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沭县杞柳产业发展现状调查

时间:2022-07-02 05:09:53

临沭县杞柳产业发展现状调查

临沭柳编历史悠久,柳制品的编制及使用在临沭已有1300余年的悠久历史,直到现在生活在农村的人们还十分偏爱簸箕、箢子、筐等这种传统柳制品。临沭的柳编制品现已形成杞柳的种植、加工、销售产业体系。全县条柳实际种植面积最高年份达到6万多亩,年产杞柳干条5000万斤,实现条柳种植收入2.5亿元;农村家庭编织户达5万户,10万人有着丰富的柳条编结经验,直接从事柳编的编织人员达6万多人,柳编加工企业达到128余家,已形成柳木、柳铁、柳藤、柳草等数10个大类、2.5万个花色品种,产品广泛应用于园艺、家居、装饰等领域,具有绿色环保、造型美观等特点,实现柳编工业总产值12亿元,产品出口东南亚、日本和欧美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临沭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柳编产业基地,柳编产业已成为全县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有“中国白柳之乡”、“全国白柳基地县”、“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杞柳之乡”、“中国柳编之都”之称。

一、临沭县基本情况

临沭县位于山东省最东南部的苏鲁交界处,因濒临沭河而得名。东、南分别与江苏赣榆、东海两县交界,西、西南与河东区、郯城县相连,北与莒南县接壤,地理坐标位于东经118°26′~118°48′,北纬34°40′~35°06′之间。县境南北长46km,东西宽31km,总面积1038平方公里。临沭县属暖温带季风区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冬季干冷,夏季湿热、雨量充沛,秋温高于春温,四季变化明显。

全县林业用地面积14533.2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3.99%,森林覆盖率13.17%,其中:有林地面积为11948.41公顷,占林业用地面积的82.21%;全县林木总蓄积量51.75万立方米,经济林总产量7.2万吨。

1953年,我县建立了条编厂,1973年杞柳制品纳入国家出口计划,当年出口0.34万元,以后出口量逐年增加。我县先后获得“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杞柳之乡”、“中国柳编之都”荣誉称号。“临沭柳编”?成功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二、杞柳产业现状调查

1、杞柳生物学特性

杞柳,别名簸箕柳、笆斗柳、柳条,属杨柳科柳属。它是一种多年生落叶灌木,发条率高,富有韧性,去皮后的条子细长,洁白光滑,又称“白柳条”。我县沭河东岸的白旄镇、青云镇、郑山街道一带,盛产白柳。

杞柳的品种很多,有绒柳、红头、大稀叶、青黄1号、二柳、青柳1号等。杞柳根系发达,须根茂密,适应性较强,耐水淹,耐水湿及盐碱,需水、需肥大,喜欢生长在土层深厚、湿润、肥沃而又疏松的沙质土地上,特别是在淤积湿润的河滩地上,生长更好。杞柳性喜氮肥,适量的磷、钾、硼等肥料有利于提高杞柳的品质。杞柳喜温好光,耐寒性强,春、夏、秋三季均可栽植,以春季刚解冻或秋季封冻前插植最好。杞柳属一年栽植,多年收条,每年收割2次,夏收(伏条)和秋收(秋条)。杞柳的盛长期一般只有2~3年,3年后产量逐渐下降。杞柳的种植由于成本低,收益高,易管理等特点,深受广大农民的喜爱。

随着生产条件的不断改善,水浇密植栽培形式得以应用,柳条单产提高到500kg以上,一般一年两季的亩产量在750kg左右,按2012年的价格,每亩出售原料这一项收入可达3800余元,加工后可增值1—2倍。此外,种植杞柳对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生态环境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我县杞柳发展现状

2010年,全县杞柳种植面积10万余亩,加工销售企业128家,有自营出口权的柳编企业78家,从业人员10万余人,规模以上柳编企业达到60家,实现年销售收入117207万元,同比增长12.47%。2011年一季度实现销售收入16340万元,同比增长28.45%。2012年,全县柳编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5亿元,出口1.2亿美元,杞柳基地种植户户均增收7千余元。临沭杞柳制品已经发展到100多个系列、2万多个花色品种,产品涉及草编、藤编、竹木编等工艺,产品远销西欧、北美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带动全县3万多人就业,是中国最大的杞柳种植、加工基地,拥有中国第一个柳编文化艺术馆,共陈列各类柳编工艺品2万余件。

最近几年,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以及杞柳制品的漂亮花色品种,加上较高的艺术性、欣赏性、实用性等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柳编加工不仅充分利用了农村的闲散劳动力,也带动了当地第三产业的发展,未来的国内外杞柳工艺品市场将极为广阔。

三、杞柳产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原材料价格上涨,给企业发展带来一定影响。杞柳价格从2009年11月6670元/吨,到2011年3月已涨到15625元/吨,增长134%,2012年杞柳价格价格保持了2011年的水平。而且杞柳加工企业与杞柳种植脱节,种植的只管种植,加工企业只管加工收购,多数柳编企业没有自己的杞柳种植基地,企业受杞柳价格的影响越来越明显,对于企业持续发展以及提高经济效益、降低成本等方面来说,发展种植基地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2、杞柳质量有待提高。在栽植上,多为一家一户操作,栽植技术水平不高。在研发新品种、推广新技术的能力还比较弱,存在科技成果转化不够及时全面,优良品种少,品种更新速度较慢,种条质量不稳等现象。对新品种的培育、选育、土肥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问题,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3、柳编出口以中小企业为主,规模普遍较小。柳编行业技术含量小,启动资金少,行业门槛低,近年来出口企业激增,但规模普遍偏小。杞柳加工企业的发展,资源配置还不够合理,整个行业整体上还处于“散、小、弱”的发展状态,大部分企业存在技术落后、管理粗放、加工产品档次低、企业成长慢等问题。杞柳加工企业的品牌意识还不够强,有些企业还没有自己的注册商标,对企业产品品牌的宣传形式只停留在“会展”等媒介,企业用于其它广告宣传媒体的费用很少,与我县复混肥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壮大相比存在着很大差距。

4、柳编产品品种繁多,但样式差别不大。虽然全县柳编制品大约有10大类100多个序列,每个企业都会根据客户要求和市场需求,不断推出具有特色的新产品。但由于产品科技含量低,编织技术简单,编织出的产品样式差不多,导致产品雷同,竞争激烈。

5、生产效率低。杞柳的收割目前全靠人工收割,非常的费时费力,杞柳制品也全靠手工编制,只有杞柳脱皮达到了机械化,杞柳收割、加工等过程的机械化程度亟待加强。

6、人民币对美元的升值对企业也有一定影响。柳编企业大多都是出口,都以美元汇兑,长期、中期、短期合同都有,有时按当时的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签下了合同,等到交货款时,人民币已升值。以100万美元的货款为例,从签订订单到交款这段时间,人民币升值0.1元的话,企业将为此损失人民币10万元。

四、杞柳行业发展的对策研究

1、政府继续加大对杞柳行业的扶持力度

一方面,加大对优质种条的培育、推广力度,另一方面加大对杞柳工艺品设计技术的扶持力度。积极协调聘请一些国内外艺术院校的专家教授,对杞柳制品进行高品位、高档次的设计与开发,不断提升和塑造我县柳编工艺品的艺术灵魂。不断调整产业产品结构,及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困难,把发展柳编产业作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要措施来抓。完善柳编产业发展的相关规划和扶持措施,从多方面放“宽”、放“活”、放“优”,让企业放手经营,让农民放心致富。

2、是集中优势要素促进发展。

大力实施区域品牌战略,积极发挥柳编商会作用,在商会统一组织下,实行原材料统采共用,对油漆、染料等部分原材辅料,集中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检验、会员企业共同使用。通过“共采共检共用”的可溯源制度,使全县柳编产品达到环保指标要求,符合商会企业联盟出口产品质量标准,提升了产品质量,与此同时,积极引导企业抱团开拓市场。

3、积极培植龙头企业引领行业发展

根据国际市场需求,在竞争中汲取经验,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稳步开拓国际市场。通过提升质量、拓宽融资、引进项目等多项措施,进一步激发柳编产业发展活力,培育一批有特色、有市场竞争优势、带动能力强的柳编龙头企业。2012年临沭县对参加广交会、青岛北方家具展、哈洽会等国内综合商品展会的柳编企业,分别给予3000元的奖励;对企业参加日本大坂、德国纽伦堡、美国拉斯维加斯等境外展会的摊位费分别给予50%或80%的补贴。

4、充分发挥行业协会自律性管理职能

积极借鉴南方发达地区的经验做法,建议政府加大对县柳编工艺品协会建设的指导力度,制定切实可行的业内规章制度,建立良好的运作机制,逐步消除同行业内部的恶性竞争等行为,增强杞柳加工企业的凝聚力、竞争力,实现一个声音说话、一个拳头出击,一致对外,共同开发市场,促进杞柳产业步入良性健康的发展轨道。

上一篇:高效课堂背景下4P教学法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 下一篇:军事文化与社会文化的辨证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