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官窑青花瓷的行情与市场地位

时间:2022-07-03 05:53:54

明官窑青花瓷的行情与市场地位

明初御窑厂在景德镇的设立,改写了中国瓷器烧制的历史,景德镇由此历史性的成为瓷业霸主。在中国制瓷史上,从来没有那个朝代像明代那样,被一个地区的产品所主导。青花瓷奇迹般的成为中国瓷器的名片,有明一代,无论是国人所用瓷器,还是外销品,青花瓷始终占主流地位。

20世纪50年代以后,全球中国艺术品拍卖中,青花瓷是中国陶瓷最为重要的一项。1973年苏富比登陆香港后,明代青花瓷一度是七八十年代里高价瓷器的代言者,每季瓷杂的拍卖图录上,永乐、宣德、成化制品经常是封面的重点拍品。90年代,明代青花、釉里红瓷器单件的成交价仍居中国瓷器首位。从台湾省记者陈小凌通过对苏富比,佳士得纽约、伦敦、香港1991年至2000年间拍卖陶瓷的统计分析图表可以看出:上拍的明代官窑釉下彩瓷911件,成交453件,成交总价约61 35.8521万美元,单件成交均价约13.55万美元;清代釉下彩瓷上拍1723件,1033件拍出,成交总价4082.9269万美元,单件成交均价约3.95万美元。可见清代釉下彩瓷与明代制品的价差。既便是与清代瓷器里上拍数量及成交总价居首位的是清代官窑彩瓷相比,明代青花、釉里红瓷器的价格也相当高:清代釉下彩瓷上拍2975件,成交1827件,成交总价约10250.4120万美元,单件成交均价约5.61万美元,不足明代单件制品成交价的50%。

然而,1997年后清代官窑瓷器行情迅猛飙升,持续至今,明代官窑瓷器的拍卖盛况早已不在了。

据笔者统计,近几年明代瓷器排行前百名105件中,青花瓷器占74件:洪武青花2件,永乐青花37件,宣德青花16件,成化青花14件,正德青花1件,嘉靖青花4件。这一数量分布基本上客观反映出了明代青花瓷早、中、晚三个时期的生产情况,即早期以永乐。宣德为代表,中期是成化、正德,晚期则是嘉靖青花。

就这74件高价青花瓷的器型看,明代瓷器的典型造型均有所体现:玉壶春瓶、玉壶春执壶、梅瓶、天球瓶、盖罐、扁壶、葫芦瓶、瓜棱瓶、双耳瓶、方瓶、花觚、八方烛台、渣斗、高足杯(碗)以及各式盆、洗、盘、碗、碟等等。早、中、晚三期各种器型均有创高价者,但仍以永乐、宣德制品价格最高。

明早期:永宣青花量、价比最高

洪武至天顺时期青花瓷,习称为明早期青花瓷。1368至1464年间,七朝八帝,建文、洪熙时间短暂,未发现有准确的纪年款瓷器,28年的正统,景泰、天顺三朝两帝是官窑瓷器生产所谓的“空白期”,仅民窑发现纪年款瓷器,而洪武一朝虽说建立了御窑厂,但至今未发现有官窑纪年瓷,因此具有代表性的只有永乐、宣德制品。拍场上也是这两朝的瓷器成交的数量最大、价格最高。

洪武瓷器造型古朴,既有元瓷风格又有创新突破,摆脱了元瓷的粗犷,逐渐显现出以中原汉文化为中心的雅秀品格。以洪武典型的玉壶春瓶、玉壶舂执壶为例,造型就比元代制品更加典雅。这一时期景德镇生产的瓷器釉彩品种不少,考古出土物中有釉里红、青花、青白釉、红彩、酱釉、蓝釉、白釉等等,但多数还是釉里红,其次才是青花。佳士得国际亚洲艺术部学术总监苏玫瑰认为, “现存的洪武青花瓷器明显少于釉里红器,其原因可能是洪武皇帝偏爱釉里红釉,或是当时钻料因进口贸易限制而稀缺。……洪武官窑青花主要使用含铁量低、含锰量高且淘炼欠精的国产青料,呈色青中带有灰色调,发色也欠稳定……”。此时青花与元青花、永宣青花区别较大:因烧制时火候不均成品色调深浅有别,而且不少发灰。釉多呈青白色,胎质不及前后时代制品细白、坚凝。纹饰虽与釉里红器风格一致,但品种逊于釉里红器。

30年来,中国市场成交价超百万元的洪武青花瓷不足10件,但是人闱明瓷前百名中的2件精品价格涨幅惊人。1991年4月香港苏富比以770万港币拍出1件高32.5厘米的缠枝纹执壶,被香港著名收藏家徐展堂购得。此壶缺盖,品相完美,青花发色灰黑,釉色青白,缠枝扁菊纹秀美典雅,是洪武青花的典型器,香港苏富比20周年、30周年精品图集均收入此瓶。2005年11月此瓶现身香港佳士得时,再以1020万港币创洪武青花瓷最高价。去年该公司秋拍中高33厘米的缠枝牡丹纹玉壶春瓶则拍至2082万港币,苏玫瑰认为此壶与2006年史提芬永利(steve Wynn)7852港币竞得的釉里红玉壶春瓶“造型、纹饰及尺寸雷同”,“不但烧制完美、品相无暇.青花的纹饰更为珍罕”。

永乐时三宝太监郑和七下西洋带回的苏麻离青钻料,代替了洪武时的国产钴料,广泛运用于瓷器烧制上,产生了较洪武青花更加“优美俊秀”的永乐青花,将青花瓷的烧制推至巅峰。永乐青花器型品种丰富,许多圆器、琢器的创新品种对明清瓷器影响巨大,丰富的纹饰也超越前代。只是极少数制品有“永乐年制”四字款,给区分永、宣两朝制品带来了困难,行内一直有“永宣不分”之说。

创高价的明青花瓷多为永乐制品,造型主要有天球瓶、棱口洗、梅瓶、墩碗、盖罐、扁瓶,八方烛台、执壶、葫芦瓶、菱口盘、折沿盆等等,戏珠龙纹、云龙纹、龙风纹、双凤纹、缠枝花卉、折枝花卉、葡萄纹、折枝花果、花鸟纹、轮花纹等等是常见的主题纹饰,但缺少人物纹饰。上世纪80年代永乐青花瓷精品的拍卖价即在千万元之上――1989年香港苏富比舂拍,英国铁路局退休基金会旧藏直径37.7厘米的青花缠枝牡丹桃纹大碗,被日本藏家以1320万港币竞得。此后直到1999年香港苏富比秋拍的缠枝花卉星纹双系扁壶以2147万港币拍出,方打破纪录。与此扁壶类似的传世品仅上海博物馆、美国华盛顿佛利尔美术馆藏有,后者收藏的l件系1957年伦敦佳士得以2500英镑拍出。

2004年香港佳士得春拍,直径18.3厘米的内外底龙戏珠纹棱口洗以4094.375万港币成交。再创永乐瓷的价格新高。此洗1989年11月在香港苏富比成交时为1 122万港币,1997年秋再拍时成交价1652万港币。永乐时内外均绘五爪龙纹的青花棱口洗数量有限,仅发现美国克里夫兰艺术博物馆、费城艺术博物馆以及北京故宫藏有。

2005年巴黎塔尚秋拍435.8831万欧元拍出的明永乐青花缠枝纹天球瓶,是至今最贵的明代青花瓷,价格远在清代青花瓷之上。这是件实证天球瓶创烧于永乐朝的典型器,有人认为这种器型的出现“受西亚文化影响”,但从江苏溧阳出土的两件高24厘米、27厘米的战国灰陶弦纹无釉天球瓶,汉代青釉弦纹天球瓶看,很明显是中国传统器型。明代天球瓶多出现在永宣时期,青花器为主,纹饰常见缠枝花卉纹,最名贵者当数绘云龙纹饰的。次年纽约佳士得秋拍,l件 被截了颈的宣德青花云龙纹天球瓶残器,都拍到了220万美元。

宣德青花瓷的器型、纹饰创新之作更新颖。宣德帝对书画的喜好,直接影响到了瓷器的纹饰画意十足,有别于永乐一朝。此时景德镇御窑厂的烧制走向了规范化,有一套具体的制度约束,出现了标准的国号、年号款瓷器, “大明宣德年制”“宣德年制”成为了官窑瓷器的标志。虽然拍场上宣德青花瓷高价品没有永乐朝多,但是上拍的数量远超永乐。明瓷成交前百名中,宣德青花有16件,器型有商足碗(杯)、洗、天球瓶、大盘、渣斗、碗、八方烛台等等,主题纹饰有水波双龙纹、云龙纹、夔凤纹、水波纹、穿花龙,穿花风、神仙人物、庭园人物、藏文、梵文、岁寒三友以及各种缠枝、折枝的花卉、花果纹等等,为明早期瓷器纹饰之冠。

1988年香港苏富比秋拍,明宣德青花龙纹棱口洗的成交价已达792万港币,洗直径18.9厘米,底书六字楷款。与永乐青花瓷精品相比,宣德器价格涨速较慢,直到1997年才有所突破――香港佳士得秋拍,高10.6厘米的暗花海水云龙纹高足杯从400万港币起拍,以1 014万港币成交,成为首件价超千万港币的宣德青花瓷。这件高足杯当年被伦敦古董商Eskenazi竞得。同年,他在香港苏富比秋拍中还以1377万港币标下直径18.9厘米的宣德青花云龙纹棱口洗。

2000年以后,传承有绪的宣德青花精品动辄价超千万元。2004年香港苏富比秋拍,外庭园人物内岁寒三友图盘拍出了1148.64港币。2007年该公司秋拍,1992年以308万港币成交的水波双龙图高足碗,成交价飙升至3504.75万港币,创宣德青花瓷成交纪录。高足碗口径15.6厘米,高足上绘福山寿海纹,碗外绘九龙戏水纹,六字款。去年该公司秋拍再以2306万港币拍出一只宣德青花高足碗,碗外以青花书藏文“永平安”,碗心内暗刻双圈“永乐年制”款。这类书藏文或者梵文的宣德青花瓷,应是当时宫廷佛教道场使用的礼器,典型者莫过于收藏于北京故宫的宣德青花梵文出戟盖罐,高28.7厘米,造型奇特,罐腹以梵文为主题纹饰,罐底青花书“大德吉祥场”五个汉字,与“永平安”高足杯应该都是祈求吉祥如意的礼器。

明瓷前百名的74件青花瓷中,永宣制品53件,足见其市场地位之高。这5 3件青花瓷造型、纹饰、釉色各异,但钻料皆为进口苏麻离青,且大部分经过名家收藏,来源清晰,已经成为了拍场上的经典品。随着新时期资本进入艺术品市场,这些名品将是资本争夺的焦点。 宣德以后,正统、景泰、天顺政局混乱,景德镇官窑衰败,仅少数民窑还坚持烧制,传世品极少,拍场上偶尔有民窑制品上拍,真假难定,关注的人群较小。

明中期:

成化青花增值速度最快

淡雅秀美的成化瓷器在明代瓷器中独树一帜,上不沾永宣的边,也与后来的嘉万风格迥异。成化帝软弱的性格对御制瓷器的风格影响很大,一来造型普遍小巧精致,官窑制产品瓶、罐、盘、碗、杯等器型大部分都是小一号的,且胎质细薄透亮,纹饰疏简、淡雅,青花如此,斗彩名品也同样。此时已经没有了进口的苏麻离青,改用江西饶州所产平等青料,发色灰蓝且浅淡,色感柔美。拍场高价成交的成化青花名品以蜀葵纹官碗、水波飞龙图罐、九秋图罐、瓜棱瓶、高足碗为代表,风格皆如上述。数量不多的成化瓷成交价格相当高,青花、斗彩动辄超过千万元。

14件成化青花入闱明瓷成交前百名,仅次于宣德青花,涨幅远胜宣德制品。上世纪90年代,成化青花瓷的价格就超过千万元。1991年香港佳士得秋拍时,典型的成化青花花卉草石纹罐成交价1100万港币! 1997年香港苏富比秋拍,日本藏家旧藏的1件荷塘纹罐,被台湾藏家马志玲以1597万港币竟得,此罐1975年6月在伦敦拍场成交价仅7.56万英镑。2006年秋,该公司上拍的同类九秋图罐价格升至1692万港币。内地拍场,去年北京翰海秋拍的九秋图罐也拍到了1512万元。

1990年以后成化青花瓷的价格上涨速度与幅度惊人,如直径14.7厘米的缠枝蜀葵纹宫碗,1990年春、1997年春香港佳士得两次上拍,1997年成交价88237港币,2006年10月香港苏富比再拍时涨至3148万港币,lO年涨幅近3倍!去年该公司秋季又拍,再涨至3650万港币,3年又涨了500万港币。

弘治青花产量不大,成就远不及成化朝,甚至还倒退了,值得一提的仅仅是颜色釉里的娇黄釉瓷及黄地青花瓷,高价的弘治青花瓷非常少。

崇尚伊斯兰教和道教的正德皇帝,其爱好在青花瓷上时有体现,“回文”以及道教的吉祥图案、文字常会作为纹饰被绘到青花瓷器上,甚至还有“藏文”“八思巴文”出现。正德年间青花瓷的风格延续成化,早期仍然走淡雅一路。拍场上精致的正德青花官窑制品数量不多,价超百万元的不足10件之数。1982年香港苏富比春拍,荷兰藏家Frederick Knight收藏的两件“正德年制”款青花渣斗成交,高10.6厘米、绘缠枝莲纹者55万港币,高12.6厘米、绘穿花龙纹者35.2万港币。20世纪80年代,正德官窑青花瓷成交价多在百万港币以下,仅出现过1件价超百万港币的――1989年香港苏富比秋拍,高26.6厘米的“正德年制”款阿拉伯文卷草直颈瓶拍出13297港币。2005年该公司秋拍,1995年释出的苏林庵旧藏穿花龙纹碗以628万港币成交,碗口径20.3厘米,仅有同类藏品。

2005年纽约佳士得秋拍,169.6万美元拍出的回文四方双耳瓶,是拍场价格最高的正德青花瓷。瓶高26厘米,四字款,造型奇特,堪称拍场孤品,大约1902年由E.O.Arbuthnot购自上海,后归纽约Clarence Cary,1 903年至1 905年曾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展出。正德时期方瓶数量增多,此瓶可视为代表作,长颈瓶口外环贴六联管,下贴两如意耳,四方的瓶体每面光内皆以阿拉伯文为主题纹饰,类似品仅大英博物馆及克里夫兰艺术馆藏有。

与永宣时期相比,明中期景德镇官窑青花瓷生产的规模大幅度缩小,工艺技术衰退明显。正德后期青花瓷已经世俗化气息明显,精致不足,粗糙有余,远不及成化制品,成交价上体现得也相当明显。(1837~1913)收藏,后归美国费城大学博物馆,1975年3月由伦敦苏富比拍出,2006年现身香港苏富比秋拍时以437.6万港币拍出。类似器型、纹饰的同类器海内外仅发现两三件,2000年以后有数件价超千万元。

寓意吉祥的嘉靖瓷器备受藏家欢迎。1985年苏富比纽约春拍胡惠春旧藏释出的1对六字款青花三羊开泰图仰钟式碗,到2007年香港秋拍时,成交 价竟然高达2216.75万港币。而婴戏图、十六子大罐的价格更高,1989年该公司秋拍,直径32厘米的婴戏图大罐成交价达352万港币。同是胡惠春旧藏的明嘉靖青花庭院婴戏图盖罐,2007年在香港士得拍到了3056.75万港币,创嘉靖青花瓷成交纪录。此罐1993年秋由胡惠春旧藏第二场专拍释出,被静观堂徐展堂竞得,1997年11月再次由香港佳士得静观堂专拍拍出。去年该公司秋拍,高26.2厘米的庭院十六子罐也以1 186万港币拍出,原为欧洲Richard de la MarelE藏,1974年4月委托伦敦苏富比拍出,后著录于1976年日本小学馆出版的《世界陶磁全集》第14卷。婴戏图的大量出现在嘉靖瓷器上,约在嘉靖十年(1531年)以后。

历年中国市场成交价超百万元的嘉靖青花瓷约20余件,超千万元的仅上述几件,如果与永宣、成化青花的高价相比,未来是值得期待的。

隆庆瓷器传世少,近年仅出现过2件价超百万元的青花瓷。去年北京翰海15周年庆典拍卖会上,高44厘米的“大明隆庆年造”楷书款龙凤纹罐168万元成交。此前香港佳士得曾以140.775万港币拍出过1件双龙纹圆套,亦为六字款。

万历青花瓷价格不如五彩瓷,价超百万元者十余件,最贵的也就三四百万元。这与当时釉上彩瓷的盛行不无关系。2008年香港佳士得春拍,长31.4厘米的青花十六子婴戏图镂空盖盒以456.75万港币拍出,是所知价格最高的万历青花瓷。盖盒青花发色浓艳,蓝中泛紫,且晕散严重,人物造型呆滞,整个盖盒外所绘的纹饰繁满,密不透风,艺术性较差,远不及嘉靖制品,这可能也是价格低的原因。

隆庆开关以后,景德镇外销瓷的生产数量大增,民窑制品大量外销海外,求量而不求质的现象,或许也对当时官窑有一定影响,拍场上万历以后的瓷器难见精品,惟民窑的崇祯纪年款瓷器出现过价超百万元的――2005年北京翰海秋拍,高43.6厘米的崇祯“甲戌隆冬作于白玉堂”款青花西游记图筒式瓶,估50万至70万元,以103.4万元成交――此筒瓶在伦敦苏富比1 994年4月拍出时,成交价已达18.82万英磅。

明晚期:

嘉靖大罐世俗气有世俗价

1522年15岁的嘉靖帝即位,瓷器生产进入最世俗化的阶段。嘉靖、隆庆、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六朝仅前三朝官窑仍在正常烧制,泰昌以后基本停烧,仅少数民窑有少量生产。拍场所见,这六朝瓷器以嘉靖、万历官,民窑器数量最多、价格较高,天启、崇桢制品不多,多数无款者被视为“明末清初”。

明瓷成交前百名瓷器中4件嘉靖青花器人闱,1件盖罐,l对仰钟式碗、1件十六子罐、1件葫芦瓶,无万历制品。但这4件还是反映了嘉靖一朝青花瓷的基本面貌, “回青”“石青”的青花钴料发色浓艳幽倩,一反明中期的淡雅而直追永宣的热烈、奔放。不同的是,自嘉靖朝开始,不仅瓷器的图案纹饰表现百姓生活的内容增加,寓意吉祥的器型亦不少, “制作益巧,无物不有”,迎来了嘉万90余年明代第二次瓷器生产的高峰。偶然的机遇使嘉靖从藩王变身为皇帝,因此他不仅钟情于道教追求长生不老,为使自己后继有人,求子之心更切,这都在当时的瓷器上体现得极为突出。嘉靖皇帝信奉道教,深刻影响了当时官、民窑瓷器的造型和纹饰,各式葫芦瓶、香炉、大罐大量出现,道教色彩强烈的葫芦纹、八卦纹、云鹤纹、灵芝纹、吉祥文字以及婴戏图流行。 嘉靖瓷器成交价一直较高,20世纪70年代后期青花精品约十数万港币,80年代中期精品达五六十万港币,1986年11月香港苏富比赵从衍旧藏专拍中,高45.5厘米的六字款松鹤寿字葫芦即以55万港币易主。去年北京保利春拍,器型相同的嘉靖青花群仙祝寿大葫芦瓶成交价已达907.2万元。葫芦瓶流行于嘉靖中期以后,常见云鹤、灵芝、吉祥文字纹饰者,人物纹饰罕见,此瓶传承有绪,20世纪初期被美国J.Piermont M0rgan

上一篇:从拍卖市场看中国古典家具收藏 下一篇:贴近生活 关注平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