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语篇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大班教学中的运用

时间:2022-07-03 02:40:34

试论语篇分析法在大学英语大班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本文通过分析目前大学大班英语教学的现状,探讨了将语篇分析教学法应用于大班英语教学的必要性、方法及局限性,对培养学生语篇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有积极作用。

关键词:语篇分析法;大班;大学英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3-0211-02

一、引言

近年高校持续扩招使大学英语课学生人数激增,这种趋势发展的结果必然是大班授课。以笔者任教的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为例,从 2004 届本科生起,本校大学英语系开始实行分级大班教学体制。该体制不同于以往传统的小班教学,教师往往将词汇、句法等微观层面作为教学重难点,而语篇教学模式的运用旨在强调整体语篇理解的宏观层面。语篇分析教学法则强调外语教学要从整体语篇层面实现信息交流。实践证明:将语篇分析模式应用于大学英语大班教学,不仅有利于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且有益于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

二、大学大班英语教学的现状

大班英语教学较传统的小班教学而言仍存在诸多问题。 在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笔者结合亲身教学实践及走访本校部分教师学生,总结了其中主要存在的几个问题:

(一)笔者所在院校大学英语系实行的是分级教学,虽某种程度上解决了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带来的难以学难度和进度的问题,但由于班级人数多,教师很难做到关注每名学生,从而无法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二)语言教学关键在于师生、生生间有足够机会互相交流,进而制造练习机会,发现问题和相互学习的机会。 而在大班大学英语教学中,很多英语交际教学法方面的教学活动因为大班人数限制而不便开展,教师难以通过多样性的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气氛,最终导致许多英语课堂教学手段单一,课堂气氛不活跃;

(三)分级教学大班学生来自于几个专业,甚至几个学院,不同院系的教学周长度和社会实践时间难以统一,直接影响教师对班级的日常管理,加之师生交流少,更谈不上全面熟悉班上的学生;

(四)中学英语教学及传统大学英语小班教学均偏重词汇学习和句型分析,对于整篇文章结构和内容理解相对较少要求,学生养成了在旧的模式中被动接受知识的习惯,努力适应新学习模式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

三、语篇分析教学法

语篇分析,是对超出单句长度的语言段落进行的语言分析,研究交际中的口头或书面语言,涉及语言与语境间的关系。Harris 认为语言是由连贯的篇章形式表现的,而并非杂乱无章的语句;Halliday也指出判断一系列句子是否构成篇章取决于句内和句间的逻辑性。

语篇分析教学法和以词汇和句子结构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有明显差异。传统教学法停留在解决一些词、句理解的语言障碍等语篇表层信息上,而语篇是作者思想、语言风格、文化背景的综合表现形式,若忽视上下文信息的整体性和连贯性,整个语篇就会支离破碎,难以达到正确理解整篇文章的目的。 语篇分析教学法则是以文章的语篇意义、结构和信息为中心开展的课堂教学,旨在引导学生利用基础知识和背景知识从宏观上理解语篇主要信息及其内在逻辑,培养学生把握文章总体脉络的能力。它注重语言形式,也注重文章的文化背景,更注重语言功能。

四、语篇分析教学法在大学大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文化背景知识

文化背景知识的导入对于篇章理解有重要作用。 因此学生除了具备一定的英语语言知识,还需了解英语国家人们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风土人情等。 联系相关文化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对即将学习或处理的语言材料有心理及语言上的准备,从而对大学英语听力、阅读、翻译、写作等材料做出正确的整体反馈与评价,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听力教学

在听力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运用语篇的衔接与连贯理论。 例如听力语篇中常考查代词的指代内容,学生若无法辨别代词的具体所指,对整个听力语篇的理解则往往会出现偏差。如果教师运用语篇衔接中的照应理论,使学生通过短暂记忆辨识出对话或短文中的代词所指内容,那么就可以轻松理解所听材料中的长难句了。

在听力教学中还应重视语篇的关系结构。 关系结构主要分为:顺序关系结构、层次关系结构、连环关系结构、平衡关系结构四大类。 顺序关系结构指语篇中各句按事物发展的先后顺序排列,教师应指导学生利用所听序数词如first,second,finally等理清所听材料的顺序。 层次关系结构中的句子层层积累又上下呼应,教师可引导学生发现所听对话或短文往往由几个围绕同一主题展开的有层次的句子组成。 连环关系结构和顺序结构有相似之处,都是从一点谈到另一点,但顺序结构是按一个方向发展,而连环结构可能曲线发展。 平衡关系结构指从正反两方分析,前后呼应。 以上四种关系结构的把握对学生理解所听语篇中心思想起着重要作用。

(三)阅读教学

泛读,又称快速阅读,是对篇章的浅层理解。 荷兰语言学家范・迪吉克把语篇分为叙述总结构、论证总结构和试验报告总结构三种语篇模式。大学英语教材选材虽话题广泛,但体裁还是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最常见。在教学中,教师应针对不同的篇章体裁使用有针对性的分析方法。记叙文可按时间顺序或情节发展顺序提出问题进行分析;论说文则按论点、论据、论证的递进层次进行分析。具体操作时,教师可要求学生运用略读或寻读技巧,带着教材课后问题,再加上教师针对文章内容设置的附加问题,进行快速阅读,达到使学生对语篇的概要及结构进行宏观把握的目的。

精读是对篇章进行深层次的阅读理解。大学英语课文是教材专家精选的典型性语言示范对象,文中字里行间大部分存在着意义或结构上的联系。教师在分析课文时,首先应引导学生通过研究句子和段落间的连接词,体会语篇中的递进、转折、因果、条件和例证等各种逻辑关系。这些连接词不仅使篇章语义通顺、结构紧凑,也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正确把握篇章写作意图和思路,进而提高写作技巧。不过不是所有语篇中各种逻辑关系都有明显的连接成分,这种情况被称为零形式或意合的隐性衔接。

读后活动。对文章进行泛读精读了解主要语言点后,为加深理解篇章、巩固所学内容,教师可让学生通过角色表演、复述课文、讨论、辩论等读后活动进行教学效果反馈,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口语,强化了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最后再结合语篇的题材,布置相关话题对学生进行输出式训练―写作。

(四)翻译教学

传统翻译法认为翻译重在转换的对等或等值,采纳了从局部到整体的翻译策略,从词、短语、分句、全句到段落及全文,但未强调语言的文化交际功。而语篇分析翻译法认为意义并非由语言结构本身决定,而是由整个语篇所决定的,涉及语言体系以外的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等各种制约因素,采取从整体到局部的策略,注重语言的语境、交际功能和文化属性。

(五)议论文写作教学

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分析英汉议论文语篇的异同来解决这个问题。特别是对议论文范文语篇结构的分析,不仅可以深化学生对篇章布局和段落结构的认识, 还有利于学生写出具有统一性和连贯性的段落和文章。英汉议论文的成分虽然都是引论、本论和结论, 但由于东西方历史文化背景、语言和思维模式的差异,写作模式必然不同。英语议论文一般采用演绎法来论证观点,篇章结构呈线性特征;对比之下,中文议论文常采取归纳法来阐明观点,篇章结构呈用螺旋型或间接性特征。因此,学生写的英语议论文常体现出重暗示、重含蓄、重整体的曲折委婉的汉语思维模式:语篇常先避开主题,从宽泛的时间和空间入手,由远及近,从整体到局部,在一定的引言或铺垫后才引出主题,甚至期待读者推断出含而不露的主题。因此,教师指导学生写好英语议论文的重要前提是培养学生英语语篇思维模式。

如何来引导学生树立用英语语篇思维模式进行写作的意识呢?教师可选择具有代表性的英语议论文课文或写作范文进行语篇分析。首先从语篇的基础―段落进行分析。典型的英语段落一般由主题句、支撑句和结尾句构成。主题句概括全段中心思想;支撑句用具体细节、事例而非套话对主题句进行描述、说明与论证;结尾句是再次强调段落主旨或总结段落主旨的句子。英语段落的统一性则是指支撑句要围绕段落主题句来紧密展开,不写与主题无关的句子。连贯性指上下文各句安排的逻辑性,即过渡是否自然流畅。在写作训练方面,对衔接与连贯手段的了解和掌握可以确保段落内部及段落之间整体性的表达,从而使文章浑然一体。

五、语篇分析教学法的局限性

语篇分析要和传统教学中的语言分析相结合。语篇教学是相对于传统教学中的语言分析,即词汇、句子分析而言的。 传统的大学英语课上,教师脱离篇章语境单独讲解词汇用法,词汇学习与篇章理解严重脱节,考核时也往往仅以学生掌握的单词量为基准,结果是学生掌握单词的效率低下,实际运用起来更力不从心。但如果大学英语课堂上全都采用语篇分析教学法也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因为词汇、语法和句型等毕竟是英语语言的基础,如果只注重语篇的宏观分析而忽视基本功,不利于语言技能的平衡发展,因此比较可取的方法是将两者结合。

语篇分析教学法将整个语篇视为整体,提倡在句中讲词、在段中讲句、在篇中讲段,使学生既能掌握语言知识,又理解了语篇。一个单词在不同句子中意义可能不同,在不同的语篇中的交际功能也可能不同,只有在具体语境中考察词汇,才能确定其真正含义。因此教师要把词汇教学提高到篇章层次上进行,使学生在学习词汇的同时建立篇章观。此外,教师还可以在分析语篇后,让学生围绕主题利用所学的词汇展开讨论或进行翻译、写作训练,这样学生不仅掌握了新词汇,也强化了语言应用能力。

六、结论

在当今很多高校采用大班英语教学模式的背景下,探索有效的教学模式、提高大班英语教学质量是每位英语教师的职责。经过实践,笔者认为语篇教学法正是适合大班教学的一种模式。通过语篇分析,教师能训练学生迅速、准确地理解语篇的基本内容和中心思想,把握语篇结构,对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技能,分析、归纳、综合和推理能力,进而最终提高语言交际能力有着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

[2]朱永生.试论语篇连贯的内部条件(上)[J].现代外语,1996.

[3]张德禄.语篇内部衔接的原则[J].外语学院学报,2001.

[4]胡壮麟等.系统功能语言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上一篇:论身体权侵害及其保护 下一篇:浅谈近代政治哲学研究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