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学音乐教学的反思

时间:2022-07-02 04:32:29

关于中学音乐教学的反思

摘 要:当前的中学音乐教学在主流趋势良好的同时,在适应中学生心理特点和适应时展方面还有一定的偏差。音乐教师应反思与理性对待当前中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正视教学现状,破解发展瓶颈,研究课程设置,优化教材教法,培养音乐情感,提高审美能力,促进学生不断提高感受艺术美的能力和审美能力,促进他们品质、情操和个性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音乐教学;教学现状;反思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992-7711(2012)06-025-1

一首《老鼠爱大米》的网络歌曲唱响了2005年的春晚并成为一个亮点,产生了极大的轰动效应。其旋律明朗朴实、歌词风趣诙谐,令无数歌迷津津乐唱。流行歌曲能够“深入人心”,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其具有大众化的特点。而审视当今中学音乐课本,学生所喜闻乐唱的歌曲却鲜有所见。因此,中学音乐教材应在传承优秀歌曲的同时,有必要遴选优秀的流行歌曲加入其中,使中学音乐教学内容更充实,形式更丰富,活力更强劲,特色更鲜明,学生更喜爱,效果更显著。

一、正视教学现状,破解发展瓶颈

当前的中学音乐教材较之课改之前有了很大的变化,但其中所选歌曲还滞后于时展的步伐,近年来一些非常优秀的歌曲却徘徊在教材之外,学生的鉴赏范围被缩小,审美视野被限制,这就影响与制约了中学音乐教学的质量和发展。此外现今的中学音乐教材中音乐理论知识、视唱练耳方法、乐谱等专业内容的占比比较大。对于中学生来说,要全面地理解与掌握这些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内容有很大的难度,而且所用的练习时间也需要很多,这于本身学业负担就重的他们而言,要求就显得过高了。如此复杂、如此乏味的乐理知识,学生很容易因此对学习音乐失去兴趣。一些与我们时代和生活渐远的优秀歌曲,是人们精神的食粮和人类精神的无价之宝,其重要的审美价值和深远的教育作用永远存在,不可磨灭。中学音乐教学应“承上启下”“继往开来”,这是新时期音乐教学的使命和追求。

二、研究课程设置,优化教材教法

融歌唱、器乐、欣赏、乐理知识和基本技能于一体是中学音乐课程的特点。中学音乐课程应该是多元化的课程,应包含既深邃又浅显的、既复杂又简单、既高雅又通俗的不同层次的完整的课程体系,还必须要有相配套相适应的教材与教法。音乐在其发展的过程中对每一个时代的精神都有鲜明的体现,而且还充分反映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音乐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历史的再现,很多的优秀音乐作品从真正意义上彰显了文明之风和民族之魂。因此,思想性、民族性、审美性应成为音乐教材的主旋律,这对促进中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积极的作用。

作为独特的审美群体,中学生接受音乐的能力和方法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中学音乐教学可以运用这样三种主要方法:一是启发引导。既丰富多彩又广阔无限是音乐想象空间的特征,每个人对同样一首歌曲、一部曲子的感受都是各不相同的。感受是培养乐感的主要途径,对于音乐作品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反复地感受,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在感受的过程中才能充分地发挥出来。教师还应鼓励学生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充分地表达出来,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二是有效实践。如果要在中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普遍引进器乐,那可操作性显然有一定的难度。然而每位学生的歌喉就是一件乐器,利用这件“乐器”参与音乐实践人人都可以做到,而且能够做好。学生自己唱歌对音乐的律动可以有切身的感受,表现音乐的能力能有效提升,对音乐作品的风格也能正确地把握。三是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审美的平台构筑在了听觉艺术与视觉艺术之间,将音乐和影视融合在了一起,在歌唱和欣赏音乐中既有声,又有情;既有光,又有色;既有场景,又有画面。这样的教学能促使学生对音乐的人文内涵有具体的感受,而且对音乐的感悟能力能有效增强和加深。

三、培养音乐情感,提高审美能力

作为情感艺术的音乐,其一个显著的特点是在进入人的情感世界时比其它艺术更直接、更有力,人的音乐心理因素最为活跃的是音乐教学过程中的情感,音乐审美的驱动力是情感,音乐教育的归宿点之一也是情感。教师在教学中要将音乐教育的情感性原则掌握好,使学生的情感涟漪绵延起伏,在此心境中进行音乐审美。《二泉映月》是一首百听不厌的二胡独奏曲,其层次既清晰而又浑然天成,旋律既悲壮而又苍劲质朴,柔中有刚,刚中有柔,撼人心动魂魄。《二泉映月》对“二泉”的描述可谓匠心独运,阿炳从对“二泉”的感知中,由景而生情。此情,是阿炳真情实感的流露;此情,又对感知活动的本身有着重要的影响,“二泉”为阿炳的感知提供了直接的条件。而《二泉映月》的弦外之音、音外之景、景外之意和其深邃的内涵需要通过想象与联想才能感知。如此的情中有景、景中有意,情、景、意交融,充分凸显了音乐审美中情感所起的重要作用。音乐教学应让学生有充分的情感体验,真正使音乐教学的过程成为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形成丰富的感情、细腻的情思、完善的人格。音乐教学的最高最美境界是情感体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把这种情感体验作为一种追求,并积极创造这种情感体验,真正使音乐教育成为美育教育。教师要让学生在音乐的情境、情趣和情感的熏陶中,有效地理解掌握音乐的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充分的挖掘,促进学生不断提高感受艺术美的能力和审美能力。

中学生的思想需要音乐来纯洁、灵魂需要音乐来涤荡、情操需要音乐来陶冶。作为中学音乐教师,我们应反思与理性对待当前中学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应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上有所改变与创新。对于教材中学生喜爱的歌曲偏少这一问题,教师应在不影响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完成的前提下,选择优秀而且学生喜爱的歌曲作为教材的补充、扩展和延伸,让学生饱神大餐,更全面更完整地接受审美教育和音乐教育。为了培养和提高中学生的艺术素养,促进他们品质、情操和个性的健康发展,音乐教育应该担负起重要的使命。

上一篇:自能教育:照亮孩子的生命世界 下一篇:新课程理念下生物研究性学习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