间十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