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博弈论分析

时间:2022-07-02 01:23:28

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博弈论分析

摘要:高校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现象,从博弈论的角度来看,其实是研究生、高校、用人单位、学术期刊等之间的一场博弈。要想改变当前各方博弈的现实结果,就必须改变博弈规则,从而改变博弈各方的收益情况。高校改革并完善学术成果的评价标准,用人单位建立科学合理的选人机制,规范学术期刊的市场行为是解决当前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研究生;学术道德;博弈论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51-0054-02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规模发展,各个高校的招生人数急剧增长,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也有了大幅度的提升。一方面我们为培养出更多的高层次人才而欣喜,另一方面也为研究生的培养质量问题感到有些担忧。而其中高校研究生普遍出现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显得尤为突出。

一、研究生学术道德简介

所谓学术道德是指从事学术性研究活动的主体,在进行创新性研究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时所应遵循的原则和规范的总和。“学术道德失范”是指从事学术性研究生活动的主体用不符合学术道德规范的手段去实现社会的价值目标。[1]而具体到“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失范”应该是指研究生用不符合学术道德规范的手段去实现学位的授予或者奖优的确定等价值目标。目前研究生在学术活动中,比较突出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有:引用他人的学术成果不标注;将他人的论文照搬、拼凑改造成自己的论文;一稿多投;请他人论文等。

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失范会造成低劣的学术成果的产出,研究生的学术研究能力会大大减弱,势必会影响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因此,根除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现象,迫在眉睫。

二、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博弈论解析

1.现代博弈论简介。在竞争过程中各方为了达到自己的利益,必须考虑对手各种可能的行动方案,并力图选取对自己最为有利或最为合理的方案,即要研究采取对抗其他竞争者的策略,这就是对策问题,又称为博弈问题。对策或博弈就是决策者在竞争场合下做出的决策。研究对策或博弈的理论与方法,称为对策论或者博弈论。任何一个博弈现象,都包含着以下三个基本要素:一是局中人;二是策略及策略集合;三是局势与支付函数。除了上述三个基本要素外,现代博弈论还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即假定每一个局中人都知道他自己和别人的策略。[2]运用博弈论在解析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失范问题,其根据在于研究生的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其实是研究生与社会、学校、用人单位、学术期刊、其他研究生等之间的一场博弈。根据博弈论,在这场博弈中,上述各局中人,相互博弈,相互对决,彼此都会一套行动规则采取的策略,都追求各自利益的最大化,具体体现为:研究生能否顺利毕业或得到学校的某些奖励;通过规定的硬性规定,高校能否据此提高科研学术水平;通过招聘过程中设置对毕业生在读期间的有关规定,用人单位能否录用到合适的人选;各类学术期刊能否获取到更多的版面费。

2.研究生与学校之间的博弈。目前研究生所发表的学术期刊的数量和层次,是衡量研究生的学术、科研能力的主要依据。因此,要求研究生在读期间是目前各高校的通行做法。就本人所在的学校来说,学校规定:博士研究生三年在读期间,要求发表核心期刊1篇,省级期刊2篇;硕士研究生三年在读期间,要求发表省级期刊2篇。高校关于的规定,其出发点是希望借此规定,激发研究生的科研兴趣,促进研究生科研的主动性。但是,未曾考虑到此种做法会滋生研究生从事学术研究的浮躁情绪。在面对高校的这种硬性规定时,研究生与高校之间就开始了博弈。一方面,很多研究生自身的知识存储、科研能力较低,导致他们完成不了在读期间的任务,另外部分研究生读研的目的也并非是为了以后从事科研工作,而是为了毕业后找到满意的工作;另一方面,高校又规定了研究生在读期间的的硬性要求。因此,部分学术水平较差的研究生,为了能够顺利毕业,就在网上下载别人的论文生搬硬凑,更有甚者,直接照搬照抄原文。情节更为恶劣的是,个别研究生通过各种途径,找别人、代,甚至包括学位论文。

研究生和高校之间的上述博弈,造成了恶性循环,研究生出现学术道德失范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3.研究生与就业单位之间的博弈。在招聘过程中,用人单位为了招聘到所谓的优秀人才,他们依据筛选理论进行招聘,即提高应聘条件,如要求学历越高越好,具有突出的综合素质,具有较强的学术科研能力等。由于用人单位在短时间内很难挑选出真正素质高、有能力的应聘者,因此,相应的数越多、获得证书越多的毕业生就容易被用人单位选中。在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为了毕业能找到所谓的好工作,顺利实现就业,部分研究生们则会做出违背学术道德的行为。一方面,用人单位不断提高论文成果方面的要求;另一方面,迫于就业压力,研究生们会想方设法尽量多发文章,但是又由于自身学术能力有限,至少储备有限,只能拼凑、抄袭别人的学术成果。研究生与用人单位的上述博弈,使得学术道德失范现象愈演愈烈。

4.研究生与学术期刊之间的博弈。一方面,研究生在与学术期刊的博弈中,面临着版面费“出”与“不出”的抉择。如果选择“出”,则会需要支出相当可观的费用;如果选择“不出”,论文被期刊主动录用的几率又很小,论文迟迟不发也有可能面临无法按时毕业的风险。而如果研究生选择出版面费,则就会显得很容易,也就是出现“给钱就发”的现象。另一方面,有些学术期刊业存在着版面费“收”是“不收”的选择。如果“收”,明显违反国家的有关政策,有可能会被查处,但是,“收”也会给学术期刊带来可观的利润;如果选择“不收”,期刊的利润肯定就没有了,一些影响力很小的期刊社可能面临着倒闭的风险。在当前的社会大环境下,可想而知,有的研究生会选择出版面费,而有的学术期刊会选择收版面费。有的研究生通过出版面费,很快完成了的任务;有的学术期刊通过收取版面费,获得了丰厚的利益。显然,在有偿交易的情况下,发表出来的论文质量就很难保证,有的学术期刊由于考虑到自身的经济利益,会对粗制滥造的论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三、解决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的相应对策

1.加强研究生学术道德教育。从博弈论角度来看,要有效解决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现象,必须使学术道德失范行为处于高风险、低收益、高成本的环境下,从而被摈弃。一是开设学术规范教育专门课程,加强学术诚信教育。外因总是通过内因来起作用的,任何外在的约束,最终必须通过主体的内心认知才能产生作用,高校通过开设学术规范教育课程,对研究生实施系统的学术道德规范教育,让研究生从内心里对学术产生敬畏之情,不会随便抄袭别人的论文。二是可尝试建立研究生个人信用档案。可借鉴社会个人信用系统,由高校、用人单位、学术期刊社联合,设立研究生的诚信档案,用于记录其学术活动的主要环节与内容,该信用档案可视情况,存入该生人事档案中。如此一来,通过实施该措施,增强学术道德规范的威慑力,避免学术道德失范现象的出现。

2.高校应改革并完善学术成果的评价标准。当前,绝大多数高校为了自身的排名,都规定研究生在读期间必须在规定的刊物上发表一定数量的论文方能毕业。可是只能反映研究生学术能力的一个方面,上述学校的规定导致的结果就是几乎成为评判研究生学术研究水平的唯一标准。因此,高校在学术成果的评价方面,一方面,应改变片面量化的学术考核方式,应尊重学术研究的自身规律,兼顾数量和质量;另一方面,应根据不同类型的研究生,设置不同的学术成果评价标准,例如对于博士研究生的期刊的层次,可以要求高一些;而对于硕士研究生的期刊的层次,可以要求低一些。另外,也应该根据不同的专业,设置不同的学术成果评价标准。

3.用人单位应修正其选人标准,建立科学合理的选人机制。众所周知,只是学术科研能力的一个方面,并不能完全地展示和代表研究生的真正的学术能力和其综合素质。因此,用人单位在招聘、选择人才的过程中,不仅要看学历、证书及的数量,更应看重研究生的综合素质,不要以多发了几篇学术论文,或拥有较多的证书就认为该生优秀。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选人标准,切断引发学术不端行为出现的诱因,从而促进研究生端正科研的态度。

4.规范学术期刊的市场行为。首先,学术期刊的有关管理部门应该对部分期刊收取论文版面费的违规行为进行有效查处,破除在某些地方存在的“给钱就发”的潜规则,从而树立良好的社会学术氛围。其次,充分利用市场规律,优胜劣汰。当前的学术期刊市场,收取版面费的大部分是档次不高、经营效益较差的期刊社。因此,对于档次不高,出版的学术论文质量较差的部分期刊,国家有关部门可以根据情况,让其淘汰。同时,国家可以采取有关措施,扶持一些有发展潜力,能够坚守学术道德底线的期刊,达到优化配置。再次,要呼吁期刊社转变发展观念,摒弃靠收取版面费为生的现状,期刊所刊登学术论文的质量才是期刊社的生存之本。

四、结语

综上所述,研究生与高校、用人单位、学术期刊等之间的博弈是造成当前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利用博弈理论对该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有针对的解决措施,才能有效地铲除研究生学术道德失范现象,还学术研究一片净土。

参考文献:

[1]胡蕊.研究生中的学术道德失范问题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0.

[2]陈庆云.公共政策分析[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3]朱月晨.研究生学术诚信问题的博弈分析[D].广西:广西师范大学,2006.

上一篇:面向新技术和发酵工程应用的生化工程课程教学... 下一篇:浅析提升高职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