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综述

时间:2022-07-02 06:32:35

大学生体育心理健康教育综述

1、自信心的建立

自信心的建立主要是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不断体验成功和失败,通过自身的切实体验形成较为真实的自信心,实现正确、客观的自身效能感的培养,研究表明:个体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之后自身效能感也都得到进一步提升,从而主体对自身能力也得到正确估量,在已有的自信心下形成了积极的影响和迁移效应。自信心的建立主要是在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安全感、自我认识、社会归属、使命感等几个方面获得,基本实现途径主要有①增强建设场地和措施的安全系数,在科学合理安排的场地上严密开展教学活动,为体育锻炼活动提供舒适安全的空间和环境。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温暖的教学氛围,同时针对不同的学生实施因材施教手段,巧妙地利用心理鼓舞和暗示调控,为学生创造最佳心理状态,诱导学生发挥内在实力,培养其自信心。③深刻关注学生动态,在与学生沟通中内化其自身体育水平、心理素质、学习目标等因素为自身的使命感。

2、进取精神的培养

通过使学生在体验体育活动中的自然失败之后激发自身进取和拼搏的动力,这种张弛有道的失败对学生的坚持和进取精神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其主要培养途径有:①合理地设置目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创新教育手段、积极反馈等方法,从而激发学生的体育学习、健身动机。②教学过程中不断强调为将自身水平与学习目标相互衡量,尽力而为、坚持不懈,可以通过自我暗示法、挑战法、自我鼓励法等。③通过对兴趣激发法、愉快教学法、成功教学法,转变学生对体育的热爱度。④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效率意识等,不断设置场景培养学生的积极进取和顽强拼搏等行为习惯。

3、意志力的培养

主要是通过科学合理地安排体育运动负荷与心理负荷,在经过不断的训练之后改善自身的耐受、抗压、耐挫等心理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意志能力。体育活动不仅对人们的健康体魄具有积极作用,还可以调节人的意志品质。最主要的方法有:①合理设置难易程度恰当的锻炼项目,将意志品质的培养始终贯彻其中。②在日常锻炼安排中,要对学生的训练频率和符合进行监督和指导,激发并协助学生开展合理的自我培养。

4、心理健康的培养途径

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的观念贯穿到体育与健康的每一个环节当中,以学生健康的身体为载体,再通过对心理健康活动的活泼、生动的开展,从而促进身心健康的全面提高。心理健康的培养手段主要有:①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教材中国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并加以补充和拓展,将体育保健、护理、卫生等融入其中进行教授;②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德育的重要部分开展教学,从而实现德育与心理素质相结合提高的培养目标;③教师要依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不同心理水平,因材施教的同时也注重言传身教,使学生更能信服教师的教学之道。

作者:好尼勤 单位:呼和浩特民族学院

上一篇:高校学员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用性 下一篇:谈钢铁生产技术结构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