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艺术设计中的人文因素

时间:2022-07-02 01:40:14

谈谈艺术设计中的人文因素

摘要: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高的学科,它涉及科学、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文化对艺术设计的影响又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分析了人文设计的需求层次、发展趋势等问题。并以设计实例说明设计对人生理、心理及环境等产生的影响,就艺术设计中人文因素的应用进行探索讨论。

Abstract: Art design is a discipline with high comprehensive nature, it relates to the scientific, social, economic, cultural and other fields. The influence of cultural is the most importa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 of hierarchy need and development trend in art design. It also introduces the effect of design for people's physiology, psychology and environment based on design examples. It discusses the application of human factors in art design.

关键词: 艺术设计;人文因素;需求层次;发展趋势

Key words: art design;human factors;the hierarchy of needs;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B835]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8-0272-02

0 引言

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高的学科,它涉及科学、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文化对艺术设计的影响又是至关重要的。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世界高新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全球文化差异逐步缩小,地域界限正在淡化,世界经济更趋一体化。在这种大背景下,中国当代艺术设计被纳入一种多元文化语境当中,随着生存方式上新观念的介入,思维的引导和情感的表达方法的不断更新,艺术设计中的人文因素也是当今设计中备受关注的课题。

1 艺术设计与人文的关系

1.1 人文的意义 人文一词起源于14世纪欧洲资产阶级文艺复兴时期,是文艺复兴文化的主导思想。主要针对以基督教神学为中心的封建文化,强调发掘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对其语言文字、自然科学和哲学进行研究,提倡一种以人和自然为研究对象的非神学的世俗文化。

人文一词的中文,最早出现在《易经》中贲卦的彖辞:“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宋程颐《伊川易传》卷二释作:“天文,天之理也;人文,人之道也。天文,谓日月星辰之错列,寒暑阴阳之代变,观其运行,以察四时之速改也。人文,人理之伦序,观人文以教化天下,天下成其礼俗,乃圣人用贲之道也。”人文原来是指人的各种传统属性。

现代人文的核心是“人”,以人为本,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人类关怀、生命关怀。人是衡量一切的尺度,在人世间的各种权利,只有人权是天赋的,生来具有的,不可剥夺,也不可代替的。承认人的价值,尊重人的个人利益,包括物质的利益和精神的利益。

1.2 艺术与人文的关系 人文从广义上来讲就是人创造的文化,是人类在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中积淀遗存下来物质和精神的产物。一个民族在繁衍生息的过程中创造出了无数辉煌的成就和灿烂的历史,这些都以文化的形式遗留下来。

艺术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形态或文化现象,它的起源和文化一样久远。艺术起到了“文化自我意识”的作用,艺术仿佛是一面镜子,文化从中照见自己,从中认识自己。社会文化作为一个文化氛围和条件,艺术受到这个氛围“文化心理结构”的制约和影响。设计艺术是一面文化的镜子,是社会生活的镜子。“生活的艺术是最高的艺术”,为艺术而艺术的艺术是没有前途的。适应某种需要而产生的艺术,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创作的艺术才是永久的、有生命力的艺术。在某种意义上,艺术和设计把文化的情绪转化为感觉形式和认知形态。艺术是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和对文化的一种重复,找到其存在方式并获得其地位的。

艺术设计中的人文因素反映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灿烂的文化和传统,设计中的人文因素的含量直接影响了设计成果的特色。人文因素从人的生理、心理诉求出发,直观地满足人们某种层次的需要,增加人与环境的和谐度,满足人们深层次的审美需求。

2 人文设计的需求层次

人的需求分很多层次,美国行为科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论,提示了设计人性化的实质。马斯洛将人类需要从低到高分成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敬需要和自我实现需求。概括点讲这五个层次可以归为两大类,前两个归为人的本能需求,即一切行为的基础;后三个可以归为人的精神需求,即人的意识的延伸。

2.1 人文设计的本能需求 人类文明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和演变,由最初的茹毛饮血到现在的高度文明的信息化社会,发展日新月异,但唯一不变的是人们对生理和安全的需求。这其中生理需求又包括对温饱、性、睡眠等的需求,安全需求又包括人们对自然和社会可能带来的危机的防御、保护需求。这些需求的具体内容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不断改变,但这些需求的存在是不随人类社会的改变而改变的。

生理需求的解决是艺术设计最基本的要求之一,安全需求也是人们本能需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同样还有一个发光的抱枕,当你抱着它时它就会发光,给你温暖的感觉。在生活脚步逐渐加快的今天,越来越多的人在繁重的工作和各方压力的综合作用下迷失了自我,感到孤单、无助或是没有安全感,这是很多人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受,这个时候一个抱着会发光、带给你温暖的抱枕就能很好地解决。

2.2 人文设计的精神需求 第二个类别的需求我们叫做精神需求,它包括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人的社会属性决定了这三个方面的需求必然性。社交是只要生存在社会上的人都有的需求,这个过程包括人与人的理解、沟通和交流;尊重需求的存在就更为广泛了,人与人之间既是平等的,又是不平等的,错综复杂的关系让尊重需求在这个社会显得尤为重要;自我实现需求是这五个层次中最高层次的需求,并非每个人都有。马斯洛认为人的需求是一层一层向上满足的,即前面四个层次的需求都满足了,才可能有更高层次的需求,但我认为这五个层次的需求应该是并列关系,他们的地位可能有高低,但实现的过程是不分先后的,这取决于每个主题的特性。并非每个温饱问题都还没有得到解决的人就没有他的精神需求。无论这个实现过程如何,精神需求中的三种需求应该说是相辅相成的,没有非常明显的界限,甚至有些区域还有些许渗透。下面我们以产品设计和广告设计中的实例具体来说明人文设计在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方面做出的努力。

广告设计的例子――一则公益广告,一种人文关怀。

总的来说,我对电视节目的兴趣不大,更多的是为了陪父母一起说说话,对于广告就更没有什么胃口了。不过至少有一个很例外:一个女孩回家很晚,胡同里很黑,所以她只能自己小声哼着歌给自己壮胆,赶紧往家骑行。在转过一个弯后,眼前突然亮了起来,原来一位卖小吃的老人还没有回家,女孩提着的心总算可以放下来了,美丽的笑容尽扫刚才的恐惧,并且高兴得和老人打着招呼,老人默默地用自己做生意的灯为女孩照亮回家的路,嘴里低语着:“都回来了”,慢慢开始收拾自己的小摊。女孩在那本并不算耀眼但在此刻却异常明亮的灯光下,在心中默默地道谢……

这是一则公益广告,情节并不复杂,没有什么绚丽的特技,没有人们热衷的明星,没有华丽的词藻,甚至可能有些“简陋”。但是这则广告带给我的感受却并不那么简单。当老人用手扬起灯罩为女孩照亮昏暗的道路时,在我眼前闪耀的是一种温暖的朴实的人文关怀。

3 人文设计的发展趋势

3.1 文化的引导作用 一件艺术设计作品不仅可以带来一定的物质财富,还能反映其所处时代的人文背景。正如我们想到恢弘大气的效果,就会想到美国的设计,想要别致精美的东西,就会想到日本的设计;想到贴近自然的淳朴质感,就会想到北欧的设计;想到浪漫温情的感觉,就会想到意大利的设计;想到深沉含蓄又强烈突出的意境,就会想到中华民族;设计基于文化,不同的文化底蕴造就不同的设计风格,久而久之,这种风格深入人心,就会形成一种特定的文化导向,让人不由自主地把一种风格同一种文化联系在一起。

设计从过去对功能的满足进一步上升到了对人的精神关怀,这就是在设计中融入文化,增加产品的文化附加值的根本所在,这也是设计师的责任。

3.2 设计师的社会责任 设计艺术是一种造物行为,其中包含了人们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一个有责任感的设计师,必须以负责任的态度开展设计,以健康的理念引领生活。近几年,商品的过度包装已被视为设计污染,设计者应该从设计的源头注意节能、环保。或者说,这也是设计者应该具有的职业道德。

形式与功能,在设计诞生的时候就被解释为设计的两个主体。设计史上所有的运动,都无非是围绕这两者进行争执。但是,设计在本质上不只是意味着产品本身,它是一种媒介手段,沟通社会文化形态和个体意识,“人――产品――环境――社会”。这个链条应该看作设计师在执行设计时“可执行的责任”。设计不单是简单地赋予产品外观和功能,也不是单纯的创新,而是为大众的真正需求寻找最佳解决方案。设计师必须突破产品这个小系统,关注产品和社会、环境、市场间的关系,给受众带来实际的人文关怀。设计师的思维模式不应该只成为技术的俘虏,应该从更宽阔的哲学层面上对设计的本质进行把握,物质与精神融合,科学与技术结合,挖掘深刻的人文价值,引导人们享受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设计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加贵.透过设计实例研究人性化设计[J].现代商贸工业,2007,3.

[2]陆敏.设计人性化之思考[J].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何新闻.创造设计的生命力[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上一篇:Pro/E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 下一篇:浅析新时代图书馆藏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