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若在,梦就在

时间:2022-07-02 11:03:32

知识:可以改变命运

40岁的陈卫,幼年时患重症小儿麻痹,双下肢瘫痪,脊柱严重弯曲,现在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

陈卫从小在爸爸的背上一天天长大,爸爸背上的汗水越来越多,脚步越来越慢。他慢慢懂得了一个道理:爸爸妈妈不可能永远这样背着他走下去,尽管不能走,生活的路还要靠自己迈!

转眼,陈卫到了上学的年龄。经过家长的努力,小陈卫接到了学校的录取通知书。然而,困难却一个个接踵而来。陈卫的腿没有劲,腰很软,坐不稳学校的椅子,时常摔倒在地,多亏爸爸的一个朋友按照他的体形专门设计制作了一辆书桌车,才让他又重新回到课堂上。

瘫痪的小陈卫为了不给同学们添麻烦,不上厕所,每天晚上就开始控制饮水,第二天吃早点,干吃馒头,却不敢喝一口稀的。就这样,从小学到大学的14年里,他从未在学校解过一次大小便。一个人既使滴水不沾也很难保证七八个小时不解大小便,何况长达14年的坚持!那种痛苦滋味是健全人难以想象的。每当老师同学把水端到他面前,心疼地让他润一润干裂的嘴唇时,小陈总是百感交集:他懂得了什么是真正的爱,也学会了怎样关爱别人。

升入中学后,陈卫的脊柱开始向右侧严重弯曲,不得不穿上特制的金属铝制背心。平时穿着它,上身直挺挺地不能动。夏天满身大汗,背上勒出一个个蚕豆大的血泡;冬天衣服穿得厚,金属背心紧得喘不过气来。大家心疼他,他却总笑着说:“只要能学习,再大的痛苦我也能忍受!”

接触了外语后,陈卫迷上了这门功课,他如痴如醉地学习,高中毕业英语考试成绩是满分。满心高兴地报考大学英语专业,但却因身体被拒绝。

“我决不能成为别人的累赘、社会的负担。”在挫折面前,他重新扬起了生活的风帆,选择了自学的道路。

1981年9月,陈卫进入河北区职工大学英语专业二年级插班学习。上学要往返四五里路,教室又在三楼。父亲、哥哥和同学们轮流背送,为了减轻重量,他坚持摘去了笨重的铝背心,这样,上身就没有了支撑点,上课时必须双臂拄着桌子听课,肋骨顶着课桌做笔记。

一个冬日,马路上到处是积雪融化后的污泥,陈卫独自一人摇着手摇车去学校参加考试,不料,车子途中出了毛病,摇不动了。眼看考试时间快到了,他使出全身力气,左手扶车把,右手搬着车轮,一圈儿一圈儿地往前挪,好几次陷在烂泥里。到学校时,他的手上泥水和磨破的血肉已经混在一起,下半身也已经冻僵了。

艰难地走过了三年的大学之路。1984年7月,陈卫以优良的成绩学完大学英语专业的全部课程,并荣获天津市首届职工自学成才奖。职大毕业后,他又以顽强的毅力,先后闯过了世界语和日语两道难关。

知识:可以创造幸福

1986年,陈卫凭着自己的实力,被天津制线厂破格录用,从事英语翻译和科技情报工作。当时,他是全市纺织系统惟一一个摇轮椅上班的职工。由于天天长时间坐在轮椅上,他的下身生满褥疮,可他强忍着钻心的疼痛从不声张,坚持上班。工作中,每次他都能出色地完成翻译任务。在一次厂方与苏丹国洽谈技术转让项目时,为准备谈判材料,他连续两天两夜没休息。在桌子上写字太吃力,他干脆趴在床上,用枕头垫着胸部,双肘支撑着进行翻译,字典不离手,热汗不离身。专业机构也得一个星期才能译出来的资料,他只用了两天就圆满交卷,令外方谈判者惊讶不已。成功的喜悦,让陈卫又一次懂得,只有知识才能弥补身体的缺陷,把握自己的命运。

1992年,陈卫入了党,同年又被评为“天津市十佳残疾青年”。工作之余, 他还担任了40余所中小学及社区教育的校外辅导员,用自己的工资为学生们购买图书,和青少年交知心朋友,共同思考人生价值。

1988年,经河北人民广播电台“空中红娘”节目介绍,陈卫与河北省姑娘于香艾相识,并于1989年元旦喜结良缘,组成一个幸福的家。小女儿的出世,为这个家庭增添了新的欢乐。

1991年3月20日,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到天津时看望了陈卫一家。陈卫刚说出“我们残疾人好想您啊!”邓朴方主席就和他紧紧拥抱在一起。临走时,邓朴方主席欣然题字:“愿你们全家永远和美幸福。”

知识:能支撑男子汉的脊梁

1994年,因企业经营困难,陈卫下岗了。不久,妻子也下了岗,这个刚刚尝到幸福滋味的三口之家即将陷入困境。陈卫知道,自己如果去向市领导或有关部门求援,不会不管。但是,他想到,国家在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遇到太多的困难,自己不该再给党和政府添麻烦。

从来没做过买卖的妻子开始在市场上摆地摊卖线。在她的身后,陈卫的轮椅上驮着孩子,车把上挂着一块牌子:“中小学英语家庭辅导班招生”。过往的行人用各种各样的目光注视着这一家三口,有怀疑,也有嘲讽,但更多的是敬佩和鼓励。在区、街领导的支持下,陈卫的英语家庭辅导班办了起来。

好不容易度过了最难的起步阶段,因为旧房改造,陈卫一家只能暂时蜗居在厂里提供的一处闲置的、四面透风的仓库里。一天夜里,妻子被咝咝声惊醒,竟然在沙发下发现两条蛇。在艰苦的环境里,陈卫也曾几次动摇,也想向有关部门求援,甚至还想到给市领导打电话诉苦。但是,这些想法都一闪而过。最终,他挺起了脊梁。他坚信,只要甘心付出,希望就会在眼前出现。

尽管办学条件不好,但有的放矢、因材施教,慕名而来的学生们愿意围着炉子坐在炕上听他讲课。

渐渐地,陈卫的家教班在社会上有了影响。2000年,他投入积蓄,加上亲友帮助和贷款,购置了一套118平方米的商品房,专门腾出一间17平方米的居室装修成课堂,还购置了电教设备。办学规模逐步扩大,设置了从小学四年级到高三年级的10多个班次。学生每周达到100多人,最多时200人。陈卫专心研究教学,通过各种渠道搜集英语教学最新信息,妻子推着他跑遍全市各大书店购买参考书、辅导书。至今,经他辅导的学生有数千人次。大部分学生的英语得到明显提高。生动幽默的教学,对许多学生家长也有吸引力,他们起先还是在屋外等着,时间一长,他们也愿跟着学,做笔记、练口语等。

知识支撑了男子汉的脊梁,知识让陈卫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妻子于香艾与其结婚14年,至今无怨无悔。在别人眼里,她走进这个家,就意味着过多的付出,可陈卫没有把她当作保姆型的贤妻良母,而是作为志同道合的学习伙伴,不但帮助她学知识,而且用自己的健康人格感染她,使她成为一个关心他人、热爱公益事业的社区志愿者。不久前,这个家庭还被授予“天津市学习型家庭”的荣誉称号。

知识:应该回报社会

许多家长把孩子送到陈卫家,让他辅导英语的同时,还想让孩子学习这位残疾老师的坚强毅力。陈卫明白家长们的期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自己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和青少年交知心朋友。

天津某中学初二年级的学生邢尧已和陈老师学习英语四五年了。说起陈老师,他饱含感情:“陈老师不仅课讲得好,而且对我们的生活也格外关心,陈老师常常会留同学在他家里吃饭;阴雨天,他提前准备好了雨衣雨伞,以解大家燃眉之急。陈老师的家境并不宽裕,却想方设法,尽最大努力为我们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而对我来说,陈老师不仅教我学习,还教我做人。一段特殊的经历永远刻在我的记忆中:非典肆虐的时候,也正是我家最艰难的时候。当时父亲得了腰椎结核,病情严重,卧床不起。母亲带着父亲四处求医,辗转多家医院不见好转,最后父亲住进了郊区的传染病医院。那段日子,我只能住在姥姥家,每周与母亲见一面,与父亲只能靠电话来交流。上课时,细心的陈老师察觉到我情绪低落,下课后马上与我母亲联系,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后,语重心长地对我说:‘有困难不要怕,我来帮助你。眼下,你父母最希望的就是你学习上取得好成绩,你的成绩越好,你父亲的身体一定恢复得越快。’老师的话语,给了我很大安慰,不仅如此,陈老师还免除了我的学费。这段经历,使我真正懂得了‘雪中送炭’、‘滴水之恩’的深刻内涵。”

由于陈卫对学生的教学倾注了太多的心血,以至对自己惟一的女儿,已几乎没有什么时间来陪伴和表现父爱了。采访时,他的女儿告诉记者,她家的电视从来都是晚上快10点才会打开收看,原因是要保持家里的绝对安静,不影响爸爸的教学。“也有许多同学羡慕我,以为我可以让爸爸辅导英语,其实事实并不是这样。爸爸给他的学生,给他同事、朋友的孩子辅导,已经占去他全部时间和精力,根本没有工夫给我做辅导。有时,我真想问问爸爸一些难题,可看到爸爸下了课疲惫不堪的样子,做女儿的又不忍心让爸爸再多说一句话。”女儿还记得,那年“五一”前,全家商量好去游乐园玩。可是,毕业班的学生和家长要求爸爸利用长假为他们补课,爸爸同事的孩子参加英语竞赛,也请他给辅导。爸爸便跟女儿商量:“孩子,这么多学生需要爸爸,这次咱就不去游乐园了,爸爸答应你‘十一’一定去,好不好?”女儿一听,很不高兴,这一天她可是盼望了很久!平时,放学回家,爸爸还在上课,女儿每天都不能和爸爸一起吃饭,等爸爸下课,女儿也睡觉了。爸爸,您知道女儿多想把学校发生的事情告诉您,多想和您多呆一会儿吗?女儿气冲冲地对爸爸嚷:“不去就不去,反正这也不是第一次了。”回到自己的房间,还在生气,但过了一会儿,想起爸爸经常爱说的一句话:“人活着不能光想着自己,要懂得帮助别人。”女儿的气渐渐消了。因为她知道爸爸不仅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他无数次免费为特困学生辅导英语;在社区里,与困难家庭结对子,为他们提供所需的帮助;1998年抗洪救灾,全家三口特意到区民政局捐款,当工作人员把“爱心”小牌戴在女儿胸前时,女儿深深体会到帮助他人的快乐。后来不论在学校,在社区,女儿都会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压岁钱和文具、衣服等捐给灾区和贫困地区的小伙伴,从没有因为家里的特殊情况落下一次。

陈卫在自己高度截瘫,又遭遇夫妻双双下岗的困境下,不伸手、不等靠、不抱怨,自强自立,开创新职业的前景。他主动替国家分忧,为政府解难的做法得到社会各界的赞许和钦佩,党和政府也给了他很多的关心和很高的荣誉。河北公安局仅用4个月时间就解决了陈卫妻子的户口入津问题。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张立昌同志不仅亲自去他家慰问,并过问帮助解决了陈卫的职称问题。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还为他一家拍摄专题片。陈卫的女儿多次获国内国际书法比赛金奖,入选为“中华少儿小明星”,现在已被天津外语学院附中录取。最近,区残联又出资为陈卫家整修铺设了更为安全的无障碍坡道,居住条件得到彻底改善……陈卫则先后被评为市级共青团员、市级优秀校外教育工作者、天津市河北区残联主席团委员、天津市残疾人自强模范、天津十佳残疾青年,优秀共产党员等,他的家庭被命名为市级“文明家庭标兵户”。

一位诗人曾经说过:

知识是春风,能吹融心潮的冰层;

知识是火光,能映红心头的夜幕;

知识是清泉,能哺育心田的收成;

知识是财富,能给人带来无限幸福……

而坐在轮椅上的陈卫对此理解得则更为朴实:

“我要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决不做家庭和社会的累赘;

“只有知识才能弥补身体的缺陷,让我把握命运;

“有坚强就没有绝路,甘心付出就有希望;

“社会给了我生活和事业的舞台,我要尽我所能回报社会。”

上一篇:反思基层残联组织建设 下一篇:残缺的双手指引迷茫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