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霆案”再议

时间:2022-07-02 06:31:33

摘 要:五年前,许霆案二审从无期改判为五年有期徒刑。五年后许霆出狱,仍想为自己讨一个“说道”。许霆的不满透露出了民意与罪刑法定主义的冲突,本文以此为切入点,通过对该冲突成因的分析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把该冲突降到最低直至消除。

关键词:罪刑法定主义;民意;冲突;建议

2013年10月25日上午,许霆状告广州银行、索要存折账户清单案在越秀区法院开庭。时隔五年,已刑满出狱的许霆又一次将自己推到舆论的风口浪尖。许霆能否翻案在此不议,笔者认为,纵观许霆案件的全过程,无不透露出罪刑法定原则与民意的冲突,分析如下――

本案中,许霆作为一个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在ATM机出现故障时产生非法占有财物的直接故意,获取了超出其存款的不属于其所有的财物,且该财物已脱离他人控制,明显属于盗窃既遂。根据我国《刑法》及最高院有关司法解释的规定,许霆前后所取数额合计17.5万,属于特别巨大。尽管我国目前对ATM机是否属于金融机构还不明确1,但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讲,对许霆的量刑都应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按照罪刑法定主义,一审判决并没有错误,但公众却普遍认为量刑过重,给二审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关于二者的冲突,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部分法条规定滞后,适当性也有待商榷

如本案量刑情节――金融机构的认定,法律并未作出明确规定。随着科技快速发展,新型犯罪手法层出不穷,而立法滞后性却导致缺乏适用的法律,使得有罪难罚。于是为了惩罚恶行,维护公平,法官往往会类推解释或适用某些法条。但罪刑法定排斥类推解释,因此所作判决当然引起许多质疑。社会发展带来的不仅是物质改变,还有社会意识变化,上个世纪流氓罪的取消就是一个典型案例。如今我国公民已具备相当的法治和权利意识,并更多站在接近其社会角色的一方,如本案中的许霆一方。加之公众还会受国外类似案件2的影响。此外,社会发展还带来部分法条的适当性失衡,因此立法方面还需不断完善。

二、缺乏约束司法自由裁量的确定规则,一定程度上背离法治精神

一方面,司法实践中社会危害性、犯罪动机等量刑情节往往由法官自由发挥,存在双重评价3。本案的两次判决差异便是实例。司法人员的作用举足轻重,任何一个判决都关系着被裁判人的命运,更会影响社会价值导向。被迫在法律和公众之间摇摆的结果是,哪一方的压力更大,便屈从于哪一方,并以此作为定罪量刑的底气和勇气来源4。另一方面,被裁判人基于司法人员在自由裁量中的重要作用,就会钻其中的空子,引发司法腐败和不公。这些都会引发罪刑法定与民意的冲突。

三、情理与法理冲突的情况下,部分媒体的不正当导向

这点在本案中的体现尤其明显。从情理角度来说,任何人都有贪念即每个人心中都住着一个许霆,所以公众认为许霆行为只是一时糊涂,没有期待可能性,法律不应当强人所难。部分媒体便为迎合公众需求,主观报道,激化法理与情理矛盾,增加司法裁判压力。此外,媒体的过分参与本身往往就破坏了法律,譬如全民围观半年之久的“李某某案”。未成年人案件属法定不公开审理案件,立法目的是要保护未成年人权益。而部分媒体不时报导各种未经证实情节,大肆公开未成年人信息,还把不公开审理的庭审现场围个水泄不通,这些行为,让罪刑法定显得如此苍白,不仅没有起到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还带来了更多的恶果。

基于上述几点原因的分析,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善

四、不断完善法律条文是解决冲突的首要前提

首先,刑法条文的制定应该预先规制,及时更新。尽管我国已进行了数十次修改和补充,但实践证明目前的更新修改仍相对滞后。因此建议立法者注重研究预先规制并及时更新,把问题扼杀在萌芽阶段。其次,法条一要避免模糊笼统说辞,通俗易懂;二要依据国情民意,借鉴国外先进立法,增强法条的适当性。诚然,法律不可能做到完全网罗和预见各种情况,因此还需要保留一定弹性,便于随时修改和操作。

五、适当限制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制定相应的量刑标准是是解决冲突的必要措施

法官自由裁量权本就与法共存,在审判案件的过程中不可能不运用自由裁量权。然而,自由裁量权的运用必须以法律为依据。因此,对于自由裁量权限制的重要举措便是制定明确具体的法律依据。鉴于量刑方面法官自由裁量权过大,《刑法》应当制定相应的量刑标准,缩小法定刑幅度,防止同案不同判的后果出现,从而减轻民意与罪刑法定的冲突。

六、司法过程透明公开,发挥媒体正当作用,合理利用政府行为是缓解民意与罪刑法定冲突的有效手段

公众对于案件的关注往往来自媒体报道,而司法系统却总是在民意积累到一定程度时才会出来进行和澄清。因此既能尊重公众知情权,又能传达正确信息的方法无外乎司法系统及时对案件进行公布,做到公开透明,当然也要注意不宜公开案件的处理。其次,有关部门要规制媒体行为,引导其既要客观报导又要敢于揭露司法中的违法不当行为,发挥媒体的社会监督功能。最后,法律作为维护社会秩序的最后一道屏障,严格执行是必要的,从长远考虑也是真正公平正义的。如何在极端案例5的情况下既维护法律权威,又能照顾民意?笔者认为必要时可以利用政府赦免行为,让司法者摆脱民意的压力,公正执法。

许霆案已过去五年,但其代表的罪刑法定主义与民意的冲突却还在继续,笔者认为,对该案的再议不仅是对二者冲突的简单思考,更是探求如何解决这种冲突,让罪刑法定主义真正深入人心。对此,法律工作者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陈兴良:《本体刑法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87页。

[2]赵廷光:《论量刑精确制导》[J].现代法学,2008年4月,第89页。

[3]于志刚:《罪刑法定原则认识发展中的博弈》[J].法学,2010年,第15页。

注释: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制定的《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认定,“金融机构”包括:“(一)商业银行、城市信用合作社、农村信用合作社、邮政储汇机构、政策性银行;(二)证券公司、期货经纪公司、基金管理公司;(三)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四)信托投资公司、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财务公司、金融租赁公司、汽车金融公司、货币经纪公司;(五)中国人民银行确定并公布的其他金融机构。

据英国报道,英国一台ATM机日前发生故障,顾客取款时会吐出双倍数额的现金。此消息不胫而走之后,很多人赶来提款。故障持续两个多小时,200多名顾客取走现金。事后银行称错在自己,顾客不必为银行工作失误负责,不用归还多余的钱。(2012年5月21日《大河报》)

即把定罪事实再次作为量刑情节进行评价。

于志刚. 罪刑法定原则认识发展中的博弈[J].法学,2010,( 1) : 15 -21。

此处所说极端案例出于《洞穴奇案》,[美]彼得・萨博著,陈福勇、张世泰译。作者延续著名法律学者富勒创造的一个极端案例,即五名洞穴探险者被困于洞穴之中,并得知短期内无法获救。为维生以待救援,约定以掷骰子方式选出一名牺牲者,让另外四人杀死后吃掉他的血肉。而提出建议者在投掷前却撤回同意,但另外四人仍然进行投掷并正好选中该建议者,于是将他杀死并吃掉,最终获救却被以杀人罪。然后又虚构了五十年后可能翻案的情景,并且加入九大法官对此案的判决意见。

上一篇:试论中国死刑制度的发展走向 下一篇:论刑法中的法条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