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什么堵住医保套现黑洞

时间:2022-07-02 03:09:27

拿什么堵住医保套现黑洞

医保卡里的资金容易被套取的问题由来已久,最近媒体对此事件的报道再次在社会上引发了如何有效堵住医保套现黑洞的讨论。那么,究竟该如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顽疾呢?

作为一名新上海人,唐小姐已在上海工作多年。每年过年前,她都有一个习惯:拿着自己的医保卡,到自己所租住小区楼下一家能刷医保卡的老百姓大药房买一些保健品,回家时送给父母和亲戚。在唐小姐看来,这么做既体面,又实惠,不但让终日躺着睡觉的医保卡沉淀资金及时得到有效利用,也节省了自己购物开支。即使在平时,唐小姐也会时不时来这家店里买点锅碗瓢盆、洗发水、食用油之类的日用品。

当记者问,她今后如果生病要用医保资金了怎么办?唐小姐满不在乎地回答说:“现在物价年年涨得这么快,这钱躺在账户里只会一天天贬值,既然没办法跑赢通胀,又不能马上取现,直接当购物卡拿来刷掉不是更好吗?我们年轻人本来就处在身体条件最好的年龄,平时不太看病,就算碰上感冒发烧这点小毛小病,用现金也完全应付得来。真要是得了大病,那动不动就是六位数的医疗费,靠个人账户里每年打进去的这几千块钱根本没用,关键还得靠医保统筹基金来帮忙减负。”唐小姐的回答让记者一时语塞。

医保资金违规套现频发

唐小姐的观点代表了许多医保参保人的心声。近日,有媒体也报道称,甘肃、陕西、江苏、重庆、河南等一些省市有些医保定点药店,可用医保卡购买日用品等物品。

长期关注医保体系建设的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李珍认为,医保卡拿来购物的问题由来已久,甚至和医保制度的年龄一样长。更令人担忧的是,许多医保卡持有人购药后再折价倒卖给黄牛,严重扰乱了医药行业秩序。

记者了解到,在许多地区的医院或药房附近都能找到这类帮患者进行医保套现的黄牛,有的会在附近散发小广告,有的更会明目张胆地在医院门口揽客,鼓吹“闲钱不如活用”,“死钱不如折现”,黄牛收购药品的价格一般为医保卡支付金额的50%~80%,收购的药品一般会转卖到中小城镇里一些药品把关不严的社区医院和小型药店,以及一些交通落后,医疗条件较差,医保覆盖不完善的的偏远地区,自己则从中赚取差价,往往效益惊人。有的黄牛甚至会长期租用“老客户”的医保卡,每月新打入的医保资金到账后,就会到已打通关系的医生那里开药。去年江苏无锡审理的一起收购医保卡套现获利的案件中,陈飞、陈跃两兄弟在短短20天内就非法牟利20余万元,最后以非法经营罪分别判处有期徒刑1年及1年6个月。

这种情况的出现,与医保卡内个人账户余额过多有关。公开资料显示,截至2012年底,我国城镇职工医保个人账户积累了2697亿元,参保人数26486万人,平均每个医保账户积累超过1000元。一般来说,假如一年没用医保卡内的资金看过病,那卡内沉淀的钱就相当于半个多月的薪水。对一些长期不看病的参保人来说,这笔钱绝不是个小数目,产生“死钱活用”的想法也不奇怪。

完善制度加强打击

然而无论是医保卡购物还是医保卡套现的乱象,这几年经常见诸报端,各地有关部门也频频出手打击,抓获了一批黄牛。可为何此类现象却总是屡禁不绝呢?

李珍认为,杜绝医保卡套现行为,要监督数以亿计的参保人和数以万计的药店和医院,监督和查处成本非常高昂,而医保部门负责监管的人手又少,所以是一件比较难的事。此外,对于药店经营日用品的监管和处罚,涉及到工商、药监和医保等多部门的交叉管理地带,这也给医保部门的监管带来了难度。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郑功成认为,医保卡套现需要综合治理:一是强化医保监管的作用,“骗保”现象的多寡及其治理成效应当成为考核医保监管机构政绩的核心指标;二是严格医疗机构和药店定点资质管理,完善准入和退出机制,及时取消违规机构的定点资格;三是完善医保信息系统,参保人医保卡中的信息应当成为检验定点机构与参保人诚信的基本依据,一些“骗保”行为可通过技术监控避免,这方面中国台湾地区的经验非常值得借鉴;四是应当改变司法不介入的软弱现象,确立相应的司法制约措施。

个人账户的前世今生

然而光靠完善监管和加大处罚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理论上说,医保卡是为保障人们基本医疗需求而建立的医疗保险个人账户专用卡,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其资金只可在定点医院、药店就医购药时使用,但无法提取现金或进行转账。为什么当初设计医保体系时,要设立这样一个个人账户制度呢?

上海金融学院保险学院教授、社保问题专家查建华告诉记者,我国在20年前建立社保体系时,养老保险因为历史负担较重,立即完全实行养老金个人账户制度难度较大,所以只能采取统账结合的方式逐渐过渡。为了和养老保险制度相配套,医疗保险也同样采用统账结合的方式。最初的设计构想也是基于医保制度新旧转轨衔接的考虑,希望能实现过去医保由单位大包大揽转向个人缴费、社会统筹的新模式的平稳过渡。“据我所知,在覆盖全社会的强制性医疗保险制度中专门设立一个个人账户的做法是全世界都没有的。我们这么做可能一方面是想提高参保人的缴费积极性,缴得越多,个人账户里积累得也越多,和养老保险一样;另一方面的意图是在使用医保资金时提高参保人的成本意识,意识到医保里一部分钱是自己的,并不都是公家的,用医保资金时就不会大手大脚,小病大治。当然,理论上说,这种强制储蓄行为也和养老保险一样,让年轻人养成从年轻时就开始筹备紧急医疗准备基金的意识。应该说制度设计的出发点也是好的。”査建华表示。

李珍则认为,我国社保制度中捆绑个人账户多少是受了新加坡公积金制度的影响。这种强制缴纳的个人储蓄账户为参保人提供了包括养老、医疗、住房、教育等一揽子保障,分为养老、医疗、普通3个账户。这种制度用在养老保险上能够最大程度激发公司和员工缴费积极性,以提高将来退休后的生活水平,但用在医疗保险上并不最合适。因为医疗金不同于养老金,属于许多人平时用不着,但要用时绝不可少的保命钱。养老金待遇差点至少还能混口饭吃,但要是医保里没钱了,总不见得医院就见死不救吧。医疗需求实质上是一个概率事件,年龄越大,发生概率越大,而一旦发生,光靠个人的积累往往难以分散和承担风险,所以只有通过社会统筹实现医疗风险的全覆盖才能最大限度符合设立医疗保险所遵循的大数法则,实现全社会互助共济的效果。

上一篇:如何轻松玩转“微信银行” 下一篇:千里边疆 情系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