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武县低产田改造及改良土壤不良性状技术问题的探讨

时间:2022-07-03 06:20:32

彰武县低产田改造及改良土壤不良性状技术问题的探讨

彰武县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季,昼夜温差大,光照充足,春季多风,全年主导风向西南风。全年平均气温7.2℃,最高温度37.4℃,最低温度为-30.4℃。平均无霜期156天。全年最大降雨量744.1毫米,最小降雨量329.4毫米,年均降水量510毫米,降雨多集中在7-8月。平均相对湿度61%,最大相对湿度78%,最小相对湿度48%。平均冻土深度1.11米,最大冻土深度1.48米,最小冻土深度0.68米。

彰武县土地资源丰富,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县土地面积545万亩,播种面积273万亩,全县耕地共196万亩,其中低产田占30%左右,约有80-60万亩,平均产量300公斤,解决好低产田的土壤条件,对彰武县粮食的增产增收具有重大意义。

彰武县的低产田,大多为山坡地、低洼易涝地、风沙地、石头包地,总的特点为,土层浅、土质瘠薄、有机质含量低、坡面大、盐碱含量高、大多数缺水,个别怕涝、范风、肥水易流失。

结合工作实际对彰武县低产田改造提出以下意见:

1 改造土壤培肥地力技术措施

1.1 山坡地,把坡地改成水平梯田,推广横坡种植,逐年深翻,加深耕作层,增厚活土层,增施有机肥,新修梯田最好种植沙打旺、苜蓿等绿肥肥田后再耕种,种植农作物后,要坚持秸秆还田:

1.2 涝洼地,充分利用水源条件,进行旱田改水田,通过水耕形成紧实的犁底层,增强土壤保肥能力,还可以使土壤酸度下降,有利有机质的积累和磷的释放,不仅提高耕地地力,提高水稻产量,还改善生态环境,坚持高留茬或秸秆全部还田。

1.3 风沙地,完善林网,有防风林带,防止耕作层熟土刮走,实施节水滴灌工程,利用现代的智能滴管技术,解决风沙地肥水流失问题,有条件的可利用沟底泥土、塘底泥土或多年腐熟枯枝落叶等进行客土,坚持实施秸秆还田。

1.4 石头包地,进行土地整理,大量移来熟土、农家肥,秸秆腐熟物后,然后土地平整,逐年增加,实施秸秆还田,解决耕层浅的问题,配以实施节水滴管工程,解决水源问题。

2 解决土壤不良性状技术措施

2.1 解决土壤板结问题

土壤板结形成原因主要是由于连年作物的重茬造成有机质含量低、施用化肥致使土壤盐化,形成土壤板结。土壤板结造成的危害,土壤板结导致土壤团粒结构被破坏,保肥蓄水能力降低,透气性变差,地温变低,不利于作物根系生长。

防止土壤板结措施:采取相应措施减轻土壤板结程度。多施有机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比如:施用生物菌肥,使粪肥快速发酵分解,活化土壤,分解释放各种元素,提高地力,提高地温。促使作物根系发达,植株健壮。提高产量和品质。再如应用秸杆反应堆技术改良土壤,秸秆反应堆形成大量腐植酸,促进团粒结构形成,土壤松软,供肥能力增强,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另外,秸秆生物反应堆在发酵过程中,生物菌将秸秆和表层土分解释放出肥料元素,减少化肥施用量,降低土壤板结。

2.2 解决土壤盐化、酸化

土壤盐化,酸化形成原因:除了地板本身就存在盐化、酸化问题,由于连年大量施入化肥,土壤中残留了大量的硫酸根,硝酸根等离子,这些离子不能被植物吸收利用,又没有被雨水淋溶。这些离子长期游离于土壤中,逐年增多,加重了土壤盐化、酸化。

土壤盐化、酸化造成的危害:土壤盐化导致土壤板结,不利于根系生长,土壤盐分浓度过大,导致作物吸水困难,即使土壤湿润也会出现生理干旱,植株叶片变小,叶缘卷曲,叶片脱落,根量少。植株矮小,生长缓慢,甚至枯死。土壤酸化会影响植物根系对磷、钙、钾、镁等元素的吸收,发生缺素症,重金属元素直接破坏根系功能,导致根系死亡。土壤酸化易产生二氧化氮等有害气体,致使作物中毒。防止土壤盐化、酸化措施:一是多施有机肥,采用秸秆还田技术。进行秋整地,进行深翻,使表土和深层土壤适度混合。稻田采取大水灌溉洗盐。二是生长季节,浇水后及时耘耥。栽培上采取地膜覆盖,减少水分蒸发,降低盐分上升速度。施用生石灰调节PH值,改良土壤酸化。

2.3 解决土壤养分失衡

土壤养分失衡原因,由于长期施用单一肥料,破坏了各营养元素之间的浓度平衡,造成土壤养分不平衡,土壤酸化严重。土壤养分失衡的危害,生产上,氮肥、磷肥用量过多,钾肥用量不足。氮肥过剩,分解产生的铵离子多,影响作物对钾、钙、镁等元素的吸收,造成植株体内硝酸盐积累,影响品质。钾用量少,植物抗逆性差,病虫害严重。另外有机肥和无机肥投入比例不平衡,有机肥施用量低,导致作物产量降低,品质下降。使得土壤退化严重。

防止土壤养分失衡措施,一是进行配方施肥,根据土壤的性质,酸碱度和测定土壤养分含量情况,确定施肥种类和数量。二是多施有机肥,以利于吸收过剩的营养元素,并向作物提供各种微量元素。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达到绿色食品的要求。

2.4 解决土壤中毒素和病虫害聚集

土壤中毒素和病虫害聚集原因,由于连作重茬,某种作物新陈代谢产生的毒素在土壤中积累。连作之后,常有利于病虫害繁殖,致使病虫在土壤中密度过高。

土壤中毒素和病虫害聚集造成的危害:一土壤中毒素聚集,使作物出现生长发育不良,出现生理病害,甚至大面积死棵。二由于土壤中病虫害聚集,加大了病虫害的防治难度,以致出现病虫害日益严重的恶性循环,尤其是土传病害,更不易防治。

防止土壤中毒素和病虫害聚集措施:一是适应性强的作物进行轮作倒茬,二是采取秋季深翻,克服重茬障碍,减轻虫害、土传病害发生。三使用生物菌肥,抑制降解毒素。抑制有害病菌的繁殖。

结语

要提高彰武县低产田产量,必须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改造土壤结构,营造一切有利于作物生长的条件;解决土壤的不良性状,降低一切不利于作物生长的因素,最终是其成为彰武县的高产稳产的良田。

上一篇:个性化医疗的未来 下一篇:华山松大小蠹虫监测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