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

时间:2022-07-03 02:03:50

关于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人才培养的探讨

【摘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体育课程越来越受到教师与学生的重视,基于这种发展趋势下,培养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人才便显得至关重要。据此,高校应该重视起体育教育,积极推进体育教学改革,为我国体育事业培养更多人才。

【关键词】体育教学 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人才 培养对策

体育课程是大学生必修的课程之一,但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体育教学的效率仍不高,甚至部分大学的体育课程直接是自由活动,而没有实质性的传授学生相关体育知识,极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不利于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人才的培养。笔者将分别从:我国体育教学开展现状、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对策,两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我国体育教学开展现状

(一)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比较单一

传统的高校体育教学模式十分单一,可供学生选择的体育项目也比较少,只有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等几种国家重点关注的体育竞技项目。实际上,现代体育项目有许多种可供选择,比如舞蹈、搏击、跆拳道、击剑、射击等。高校体育项目并不是为了体育竞技而开展,而是为了满足学生身体锻炼的需求,所以高校体育课程的开展可以引入更多的体育项目,丰富体育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勾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们能积极参与到体育教学中来。

(二)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校在开设体育课程时,大多只会在一、二年级开设,课程频率大概为每周一到两节课。这样的体育课程开课频率根本没办法将体育教学的内容完整地灌输给学生,而且体育锻炼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如果体育教学无法培养出学生的自主锻炼意识,只是靠体育课程的这点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其他时间就忽视锻炼,那么根本达不到锻炼的效果。另外,体育课程开设只会在一、二两个年级,到三、四年级就停止开设了,这样学生们还没有确定自己最喜欢的体育项目,体育课程就已经停止了,随后学生就会将体育锻炼抛之脑后,前两年的体育课程就形同虚设。

(三)高校体育设施不完善

由于高校对体育教学的不重视,所以投入的精力和资金都比较少,许多基本的体育器材和设施都准备得不到位,在上体育课时,有许多有明显损坏的体育器材还是被拿出来继续使用,严重影响学生们在体育锻炼中的体验,甚至有可能造成学生受伤的事故。所以学校要加大对体育设施的资金投入,完善体育设施和器材,满足体育教学的需要。

二.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对策

(一)制定积极的教育目标

高校“三位一体”教育模式的实施,重在传播现代先进的体育文化,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独立性人才,同时传承现代体育精神,使学生敢闯敢拼。在此过程中,高校学生意志力的锤炼及精神风貌的形成,都需要通过高校体育课堂文化教育传承。因此,从这一层面出发,高校体育课堂文化教育体系构建和实施的主要目标,在于通过研究前人的价值取向与精神定位,将教学工作实施的方向主要指向于“除了发展体育运动技能之外的全部情感及意识和精神价值”等思想领域。以高校体育课堂为载体,促进学生思想意识及非智力因素和情感、精神风貌、思想道德、价值观、人格等全面发生改变。

(二)采用科学的教育方法

高校体育课堂教育实践过程中,教学手段既包括学生的认知活动也包括非认知活动。教育理念的灌输及教育行为影响,都能对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引导和培育起到良好的实践示范作用。因此,教育者应基于“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在教育实践过程中注重引导,加强环境熏陶及强化后期评估,使学生理性与非理性认识相结合,通过体育课堂文化潜移默化的引导,采用无形与有形教育方式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培养其实践创造性。

(三)形成系统的评价体系

高校体育课堂教育工作,应该突出“精神加工”的重要作用。在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除了得益于教育者与被教育者自身的研究与实践和创新外,还要通过一定的实践平台,强化教学实践效果。因当前高校教育实践平台不完善,因此在体育课堂文化教育与传承实践中存在一定的弊端。对此,本文建议应通过与心理教育及德育教育和文化素质教育相融合,从而使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化,教育实践平台更加立体化和纵深化。诸如构建高校体育课堂实践平台及人文教育素质活动平台、校园环境文化传承平台等,突出培育教化与评价功能,加强管理,形成良好的精神文化风貌。

(四)加快教学管理手段的引进

高校体育进行教学管理主要是为了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服务于高校教育的总体目标,要向实现体育教学管理质量的提高,有必要借助技术手段,选择新型管理方法,创新传统管理模式。当前,很多高校逐渐开始将ISO9000标准引入教学管理中,虽然ISO9000标准最早在制造业被应用,但是通过不断的发展,现在已经逐渐应用到其他不同的行业,ISO9000标准是国际上制订的用于质量保证以及管理方面的标准。当前,我国通过ISO9000标准的高校已经接近有100所。有学者认为,高校教学管理中纳入ISO9000标准,可以是管理观念更具有系统性,创新教学管理制度,全面、全员、持续的提升教学质量管理工作,促进教学管理进一步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以及科学化,促进体育人文社会学专业人才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马卫平,夏漫辉. 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中的几个热点问题述略――基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体育学立项课题的分析[J]. 体育科学,2015,02:3-13.

[2]黄聚云,李迎,查安妮. 体育人文社会学和社会学硕士学位论文比较分析――兼论我国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范式的革新[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3,06:7-13.

[3]马勇,饶平,周健生,陈航. 地方师范院校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基于对《体育人文社会学类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的思考[J]. 当代体育科技,2014,23:106-107.

上一篇:孩子的健康成长也需要给点儿“小挫折” 下一篇:数学教育的理论研究与教学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