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激活河北民间投资的政策及措施

时间:2022-07-03 04:11:56

谈激活河北民间投资的政策及措施

【摘要】经济回暖以来,河北政府投资在刺激经济增长中作用比较明显,但民间资本“惜投”现象仍然严重,经济增长主要靠政府投资和政策推动,而民间投资和市场机制明显不足,经济回稳的基础仍不牢固。在保增长、保就业、保民生的过程中,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二者不可偏废。政府投资及其他经济刺激政策可以帮助有效抗击衰退,并在短期内激活经济,但在回暖之后,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经济活力则有赖于积极的民间投资和充分的市场机制,河北彻底走出危机,急需激活民间投资。

【关键词】激活 民间投资 融资体制 扶持政策

2009年经济回缓以来,投资成为拉动经济企稳回升的最重要力量,河北政府投资在刺激经济增长中作用比较明显,但民间资本“惜投”现象仍然严重,出现了“政府热、企业冷,公共投资热、民间投资冷”的现象。2009年我国政府列出4万亿的公共投资计划,也不能彻底地扭转经济势态,而是希望通过“带动效应”,激发巨大的民间资本来实现消费需求的增长。可以说,对于已经暗流涌动或是处于“休眠”、“半休眠”状态的民间资本都将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这样的时期,如何正确把握民间资本发展面临的问题,以寻找切实可行的解决对策值得研究与探索。

一、彻底走出危机,激活河北民间投资的必要性

虽然政府投资及其他经济刺激政策可以有效抗击衰退,并在短期内激活经济,但在危机回暖之后,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和经济活力则有赖于积极的民间投资和充分的市场机制。当前河北经济增长主要靠政府投资和政策推动,而民间投资和市场机制明显不足,经济回稳的基础仍不牢固, 需要更加重视采取有效的措施全面启动民间投资,切实将民间储蓄的优势转化为投资增长的内生动力和活力,形成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内生机制,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在当前经济回稳的基础仍不牢固的情况下,在保增长、保就业、保民生的过程中,政府投资和民间投资二者不可偏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过分依靠政府投资的弊端分析

在2009年政府主导的投资中,绝大部分资金流向了国有企业,国有企业本身是排斥就业的,并且作为全民所有制企业,它的高额利润回报却不能为全民共享,因此,国企投资进一步加大了更大范围的收入分配不公,加剧了投资与消费的不平衡,并降低了投资效果。但是,与国企投资不同,民间投资以利润为导向,直接或间接地指向消费需求,通过企业家的有效供给,达到需求与供给的匹配,这也是民营企业产生的前提。相对于政府主导投资,民间投资能够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它的利润通过分配能够更多地被用于消费,由此可以窥见激活民间投资的必要性。

(二)从河北民间投资的对外聚集优势来看

河北省地处京津冀三角地带,随着水陆空交通网络和邮电通讯设施的渐趋完善,同处环渤海地区、地域相邻的京津冀三地经济上潜在的合作性日益显露。一方面,京津有技术、管理、资金、信息的明显优势,都是河北省的短缺要素。河北省目前从国内引进的资金和项目总量中,大约有60%~70%来自于京津,河北省是京津外资流转扩散基地、产业转移基地、先进制造业零部件基地、现代物流仓储基地、休闲旅游度假基地和农副产品供应基地。另一方面,河北的农业资源、矿产资源、生态资源和劳动力资源,乃至省内居民消费品市场的巨大潜力,也是京、津进一步强化其经济城市功能,降低商务成本和拓宽发展空间的需要所在。河北省发展民间投资的潜力巨大,吸引利用民间投资具有无可辩驳的可行性。

(三)从河北民间投资危机以来的短期分析

当前民间投资面临的困境虽有所缓解,但不少问题还有待进一步解决,以充分发挥民间投资在经济回暖后的作用。民间资本在金融危机及回暖后的发展遇到政策、体制以及自身等各种瓶颈时,其积累起来的民间资本财富开始在寻找新的利润领域时表现出大规模的逐利性流动,出现“炒房”、“炒车”、“炒煤”等短期,不少农产品以及煤炭、棉花等一些生产资料价格轮番上涨,显示市场资金充裕,并在不断寻找新的投资和获利目标。

总之,在当前经济回缓,通货膨胀的经济形势下,有效引导民间投资健康有序发展,是有效激活民间投资的重要问题,也是抑制通胀急待考虑和不可回避的问题。

二、河北民间投资发展的制约因素

民间融资的体制性和政策仍未彻底突破。从民间投资的增长来看,2009年在河北省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8.8%的情况下,城乡集体、个体投资仅增长14.7%,更与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60.1%的快速增长形成较大的反差,扩大民间投资仍有众多难题待解。危机以来,河北民间资本发展中表现出“游离状态”、“游资行为对市场秩序造成冲击”、“生存环境困难”以及“融资约束严重”等问题,挖掘制约其发展的深层次原因既有信用缺失、缺乏技术创新与核心竞争力等方面的内源性因素,又有市场准入仍旧受限、金融体制障碍、缺乏政府引导与财税政策扶持等方面的外源性因素。

(一)内源性因素

1.信用缺失问题

民间投资主体信用缺失是民间融资的一大障碍,河北民间主体规范诚信意识、社会责任意识相对淡薄,合法守约意识不强,目前部分中小企业诚信意识低下,制假售假、违约毁约、恶意逃债、偷税漏税、虚假合同、价格欺诈等失信现象屡禁不止。着名的三鹿事件就是典型的信用缺失的表现,还有一些中小企业没有真正理解和认识到诚信经营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导致经常发生经营上的失信行为,重贷轻还,随意拖欠贷款本息,有的甚至恶意逃废银行债务,损坏了中小企业的形象,其本身的信用问题影响其融资能力,进一步阻碍其健康持续发展。 缺乏技术创新与核心竞争力

由于民间投资企业规模小,缺乏技术创新与核心竞争力,客观上造成了很多高资本、高技术行业进入困难。比如金融、保险行业对资本和人才的要求较高,民间投资很难进入。目前河北民间投资比重较大的行业分别是制造业、 房地产业、农业和其他行业,多集中于投资少、见效快、技术性不强的一般性竞争行业,很多处在贴牌制造、加工贸易等产业链的下游。在科学技术、金融保险、文教卫生体育等行业投资比重较低。一般性竞争行业的特点是劳动密集度高,两极分化突出。民间投资生存并发展于劳动密集型企业,但在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的今天,劳动密集型已成为民间投资的劣势,决定了当前民间投资主体必须“二次创业”。

(二)外源性因素

1.行业和自然垄断依然存在,市场准入受限

市场准入存在障碍,民间投资领域受限。如今民间投资寻找项目信息,30%靠朋友介绍,30%是在网上搜寻,缺乏相对可靠的信息来源,没有项目就没有投资,但在当前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尝试转型的民企寻找新的利润增长点很难。按照目前市场准入格局,在全社会80多个行业中,允许国有资本进入的有72种,允许外资进入的有62种,而允许民营资本进入的只有41种。民营经济在高回报率的垄断行业、社会事业、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等领域存在“玻璃门”、“弹簧门”等市场准入障碍,而传统竞争性行业又已产能过剩,民间资本缺乏有效投资领域。在国家新增的4万亿投资项目中,中小企业很难从中获益。放开垄断领域有助于民企找项目,国家发改委提出允许和鼓励民间资本投资电信、金融、城市水务等垄断性、公益性领域,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融资和信贷支持力度,能否真正进入垄断领域并获利,民营企业还面临重重困难。

2.金融体制障碍,融资困难

河北省民营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一直是制约民营企业发展的“瓶颈”。据河北省企调队调查,47%的私营企业感到融资困难,认为融资环境较差。民营企业投资中65%的资金是企业自有的集资,另有25%的资金来自银行贷款。个体投资的资金来源约80%的为个人自有资金。尽管政策规定,国有商业银行要把民间投资作为信贷工作的重要任务,对民间投资者的贷款申请要一视同仁,为民间投资项目上市融资提供平等的机会,银行方面也相应采取了增加再贷款规模、设立中小企业信贷部等相关举措,但总的看,金融对民间投资信贷支持改善的成效并不明显。另外,河北省原有担保公司数量较小且不成体系。全省建立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仅17家,担保资金仅3.6亿元,抗风险能力及可信度也较低。

尽管我国资本市场上存在六大融资方式,但民间投资企业仍比较难以获得资金。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由于中小企业受规模和财务制度限制,难以在正规的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融资。对债券融资,国家的限制较多,对企业来说由于要定期返还本金,融资成本相对较高。对股权融资,尽管2004年深交所推出了中小企业板,但是由于中小企业财务制度不完善和相关人才的缺乏导致大部分中小民营企业望而却步,资金来源严重受限。

二是河北广大的民营企业很难获得贷款。由于民间投资中小企业具有本身抗风险能力差、信用等级低、淘汰率高等特点,不能通过国有商业银行的严格审批,从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从2002年到2006年商业银行发放的短期贷款中私营个体企业不到3%。这就意味着绝大部分私营个体企业需要自筹资金,自行解决资金短期的困境,造成这些企业的抗风险能力较弱,容易出现资金断裂。 缺乏政府引导与财税政策扶持

在京津冀地区,尤其是河北省,在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上强政府弱市场,“官文化”氛围较重。市场可以办的事往往要政府出面,管、卡、拿,或者名为服务,实则是对企业微观经济活动进行干预。一方面政府直接投资包揽范围过广,对形象工程以及一些竞争性领域的投资仍然较多,无形中在资金及投资领域上对民间投资形成了一种“挤出效应”;另一方面,一些地方对民间投资审批上存在的环节多、费用高、效率低等弊端依旧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管得过多而保护、服务不够的现象仍比较普遍。调查显示,80%的企业认为管理执法部门的不良作风是影响民营经济发展软环境最突出的问题。如果不清理“吃拿卡要”、“公章旅游”的潜规则,降低民企人际关系成本,民营企业正常发展的环境就会受到破坏,民企的发展需要河北省政府引导与相关财税政策的大力支持。

三、有效激活河北民间投资的措施建议

(一)排除内源因素影响

在信用缺失方面,向民间资本活跃的浙江温州学习。随着经济的发展,诚信在企业经营过程中越来越重要,浙江省一直重视培养和创造良好的企业信用环境。早在2002年浙江省实施“百万企业信用工程”,开始构建企业信用体系,率先开通了全国数据容量最大的省级企业信用网上查询系统,有50多万家企业的信用资料在内,对企业提升信用等级产生了重要影响。这是浙江民间投资发达的关键所在,值得借鉴与学习。

在技术创新与提高核心竞争力方面。创新既是核心竞争力最强有力的保障,又是培养和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而人才和技术又是创新的主要依托力量,现代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和技术的竞争。在人才方面,民间投资者应当首先树立现代人力资本管理理念,要使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同企业战略相结合。要确保人力资源规划、招聘、培训等职能都以企业为出发点和最终目标。其次,民间投资者要在投资企业内部形成一套有效的人才激励机制,激发员工创新的积极性。例如,浙江省正泰集团的《关于推进科技进步的十六条规定》明确规定了企业中科技人员的开发项目基金、社会养老保险、住房、子女上学等优惠政策和科技成果奖励政策,类似措施很值得借鉴与学习。

在提高核心竞争能力方面,积极做到:

1.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支持民营企业参与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项目和技术攻关,帮助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技术开发中心,提高企业技术水平和研发能力。鼓励民营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强化民营企业产品结构调整。鼓励民营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实现产品更新换代;开发新产品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享受相关税收优惠。 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广泛应用信息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投资建设有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

(二)排除外源因素对策措施

1.准入领域继续放宽

凡是国家法规未明文禁止的行业和部门都要对 民间投资开放;凡是对外商开放的投资领域都允许和鼓励民间投资进入;实行优惠政策的领域,优惠政策同样适用于民间资本;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以独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等方式参与各类工业项目新建、技改与其相关的经营性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项目建设。

放弃保护垄断,建立民间投资领域的指导性行业准入目录,进一步明确鼓励和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的行业和领域。首先在国家重点扶持的农业、民生工程、环保事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中,通过财政补贴、税收优惠、经营权补偿、设施配套等措施,利用合资、合作、联营、项目融资等方式,提升民间投资的参与度,逐步将以政府投资为主的项目模式转变成以民间投资为主的模式,特别是石油、电力等垄断性质的行业要加快引入民间资本,加强这些行业的适度竞争,并要适当鼓励民间资本进入金融服务业。其次,加快推进电信、电力、铁路、民航等行业的管理体制改革,引入竞争机制,打破行业垄断。第三,在放开高新技术产业的准入领域方面,可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在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及计算机等产业领域的投资。总之,通过立法清理对民间投资主体的各种歧视性政策,在降低民间投资的准入门槛方面应全面清理过去的各种规章制度,鼓励民间经济扩大投资领域,充分发挥民间投资的积极作用。 加大融资体制改革

解决民间投资融资难问题尤其是小企业融资难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是完善现有金融政策,提高大中型银行对民间投资的信贷比重。对此,人民银行和银监会陆续出台了若干指导意见和政策措施,鼓励、引导银行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指导意见,制定专门的业绩考核和奖惩机制,不断创新中小企业信贷产品,引导商业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二是增加金融机构数量,大力发展各类面向中小企业的金融服务专营机构。金融机构数量不足、结构单一,尤其是中小型金融机构严重匮乏,是导致民间投资融资困难的重要原因,从长远看也不符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因此,按照“金融产品分大小、金融服务分对象、金融机构分层次”的思路大力培育和发展中小金融机构,是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本途径和长久之策。

加大融资体制改革主要有三个方面政策措施:一是放宽金融机构的准入政策。支持民间资本以入股方式参与商业银行的增资扩股和农村信用社、城市信用社的改制工作。鼓励民间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村镇银行、贷款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等金融机构,放宽村镇银行或社区银行中法人银行最低出资比例的限制,适当放宽小额贷款公司单一投资者持股比例限制。二是降低民间投资金融服务机构的成本和风险。落实中小企业贷款税前全额拨备损失准备金政策,简化中小金融机构呆账核销审核程序。对小额贷款公司的涉农业务实行与村镇银行同等的财政补贴政策。三是完善担保体系。支持民间资本发起设立信用担保公司,完善信用担保公司的风险补偿机制和风险分担机制。

3.推出政府引导与扶持的相关政策

有效激活我省民间投资还需要政府相关引导与政策的大力扶持。需要改善管理,落实民间投资和其他投资主体的公平待遇,清理和修改不利于民间投资发展的法规政策规定。

一是强化对民间投资的监管,规范民间投资行为。政府应强化对民间投资的监管,规范民间投资行为,加强自身监管能力建设,提高精细化管理水平。指导民间投资主体依法履行投资建设手续,建立规范的产权、财务、用工等制度,引导民营企业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树立诚信意识和责任意识,营造有利于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良好舆论氛围,把优秀民营企业家的先进事迹作为提高民企社会责任和参与社会公益事业的载体加以宣传。

二是强化服务指导,创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包括政策环境与社会环境双方面的改善。在改善民间投资的政策环境问题上,具体措施有:加快建立与民营企业相对应的中小金融机构;设立中小企业的信用担保机构;允许更多民间企业通过现有资本市场筹集资金;支持具有条件的中小企业通过发行债券等办法直接融资;培育私募市场,打通资金需求方与供给方之间的直接沟通渠道。

在改善民间投资的社会环境问题上,以《宪法修订案》为根本出发点,明确界定民间投资的正当权益、活动范围和投资行为等,尤其要强调对民间投资者的财产权的保护,要从中体现出民间投资者的合法地位,逐步消除所有制歧视。调整《公司法》有关注册资本限额的规定,适当放宽民营企业的注册标准,除少数必须经过专项审批的行业外,民营企业在办理注册登记时,不再审核经营范围,让企业自主选择经营项目。为了避免盲目投资、重复建设,可以加大政府对投资市场的指导力度,建立一套具有权威性、准确性、可行性的信息中心或咨询服务场所,及时为手中有富余资金的人提供信息。加强对民间投资的统计、监测和分析工作,合理引导民间投资,加强投资信息平台建设,及时向社会公开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建设规划、市场准入标准、国内外行业动态等信息,引导民间投资者正确判断形势。

三是出台公平税费政策,加快税制改革,创造平等竞争环境。在税收政策上,首先降低“一般纳税人”和自营出口权的认定门槛,取消增值税票使用和自营出口权A、B 类额度的限制条件,加速“免、抵、退”政策运用,为小规模民营企业提供良好的服务环境。其次强化对农业及其它特定行业实行优惠政策。最后,对新办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实行同样的税收优惠,建立统一的企业所得税制。

总之,扩大民间投资领域,出台民间投资政策,遏制政府投资冲动,进一步为民间投资保驾护航,帮助民企提高竞争力,为激活民间投资热情,帮助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提供更多原动力支持,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新一轮发展契机。如何激活河北民资,培植财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任何试图一蹴而就的想法是不现实的, 必须拿出超乎寻常的决心、勇气,付出大量精力、财力并施之以过硬的措施,方可望有所成。

主要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

国务院总理******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2009.12.27

发改委解读新36条允许民间资本兴办金融机构.2010.5

辜胜阻,杨威.武兢彻底走出危机急需扩大民间投资.中国经济时报,2009.10.14第5版.

应雄.民间投资:浙江经济率先回升的关键.浙江经济,2009(12).

冯丽梅.扩大民间投资促进经济增长.当代经济,2009.12(下)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研究部.政府与民间投资金的现状与趋附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内部报告,2009.

孙玮,赵瑞芬等.河北省发展民间投资的可行性分析.当代经济,2007(11).

吴国联,郝志勇,曾建海.民间投资:为何退?如何进?.中国金融,2010(2).

[10]刘刚.激活民间投资的维点及重点.金融街,2009(12)

上一篇:住房贷款保证合同范本 下一篇:民间借款合同范本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