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对大学生德育的应用思考

时间:2022-07-02 01:10:36

高校微信公众平台对大学生德育的应用思考

【摘 要】高校微信公众平台不仅是大学生沟通交流的平台,更蕴含着文化传播、价值取向、生活方式等内涵。自媒体环境下,当代大学生几乎人人都被微信所吸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有了新契机和新挑战,本文主要探讨高校如何利用微信公众平台为大学生的道德教育提供机遇。

【关键词】微信;微信公众平台;德育

一、微信及微信公众平台的影响

随着数字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的发展,智能手机的应用变得普及。而微信作为手机媒体下的新兴产物以其传播方式的自主性、广泛参与性、交互性强等特征迅速吸引了最易接受新鲜事物的大学生群体,并影响着他们的学习和生活。一方面,微信成为大学生彰显个性、获取信息和交流互动的主要渠道,为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便利;另一方面,很多大学生迷恋微信,成为微信控,加之信息内容的繁杂性、散播的自由性、缺监管性等原因,微信对大学生们的道德水平、行为习惯、生活学习也产生了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

微信公众平台是信息智能化的产物,对社会生活影响巨大。自运行以来,以其交流互动的即时性、推送内容的真实性、绑定服务的实用性、受众范围的广泛性等特点,备受大学生青睐。同时,微信公众平台还为高校道德教育提供了拓展教育载体、传播道德价值等机遇,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手段。

二、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创新大学生道德教育

(一)德育教育理念的创新

传统的高校德育形式较为单一, 以课堂灌输教育和现身说教为主,大学生难免有一定的抵触情绪,如果教育者不足以说服受教者,德育效果便不理想。而以微信为主的自媒体突破了传统德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 可以通过文图、语音、视频来向受教者发送德育内容,以其交互性与即时性、自主性和参与性,共享性和个性化、信息内容广博繁杂等传播特征为高校德育提供了一个更加自由开放互动的平台,丰富了德育的载体, 拓宽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促进了德育知识观念的传播,易于引起学生认知层面的变化。高校官方微信平台创设的虚拟环境,使教师和学生在隐去身份的情景下,摆脱面对面交流的紧张感,拉近了思政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可以轻松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易于引起学生心理和态度层面的变化,德育工作者也可以随时随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了德育工作的时效性与实效性。但是虚拟空间代替不了实在空间,现实中的德育工作不一定能再虚拟空间里找到答案,因为网络模拟不出人类的全部情感,有时会让人感到缺乏人文关怀。这就需要我们更新德育教育理念:实现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道德教育的有机结合,重视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德育中的作用。二者的结合可以体现在目标、方法、内容等各个方面,一定会收到单一空间德育所不能达到的最佳效果。

(二)创建高校微信德育平台,创新德育内容、方式方法,提高德育效果

在普通微信平台中, 由于没有统一的、严格的把关标准,任何人都可以畅所欲言,根据自己的意志决定自己是否成为传播者和传播什么样的内容,大学生虽已成年, 但其思想价值观念还没有定型,仍然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和警惕性,极易被虚假、不道德的信息所影响,这样复杂的互动环境和繁杂的传播内容就失去了教育意义和价值,所以高校必须建立功能完善的高校微信公众账号,创建微信德育平台专区进行道德教育,来为德育内容把关。首先微信德育平台要有一个德才兼备品德素质高尚的把关人,经过把关人的过滤和剔选,将符合大众行为规范、包含把关人自身价值观念的信息传达给受众。因此,在微信德育平台中应注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导, 拓展开发富有时代性与思想性的微信内容,充分发挥“把关人”的作用,使传播内容符合并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注重把教育内容数字化,图文并茂、声像交融,从而把德育由枯燥、不对等引向自由、平等、生动,增强德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创新道德教育方法是实现道德教育目的的必要条件,我们要根据微信平台的传播特点,有的放矢,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方法。如果仅是把德育内容照搬上高校微信德育平台,还是不能引起大学生的关注,教育效果显然是不明显的。我们应当把教育目的巧妙地隐藏在受教育者平时必须进行的微信互动活动中,以淡化受教育者的角色意识,充分照顾受教育者的内心需要,这样才能摆脱传统说教式的教育方法,更好地实现德育的目的。此外,传统德育往往过于严肃和教条,教育者只是根据大多数受教育者的状况进行教育,人们的个性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满足。在微信德育平台中,我们要根据学生的性格特点,根据不同的事件特点对应处理,使得个体得到尊重,有利于受教育者发挥主动性和自我教育性,也有利于个性的塑造和发展。

因此,高校德育通过微信平台走进大学生的生活,既创新了教育形式,又保证了德育内容的传播广度与时效性,再将微信平台的虚拟空间教育与教育者现实教育相结合,不仅促使教育者提高自身素质,创新教育方法,更有益于实现思政治教育内化为思想品质, 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参考文献:

[1]赵敏.新媒体视阈中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研究[D].山东大学,2012

[2]李礼.论高校微信德育平台的构建[J].学术论坛,2014

上一篇:银行卡风险分析及防控措施探讨 下一篇:零距离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