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公司基本工资制度改革建议

时间:2022-07-02 06:28:54

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公司基本工资制度改革建议

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公司的前身是准格尔煤炭工业公司,成立于1986年,隶属于原煤炭工业部管理,1998年划归神华集团公司,是国家“八五”、“九五”规划的重点建设项目中集煤炭、发电、铁路运输为一体的特大型综合能源企业。

一、目前薪酬分配存在的主要问题

1996年公司实行岗位技能工资制以来,基本工资制度一直未做大的调整,积极作用逐渐减弱,其消极影响在不断扩大;同时,随着发放给员工“活”工资基数的逐年增加,特别是不规范的增加,为今后的改革也在不断地积聚难度。进行基本工资制度的改革,已经成为当前加强工资分配制度管理的重要环节。

岗位技能工资制由岗位工资、技能工资、效益工资、特种工资和津、补贴等五个单元构成,其中技能工资和各种津补贴等工资项目逐步成为了与劳动无关的收入,出现了工资与岗位劳动严重脱节的现象,与当前实行的按绩效考核结果分配工资的形式不能对接。同时,岗位工资比重太小,其他工资项目比重过大,造成作为劳动报酬静态形式的基本工资制度结构复杂、刚性强、缺乏弹性等弊端日益突出,导致建立绩效考核的动态分配体系缺乏基础平台。

近些年,为了弥补基本工资制度的不足,公司在工资分配上采取了向主业和主岗工倾斜,分单位类型核定工资总额基数等修修补补的政策,形成了“活”工资比例较大的现状,而单位又将活工资逐步趋于定期定额发放。造成单位和员工不论贡献、不讲岗位价值,发现一味争工资基数、争岗位等级、争行政和技术职务的现象。

目前,工资方面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一是员工工资能增不能减,受制于“身份”、“观念”等的影响,工资随员工能力、贡献和业绩的提升缺乏弹性;二是收入分配与市场接轨不到位,该高的不高、该低的不低,制度的执行力弱,纠偏机制不健全,员工缺乏学习、向上的动力;三是重点激励不规范、目标不明确,操作技能、专业技术、经营管理人才三条线缺乏全面完善的激励机制。

二、工资制度改革的基本思路

为克服岗位技能工资制的缺陷,理顺工资分配关系,构建理念、政策与执行力相辅相成的工资分配体系,建议实行扁平化宽带式的岗位绩效工资制的基本工资制度。

岗位绩效工资制主要包括岗位、绩效和年功三个工资单元。岗位工资的设计理念是压缩岗位等级数,达到扁平的程度,增加岗级的档位数,宽带或一岗多薪,通过岗位测评将劳动岗位的要素与上岗员工的素质统一到岗位及档位中,目的是针对“岗位技能工资制”的“一岗一薪”和“对岗不对人”的机制进行改革。岗位工资不仅要反映出劳动岗位的价值,同时也要反映出上岗员工的能力、技能和经验;岗位工资随员工素质的提升而动态变化。

绩效工资是员工实际劳动贡献的反映,通过对单位的经济责任和员工的绩效考核来确定,随单位和个人的绩效而动态变化。

工资制度改革的目的是理顺单位及其各类人员的工资关系,合理确定工资中“死”(岗位、年功)、“活”(绩效)比例;基本工资制度要重点要反映出劳动岗位对员工素质的基本要求及其员工自身素质表现在岗位劳动上的基本差异。

分配制度以岗位绩效工资制为基础,重点是完善与员工业绩、安全及效率挂钩的绩效考核体系;建立弹性、灵活性与多样性相结合的分配体系;构建多元化的激励机制,分配形式上要逐步形成经营管理、专业技术、技能等多条人才发展的激励通道。

三、工资制度改革的难点

(一)缺乏工资总额的支持

工资制度改革,要确保员工既得利益不受损害,要让大多数员工从改革中得到实惠,才能保证改革的平稳过渡和实施。为此,需要得到工资总额的支持,而目前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实行的是工效挂钩,不会在工资总额上给予特别关照,要改革就只有占用新增效益工资来解决问题。

(二)需要多方面的全力配合

基本工资制度改革是基于优化劳动组织、定编定岗、岗位描述、岗位评价,岗等归级和能力素质模型认定等一系列基础上进行的,因此,不仅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更需要公司上下的通力合作。

(三)会造成一定时期的管理动荡

改革必然会导致不同群体员工之间的利益格局发生变化,在不减少既得利益的情况下,受益大小也会使部分员工产生一定的不平衡情绪,特别是到改革的后期会形成一定时期的管理动荡。

四、岗位绩效工资制模型

建立岗位绩效工资制的基本构架,并将现行的岗位技能工资制的工资单元进行归类合并到岗位绩效工资的基本构架内,在运行的过程中逐步规范和完善。

(一)岗位绩效工资制

以全面核岗定员、制定岗位责任制等基础工作为前提,以适应市场化管理的需要和搞活内部分配为目标;岗位绩效工资制的设计以岗位工资和绩效工资为两个中心工资单元。辅之以年功工资、特种工资等反映经验积累和特殊劳动的工资单元。

1、岗位工资:岗位工资要体现岗位劳动的差异。按照岗位劳动的四大要素测评出的岗级进行分配,相对解决同岗不同酬造成的分配不公问题。考虑到目前公司不宜采取大规模岗位测评工作,岗位工资可在原岗级的基础上套改。岗位工资标准初步拟定为扁平化的宽带模式,将原15个岗级,压缩为10个,每一岗级再分为10个档次。岗位工资过渡的基本思路是:将职工现行的岗位工资、技能工资、浮动工资、津贴、地区补贴、合同制职工15%补贴和地区差类纳入岗位工资单元,第一次套岗时必须按员工所在岗位的岗级套入,不得高套岗级,但可以按照就高的原则套入档次。岗位工资管理的基本思路是:(1)技能操作人员。职工上岗按所具有的职业资格一级(高级技师)、二级(技师)、三级(高级工)、四级(中级工)、五级(初级工),分别对应所在岗位工资标准的五、四、三、二、一档工资。职工在试用期按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执行;职工从事本岗位工作且具有初级工资格满三年或从事本岗位工作满五年,执行所在岗位工资标准的二档工资;职工从事本岗位工作且具有中级工资格满三年或从事本岗位工作满七年,执行所在岗位工资标准的三档工资;职工从事本岗位工作且具有高级工资格满三年或从事本岗位工作满十年,执行所在岗位工资标准的四档工资;职工从事本岗位工作且具有技师和高级技师资格,并被聘用上岗,执行所在岗位工资标准的六档和七档工资;从事本岗位工作每满三年晋升一档岗位工资,至封顶为止;五至一级职业资格的封顶工资分别为本岗位等级6-10档;没有职业资格等级的岗位其封顶工资为本岗位等级5档。(2)管理和专业技术岗位没有聘任职务的按以上的规定执行,聘任职务的按现行的规定执行或另行制定。(3)岗位工资作为基本工资进行管理,是职工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后所应得的基本劳动报酬,不与绩效挂钩。

2、保留工资:为了缓解工资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对于所在岗位工资较低,原工资标准较高部分,通过新旧工资制度的过渡予以保留,在以后的增资过程中逐步冲消。保留内容:岗位技能工资制的津补贴工资单元补在过渡岗位工资过程中,原工资项目的金额超过现岗位工资标准的部分予以保留。保留工资在以后的增资过程中按照增二冲一的原则逐步冲消。新职工没有保留工资。

3、年功工资:年功工资体现职工的历史贡献、劳动积累和劳动经验积累的差异,按照职工工龄长短进行的工资分配,以缓解新、老职工在工资改革中的矛盾,弥补工资分配出现的过大差别,增进职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过渡办法:现行的年功工资直接过渡。

4、绩效工资:绩效工资体现职工在岗位劳动中实际贡献的差异,按照单位的效益和本人的劳动贡献进行分配的工资,主要作用是激励职工保质保量超额完成工作任务。技能操作人员的绩效工资部分占工资总额的比例不宜过大,因为技能操作人员是以完成一定的岗位工作或是以计件的形式支付工资,工作任务量相对来说容易量化;而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是有很大弹性,不易量化,工作结果产生的效益只有通过一定的时期才能反映出来;因此,表现在工资的死活比例上,技能操作人员一般为7∶3,而管理和专业技术人员一般为3∶7较为合理。管理办法:公司分配给单位的效益工资要与单位的生产任务量、经济效益、安全等考核指标挂钩;单位分配给职工的效益工资要与职工绩效考核以及劳动的数量和质量挂钩。

5、特种工资:职工的加班工资、夜班费等工资项目。

(二)岗位绩效工资制分析

岗位绩效工资制是近年来国家重点推广的基本工资制度之一。

1、主要优点。一是基本工资仅岗位工资一项,强化了职工的岗位责任意识,从利益机制上促进职工爱岗敬业;二是宽带模式,相对解决了同岗位职工具有的不同职业技能和不同工作实践经验的问题;三是工资的“死”“活”比例适宜,基本兼顾了职工与公司的利益,容易构建利益共同体;四是取消了技能工资,使多年来形成的固定工资的痼疾得以解决,能够促进职工转变思想观念,增强市场经济意识;五是以岗位工资为主导,基本代表或反映劳动力的市场价位;六是工资结构更趋于合理,便于操作,有利于逐步实现市场化用工和工资分配的目标。

2、主要缺点。一是取消了技能工资,对职工的心理冲击较大,新、老职工从改革中得益不同,老职工得益较少,会造成部分老职工心理不平衡;二是实行岗位绩效工资的初始阶段,存在保留工资和特种工资,改革不彻底,需要以后进一步的完善和调整。

(三)调整工资分配形式

在改革基本工资制度的基础上,坚持公正、灵活、多样,管理和技能参与分配的原则,制定静态管理以岗位绩效工资制一体化为基础,动态管理按照管理、专业、操作“三条线”平行激励和同时运作的分配办法。

1、管理系列。高层管理按照集团公司的规定实行年薪制;中层管理人员实行年薪制;科队级以下的管理人员,在公司的指导和规范下,由单位制定具体的分配办法。

2、专业技术系列。日常工资分配按管理系列的规定执行;按照公司级、单位级分别制定拔尖人才奖励办法,加大奖励力度,拉开分配差距;继续实行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奖励制度,对于在技术革新、科技研究等方面做出贡献的专业人才实行重奖。

3、技能操作系列。实行小指标奖励办法;实行首席责任制或高级技师、技师聘任制,对于在一定范围、区域,某一领域及其某一项工作上,具有丰富的经验、熟练的操作技能等人员,给予定额津贴或补助;对于在技术革新、科技研究等方面做出贡献的技能操作人员要按专业技术系列的规定实行奖励。

4、公司对单位继续实行工资总额基数核定,按照单位完成生产任务量、经济效益考核指标提取新增效益工资的分配办法。

5、推行绩效考核,按照职工的劳动贡献进行分配;前期的重点是对管理人员全方位的考核,依据考核结果分配绩效工资,然后逐步推行到全员,并规范和完善。

6、继续实行限高保低、预留专项工资基金等政策。

参考文献:

1、翁天真.最新工资管理实务全书[M].红旗出版社,1996.

2、李剑,叶向峰.员工考核与薪酬管理[M].企业管理出版社,2002.

3、刘昕.薪酬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

4、康士勇.薪酬设计与薪酬管理[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

5、黄维德,董临萍.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案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6、罗辉,孙宗虎.人力资源管理操作全案[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8.

(作者单位: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人力资源部。作者为经济师)

上一篇:浅议如何加强县域会计队伍建设 下一篇:基于混合模型的陕西省旅游市场需求预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