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二胡教学中的声情势导

时间:2022-07-03 11:57:36

浅析二胡教学中的声情势导

摘要:二胡作为我国最具民族特色的拉弦乐器之一,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唐代的轧筝或奚琴。从竹片擦奏过渡到用马尾弓子拉奏,从民间艺人的流浪工具发展为当今具有较为完整教学体系的专业学科,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二胡教学的诸多问题也相继暴露,原有的传统教学模式与理念也面临着改革与创新的双重挑战。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改革,进一步提高二胡教学质量,笔者特此提出以“声情势导”的教学理念与模式循序渐进的渗入二胡教学当中,以期为当前二胡教学提供些许有益的助推与改进。

关键词:二胡;声情势导

中图分类号:J632.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0)20-0098-01

所谓声情势导,即立足声源、声响与声势所营造而出的关于情趣、情境、情势的激发、创设与导扬的情形驱动,是一种基于二胡教学基础而层层升华以至手舞足蹈的乐舞恣态,是一种建立在人性基础与音乐特质之上的生动化体验式教学,是一种超越了原有教学语言范畴而重新确立的概念界定。在此意义上,“声情势导”中的“声”并非仅仅指示二胡的发音,而是融进了教学主客体、内容以及演练形态的综合语义;而“声情势导”中的“情”亦远非普通意义上的情感所能企及,它是教学主客体及其内容各自立意与挥发的生动气韵,是乐舞精神重塑与发扬的激越态势,统摄着教学气场,引领着导扬朝向,“声情”之说,贵在于此,而至高境界我们则称之为“声情并茂”。

我们通过逐一分析“声情势导”中的“声”与“情”的各自指示与意味来深入探究改进当前二胡教学理念与模式的具体方法及其相互关系。在“声情并茂”体系里,所谓声者,即声源、声响与声势。在此,声源不仅包括正在振动而发声的二胡乐器,更为重要的是将正在演奏的学生及其状态也纳入声源的广义指示。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之初便详细的向学生介绍二胡的构件、材料及其制作工艺的不同所带来的把弓手感、音响效果等的内在差异,让学生从内到外的了解自己乐器的秉性及其优劣情状,做到知音知底。同时,教师也要审慎的把握每一位学生自身的素质表现与内在沉淀,从外在形体的观察到心理状态的关注以至透析其个性特征与优劣态势都要细致入微切实可行。在教学过程中,既要放开手脚充分发挥学生的自由表达,又要因人而异的提出针对性的指导与建议,引导学生找到自己的适恰位置与突破口;声响是作为声源的二胡与学生的演奏相互作用而产生的音准、音色、音量与节奏等,这里涉及到相关乐理知识的讲述与理解,要从这些音乐符号所表达的情感着手,将乐理知识潜移默化的渗入情感教学。如著名二胡曲《江河水》乐曲的高潮部分,强烈的运弓符号和激烈的颤弓标示,指引我们进入一种情感奔泻的江河之水,仿佛令人听到江水的咆哮,压抑不住的感情,终于象滚滚的江水掀起万丈巨澜!而开阔饱满的运弓,增大了的音量,显示出波澜起伏的力度,颤抖的弓弦,发出一股强劲的冲击波,随着情绪的迂回,悲愤,苍凉,缠绕于心的心结愈系愈紧,久久不能释怀……再如《唱支山歌给党听》中,休止符包含了对旧社会的愤恨与控诉,强调了“鞭子抽我身”的悲惨情境。理解这种情感后,努力的表现这种字字声声充满血泪的形象,就会把休止符表达准确,而不会简单的只注意“停”半拍的概念了。当然,教师要以身示范音准、音色与音量的力度控制与节奏把握,让学生感受到正面的音效美及其多样个性的同时,也要令其感受到反面丑的失误歧态与成因,从而养成良好的乐感与思维;声势是声响的连续流向与走势,正道是由“源”而“响”由“响”而“势”,要让学生正确认识这一必先立于基础而后张扬的趋势,万不可养成脱离根基,而故作神态盲目模仿的恶习。在此环节,教师的示范作用更为重要,我并不提倡过度夸张学生自由演练或单纯观看专业视频的懒惰做法,那只说明了教师的技法上的不自信与技艺上的不合格,因为二胡演奏毕竟是一种表演艺术,教师的言传身受至关重要,一方面给学生提供观赏专业演奏视频的机会与参考,另一方面教师对自我技艺与修养也要严格要求,争取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做一个名副其实的二胡教师,教师所给与学生带来的示范作用在二胡教学中的影响是相当深远的,由于艺术教学的强烈个性,所以这是其他任何手段也无法替代的。至此,由声源、声响、声势所延展牵连的教学关系及其接力构成的“声情势导”之“声”便已呼之欲出。

如果说这呼之欲出的“声” 是我们二胡教学的前期铺垫,那么“声情势导”之“情”便是这铺垫之上的有“声”建筑与无限灵趣。所谓情者,即情趣、情境与情势。在此,情趣不仅指示充溢动人心绪的二胡曲作,还指示饱蘸着深厚爱心与浓烈兴趣的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态度要亲切和蔼,宽严适度,并创设各种条件引发自我与学生共同情趣的勃发。另一方面教师要根据教学的进度与曲作的状况适时调节学生兴趣的节奏与情状,并围绕曲作展开相应的画面式想象与诱导,从而激发学生的演练冲动与形象思维。如在学习《春江花月夜》这一作品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观看相关画面,让学生从优美的音乐和如诗如画的美景中感受那春风和煦、皓月当空、渔舟晚归的动人场面,进而让学生真正领略乐曲的内涵。情境是情趣的积聚所促发的诗意空间,是特定情绪的看台与归所,无论是二胡曲作所凝结的乐曲意境,还是演练者所释放的再创造空间,无不是二胡教学中的至要环节,也是引领学生渐入佳境的主要教学手段,为了让学生深入理解二胡曲作进而“声情并茂”的进行二胡演练,教师要充分运用文学语言、形体语言、图片、视频、故事甚至现场等各种手段创设相应情境。如在学习著名二胡曲作《二泉映月》时,要让学生自行感悟到整首乐曲表现了阿炳对当时社会的不满,以及流浪街头的悲惨命运。教师要运用丰富的面部表情,让学生进入到阿炳坐在泉水旁悲惨地拉着二胡的情景,产生丰富的联想与暗示。再如学习《苏武牧羊》作品时,教师可以动用现代音像技术,放映相关艺术短片,讲述有关苏武牧羊的故事与传说,使得学生在加深形象感化的同时亦加深了对于乐曲的纵深理解;情势是情境的动态走向与趋势,是随乐起舞的激越态势,是关乎二胡演奏神韵的集中呈现,是聚“趣”成“境”,“境”动成“势”的全面爆发,它汇聚着作品的原初神脉与演奏者的第二创造。一方面教师要特别提示学生尊重作品的原创,另一方面要鼓励学生在二胡演奏中,除了印在纸上的乐谱外,还必须凭演奏者的理解和想象,对作曲家的意图进行再创造。引导学生去研究、分析,做到真正理解所需要表现的东西。找出作品中的音乐关系要点,了解作品的统一性、内聚性、力量性或优雅性。细致分析各个乐章、乐句及演奏曲目的旨意,掌握各个乐章、乐句的内涵、意趣及音乐美之所在,体会它的旋律、节奏以及它所表达的感情和作者创作的初衷,让学生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及理解作品自身要表达的音乐情感演绎到乐曲演奏中,并且落实到每一乐句的技法运用上。让一首作品不再是简单的音符,而是一句句情感丰富、抑扬顿挫的音乐语言。此外,还应当让学生明白:优美的演奏必须使作品成为自己的一部分,每个音符都必须在演奏者身上唤起一种真实的充满艺术使命感的音乐意识。也就是说,让音乐通过演奏情势融入自己体内,充分地进入到作品的内在世界去,就如同一种超越了任何技术和技巧的内心情感的自然流淌。

总之,二胡教学作为一种情感美育活动,作为一种 “声情势导”的器乐训练,作为一种“声情并茂”的艺术追求,显然离不开“声”与“情”的交织与互动,在此,“声”是“情”的基础,“情”是“声”的灵趣,声发于情,情系于声,声情并茂,蔚然成风。

上一篇:谢定超绘画的“朴”“拙”“憨”“辣” 下一篇:别以娱乐的名义来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