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晓明:30岁只是5分熟

时间:2022-07-02 10:26:50

杂乱喧闹的摄影棚。

他安静地坐在化妆台前,低着头把玩手中的手机。像个沉浸于自我世界中的小男孩,时不时露出一丝狡黠的微笑――或许是因为某条好玩的短信。

周围的人群皆是穿梭而忙碌:有要求探班拍摄的电视台编导、有摆弄着瓶瓶罐罐的造型师、有坐在一旁焦躁地等待采访的记者、有不准闲杂人等随意拍摄的经纪人……这些各自川流奔波,毫无关联的人此时为了他,聚在同一间屋子里。而他,始终安静地端坐一角,查看手机、大口啃苹果,细细碎碎,旁若无人。

经纪人走到他身后,轻轻地拍了拍他的肩,说一切已准备好,可以拍摄了。他放下手机,快速咽下口中的苹果,悄声地叹了一口气,然后抬起头来,再一次仔细审视镜中的自己:依然是炯炯有神的大眼、直而高挺的鼻翼、有棱有角的轮廓,一切依然无懈可击。于是,他对着众人礼貌地微微笑,说:OK,我也准备好了。

那一刻,他暂时脱离自我,重新又成为大众的黄晓明。

少不经事:我是被误招的!

可能黄晓明是有一点爱叹气的习惯,在颓劳的间隙,或是转变的瞬间。

又可能黄晓明长长地叹的第一口气是在十年前,他的大学时代。那时,他叹言道:我是被误招进电影学院的。

大学时的黄晓明,一直想不明白:当年入学考试要求表演“捉蛐蚰”,而就算他的回答是“报告老师,我们青岛没蛐蛐。所以不会演!”他竟仍能被招入了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入学后,他继续想不明白:一样的老师,一样的课程,同学之中为什么只有他感觉表演是那么别扭的一件事;临近毕业时,他依然想不明白:所有的同学都开始大把大把地接戏拍片,而他竟因为自己长得太帅太正而一次次被制片人否决。

不间断的懵懂和迷茫,让黄晓明整整四年的大学生活,都处在一种混混沌沌的状态。那时的他,没有想过自己会成为一个演员。甚至,在他的设想里,毕业后一份朝九晚五的工作,才是自己的正途。

而一个注定要走某条路的人,总会在人生的某一时刻得到确定的启示。

对于黄晓明来说,这个启示是2000年的一场车祸。那是他快毕业的前夕,开着车赶往喜剧片《网虫日记》的剧组,迎面而来的一辆大卡车重重地撞了过来,把他的车顶向另一辆车再反弹出去。激烈的碰撞过后,他昏迷了半个多小时,再醒来,脸上已经多了六针缝合线。

几乎所有经历过生死劫的人,都会重新思考人生的方向。因为庆幸那些还没有实现的理想还有机会去实现,所以遭遇大难过后的人,往往会更加主动地去把握未来的人生。

黄晓明定也有过这样的思考,所以,在那次车祸之后,他终于坚定地选择要成为一个演员。用这种他曾经不确定的方式,来实现他未来人生的种种计划。

顶着肿脸拍完《网虫日记》,黄晓明静养了大半年。继续思考、继续学习、继续努力。再半年后,他成了大汉天子,而一条星光熠熠的大路就此在他脚下铺陈开来。

QCC:你曾经自己说是被电影学院“误招”进去的,为什么会有这种想法?

黄晓明:当时我始终是懵懵懂懂的,总觉得自己放不开,不适合干演员这行。后来接了一个喜剧又出了场车祸,突然一下子才开了窍,知道该怎么去做一个演员了。

QCC:之前班里的同班同学有很多都成名较早,你当时有压力吗?

黄晓明:一点压力都没有,因为我根本就没想过自己会出名。当时想想自己毕业以后顶多干个主持人什么的也就差不多了。所以看着自己的好朋友或者同学火了,我觉得都是理所当然的,没有期望,也就没有失望。

QCC:这几年你上升得很快,这在你预料中吗?

黄晓明:当然是预料之外。印象最深的就是当时拍了《大汉天子》以后,《还珠格格3》剧组就找到了我,我特别惊讶,觉得这么火的一个电视剧都来找我演了!之后又是一部又一部的大戏,完全没有预料到自己竟然能把所有想要演的角色都演了一遍。自然,在演了这么多戏之后,自己就有了一些效应,也就越走越顺。

QCC:有没有明显感觉到自己的上升?

黄晓明:其实没有。说实话,我不像别的演员,比如赵薇,因为一个角色就迅速到了一个顶点。我没有,我毕业以后只担任过一部戏的男主角,然后也就那样了。一年多之后,才有了《大汉天子》,才慢慢一部一部的接戏。感觉只是在不停工作,而不是上升。因为我在这积累过程中,并没有享受到某些突如其来的东西,只是一步一步地在往上走而已。

QCC:如果让你给自己这几年的努力打分,你给自己打多少?

黄晓明:如果100分的话,我给自己打80分吧,我永远觉得自己还需要再努力。不得不说,我对自己的要求还蛮高的。

冉冉升起:我不想再演电视剧了!

有这么几个词可以形容一个人的迅速崛起:一鸣惊人、一炮而红、一飞冲天。

而这些词,用在黄晓明身上,一点不为过。

《大汉天子》之后,黄晓明几乎演遍了所有男演员想要演的角色:《风流少年唐伯虎》里的唐寅、《神雕侠侣》里的杨过、《上海滩》里的许文强、《鹿鼎记》里的韦小宝……每一次出手,都是大手笔、男一号,戏份之密之重,几年间,国内男演员竟无人能望其项背。

曾见过他的一张行程表,密密麻麻,竟都是从凌晨两三点开始排起,直到下一天的凌晨。一天内,他要飞往大江南北,甚至丛极北到极南再到极东,在各个城市中拍摄广告、出席活动、接受采访,最后再回到深山里默默地赶戏。黄晓明就是这样天复一天透支着体力。不过从另一个角度看,这对于艺人,其实是一种极大的成就。

问黄晓明觉得自己幸运吗?他说,幸运是有,但我是付出了代价的。

是的,他付出的代价包括因为没有时间医治而落下病根的颈椎、长期处于紧张和疲乏导致大脑缺氧造成的记忆衰退、经常缺乏睡眠使眼睛出现习惯性充血、日夜颠倒造成的内分泌失调等等等等,都是他为事业付出的健康代价。

或者,他付出的最重代价,是2005年的考研落榜。他是很想多学点东西的,可惜人已身在其位,树欲静而风不止,所有是非抉择都不再由他:外界揣测他考研是否别有用心,一次次不厌其烦地追问或试探;电视剧还是一个接一个地找他拍,在戏与戏的短暂空档他才有时间复习。考研,这么一个私人的目标和理想,竟被放大到公众的范畴中,被多方猛烈撕扯直至碎裂,而黄晓明对此无能为力。

终于,在那次落榜后,黄晓明无畏而决绝地说了句:我以后不想再演电视剧了!

QCC:现在外界几乎用“英俊小生”就把你定型了,你怎么看?

黄晓明:我想可能是因为年龄不大吧,哈哈,而且外在的东西就那样了,我也没必要去把自己整得丑一点。就算外在我有了,我也希望自己是一个内在外在兼备的人,让别人在看到我的外在后,也能看到我的内在。就比如《鹿鼎记》,其实以我今天的位置,我真的没必要去演一个和我形象不符的角色,韦小宝又不帅,又很花心,这个角色对于我真的是个冒险。但我去尝试了,就是不想让自己停留在“英俊小生”这一层面。

QCC:已经演过这么多传奇的角色了,如果再让你选,你想演什么?

黄晓明:我想演出一部完全是原创的戏,完全是一个崭新的角色。就像《上海滩》之周润发,我想自己成就一个让人记得住的经典角色。

QCC:是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自己有点成就了呢?

黄晓明:应该是在《大汉天子》之后吧,那时候全国的电视台都在播这个戏,走到哪里,就开始有人指着我说“这不是那个汉武帝嘛”,那时,才觉得自己已经有那么一点影响力了。

QCC:那你有没有为自己自豪过?

黄晓明:没有是假的!至少现在大家都能叫出我的名字,而不是叫“那个汉武帝”了!

QCC:曾经听你说自己不想再演电视剧了,是真的吗?

黄晓明:我现在就正在实现,电视剧真的是演烦了。从今年过完年后我就一部电视剧都没接了,专心出唱片,再接也只接电影。甚至包括古装类型的片子,我都不想接了。

三十而立:我只是刚刚开始!

没有人相信黄晓明今年即将30岁,甚至包括他自己。

在他心里,自己一直是那个工作起来严肃较真、生活时候却又阳光活泼的半熟男子,而人生,也不过才刚刚开始。一年前放出“不再接拍电视剧”的话后,黄晓明正一点一滴地兑现这一豪言。前不久他发了首张单曲,成绩斐然。紧接着,他的个人专辑又将上市。这一年里,他学声乐、练舞蹈、进棚录歌,这一切于他,都是如此新鲜而又有趣。他还说,以后自己会拍大量的电影,那才是他真正向往的表演。

也不仅仅是事业的新开始,黄晓明对生活也有了更新的憧憬和期待;这一年在北京专心录歌,让他有了更多的时间待在家里,陪伴家人。亲情是滋养他的源泉也是鞭策他的动力,多年打拼后,黄晓明终于有能力对自己许一个宏愿:一定要让所有亲人都在北京团聚!

事实上,对于任何人,幸福也正是这样:已经追逐到名与利,可以只关心乐与趣。

所以,如果现在只是黄晓明的开始,那,一切已经是足够精彩!

QCC:在娱压圈,“演而优则唱”几乎成了一种定论,如今你也即将推出新专辑,怕不怕别人说你“玩票”?

黄晓明:我其实没有什么压力,对于唱歌来说,我只是个新人,所以也不用拿太严厉的标准来要求我。但我是很认真地对待这个事情,所以可能还是那句话:我不是唱得最好的,但我一定是最努力的。

QCC:有没有为自己设定一个休息的时间,到了那个时候,就好好的休息,不管其他?

黄晓明:其实现在就已经算是休息了,虽然也是录唱片、学跳舞什么的,但比拍戏已经轻松了很多,因为我不用去外地,可以经常呆在家里。我觉得这已经是休息了。

QCC:既然说到家,你对自己的家庭有没有什么设想?

黄晓明:我希望再赚多点钱,买个更大的房子,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甚至我姨啊、叔叔家的孩子全都接到北京来!

QCC:那你不会觉得为了实现这么宏大的一个设想,你必须要把所有责任都扛上身吗?

黄晓明:我很乐于承担这种责任,这是一种甜蜜的负担。

QCC:今年你即将30岁,觉得自己现在是处在什么一个位置?刚刚开始、小有所成、还是积极转型?

黄晓明:我觉得我不需要转型,现在的我,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我都觉得是恰好的,我很满意。我想自己应该是刚刚开始,是我真正演艺事业的开始,也许就从电影开始,我开始能为自己的兴趣而工作,而不再为生存而工作。

上一篇:八零后的“泡桐” 下一篇:如何计算你的生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