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硝酸钾与氯化钠的分离提纯”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时间:2022-07-03 06:25:00

“硝酸钾与氯化钠的分离提纯”的教学设计与反思

摘要:以“学生活动单”为教学方式,设计并实施“硝酸钾与氯化钠的分离提纯”的教学过程,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

关键词:活动单;分离提纯;教学设计;中学化学教学

文章编号:1005-6629(2012)2-0032-02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1、学情分析

很多老师都认为“硝酸钾与氯化钠的分离提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已解决,其实,根据考试说明,结合近几年江苏高考试题,会发现学生初中已掌握的内容,不论是广度还是深度,均不能满足高考的需要。同时,时间跨度大,学生已遗忘。

在江苏省不论是采用人教版的教学区,还是采用苏教版的教学区,在高三年级几乎都放弃《实验化学》而改选《物质结构与性质》,因为后者虽难教但易考。就是把《实验化学》中的相关内容进行讲解,能真正领悟除杂原理的学生也较少,大部分学生流于形式,只是“照方抓药”把实验重复了一遍,效果甚微。

4、教学反思

4.1 从教学设计看教学效果

我们把硝酸钾与氯化钠的分离提纯问题设计成两道计算题,让学生根据定量计算的结果,经过理性思考,设计出定性实验方案,从而感悟其除杂方法。这不是偏重于知识结论的记忆,而是重视对知识产生过程的研究,显然符合新课程所倡导的三维目标之一“过程与方法”的要求。

从学生角度看,气氛热烈,思维活跃,甚至有人还提出了诸如以下的问题:在两实验的洗涤步骤后,是否可加入“检验”步骤,以确认杂质是否除尽;在KNO3的提纯实验中,是否可把“加水溶解、加热浓缩”合并为“只用适量热水直接配成100℃KNO3饱和溶液”。

从课堂反馈看,几乎每个学生都已体会到结晶的原理,就是根据固体混合物中各组分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不同,先配成溶液,再通过加热、浓缩、降温,使溶解度变小或大量蒸发溶剂这两个途径,让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

4.2 从教学模式看教师、学生角色的转变

学生活动单模式,有着简约的操作程序,清晰的教学流程。教师课前精心准备活动单。课上,教师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教师不再需要慷慨陈词的讲述、井井有条的总结。轻松驾驭课堂的目标得以实现。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不再需要机械记忆应付提问,痛苦回忆应付考试。而是各项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竞争者。

可见,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位学生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上一篇:及时升级学案版本让学生学会自主更好地减负增... 下一篇:“海带中碘的检验和提取”的教学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