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影响下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时间:2022-07-02 01:30:52

刍议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影响下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

摘要市场经济改革不断推进,民主法治进程日益加快,公众民主法治意识逐步增强,我国财政预算制度发生极大转变,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逐渐普及开来。在此改革形势下,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愈加凸显,分析会计核算发生的重大变化,解决暴露出的相关问题,规范会计核算行为,发挥会计核算工作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及持续发展中的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规范

一、我国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

现行财务国库管理制度存在的一系列弊端,决定着我国国库管理制度改革有其必然性和必要性,比如传统体制下的公共财政显露出诸多缺陷,即重复、分散设置账户,造成财政收支活动极其不透明;财政收支信息反馈较慢,事业单位编制预算、执行分析及实施宏观调控时缺少可靠的会计信息依据;财务收入执行时征管不严、退库不规范,资金流失现象严重;支出执行时资金分散拨付,大量财政资金滞留于预算单位,资金使用效率甚低,腐败行为容易诱发。改革国库管理制度,成为新形势下强化事业单位预算管理及财政国库管理的必须之举。

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下,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即国库单一账户制度开始实施,其在内容上包括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和收入收缴管理制度,即财政部门代表着政府开设国库单一账户体系,并将全部财政性资金都纳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进行收缴、支付及管理;其支付方式立足于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依托于健全的财政支付信息系统及银行之间实时清算系统,当所有的预算单位出现购买商品或支付劳务款项的需求时,则经预算单位提出申请,并由国库集中支付机构予以审核后,通过单一账户体系把资金支付到收款人手中;其具体程序可概括为一套账户体系即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两种支付方式即财政直接支付与财政授权支付方式。自相关措施推行以来,我国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已经取得相当的成绩,尤其在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方面更加发挥出巨大的影响力。

二、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对事业单位会计核算产生的主要影响

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施以来,财政资金拨付程序、支付方式、帐户设置等均发生明显变化,诸如必须严格区分基本支出与项目支出、单独设账核算等措施,使得事业单位会计核算愈加复杂化。

会计入账依据改变,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后,事业单位收入确认的依据变更为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所提供转账通知及其他原始凭证,支出确认的依据也随之变更为财政部门或上级单位或者行所提供转账通知及货物验收单等原始凭证;会计科目设置改变,即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变化为“一个不变、一个增加、两个改变”,其中一个不变是指执行的会计制度仍然是现行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一个增加是指资产类增设“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这一会计总账科目,两个改变则是指“银行存款”科目核算内容变更为预算单位自筹资金收入、以前年度结余以及各项往来款项,“资产负债表”汇总方式变更为将所属预算单位的数字相加,同时不把上级的“拨出经费”和下级的“拨入经费”做出相抵冲的处理。

此外,会计核算实务也发生改变,其分为财政直接支付与财政授权支付下的两种会计处理方式。财政直接支付即财改国库支付中心把财政资金直接支付到商品或劳务提供者手中,预算单位仅能办理转账业务、不能支取现金,此种支付方式下,预算单位必须按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开出的《直接支付入账通知书》及原始凭证进行入账,比如处理财政直接支付的工资时,借:经费支出、事业支出,贷:拨人经费、财政补助收入;处理财政直接支付的购买材料及服务款项时,借:库存材料、材料、经费支出、事业支出,贷:拨入经费、财政补助收入;处理财政直接支付的购置固定资产的款项时,借:经费支出、事业支出,贷:拨入经费、财政补助收入,同时借:固定资产,贷:固定基金。财政授权支付即财政部门把财政资金支付权利授予预算单位手中,由其根据批复的预算及用款计划自行办理支付业务,此种支付方式下,预算单位可依照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开出的《授权支付额度通知书》、《财政资金支付凭证》及原始凭证入账,比如收到“授权支付到账通知书”后,可据通知书列出数额,借: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贷:拨入经费、财政补助收入;购买物品、服务等支用额度时账务处理,借:经费支出、事业支出、库存材料、材料,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如果购入固定资产则同时借:固定资产,贷固定基金;从零余额账户提取现金时账务处理,借:现金,贷: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

三、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下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问题及规范途径

1.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下的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现存问题

我国推行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后,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存在一些实际性问题,具体表现为:

会计入账依据出现问题,即票据供应渠道不统一、票据通用性不足,以及财政直接支付的资金,在国库收付中心支付资金后,由银行返回至预算单位《直接支付凭证》记账联,但因未能及时传递而造成预算单位记账时缺乏直接支付的凭证,加之有些单位会计凭证与会计档案管理要求不相符合,致使国库集中支付系统信息采集、会计凭证处理等出现凭证跳号。

会计核算实务也出现问题,由于预算单位对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实行后的会计核算方法掌握程度不一,对预算单位“零余额用款额度”、“财政应返还额度”等会计科目未能充分理解,则极易造成核算方法上的错误;个别预算单位并未依照财政部下发的《行政事业单位工资和津贴补贴有关会计核算办法》的内容设置相关会计科目并实施会计核算,导致财政改革陷入上下衔接不良、步调有异的局面,零余额账户管理、使用等均不够规范;现行国库结余资金处理手段与原有会计制度无法衔接。

账户设置不规范,主要包括预算单位保留账户的现象致使国库集中支付规范性不够,预算单位多头开设银行账户的存在造成资金管理混乱,专项资金重复开户的问题使得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分散,少数事业单位私设小金库导致资金监管失控。同时,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和现行会计制度及财务管理相关规定之间衔接也存在难度,使会计核算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功能。

2.国库管理制度改革下规范我国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有效途径

解决会计核算问题,事业单位应致力于四个方面的措施:

统一票据供应渠道,即在票据供应渠道这一源头上统一控制事业单位的收入,具体在于上级主管部门直接供应票据时须在财政部门备案,以确保财政部门能从源头上控制预算单位的收入,并使预算单位的收入全都上缴财政。

规范会计科目和核算方式,一则规范事业单位的会计科目设置,即设置一级科目、重要的二级科目及三级科目,同时依照本单位会计核算的具体需要,各事业单位还可在二级科目与三级科目的基础上自行设置其他必要的明细科目;二则设置具有行业特殊性的会计科目;三则制定相关规定,对各个会计科目的使用范围及具体账务处理加以规范。

清查整顿预算单位银行账户。从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出发,对各个预算单位的银行账户进行全面清理整顿,针对现有账户开设实际情况以及预算收支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建设性改进意见和建议,以严格规范事业单位的银行开户管理。作为现代国库制度的关键环节,账户管理是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中之重,规范账户管理等系列工作将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实践奠定良好的基础。

改进会计报表。事业单位会计报表的编制旨在以书面形式反映出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及收支情况,为财政部门及上级单位了解情况、制定政策、实行监督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同时为本单位编制下一年度单位财务收支计划创造基础条件。基于此,事业单位应切实完成财务报表编审事宜,在财政部门统一的会计报表软件支持下,实时调整新增的会计科目核算数据。

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加大稽查力度。在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日常与专项检查相结合、事前事中事后检查相结合的方法下,监督检查事业单位财务状况,加大惩罚违纪情况的力度,既要使事业单位内部支付工作制度化,又要以完备的国库集中支付监督机制,构建现代财政资金收付监督管理模式,为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规范创造良好的内外部环境。

上一篇:漫谈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下一篇:企业现金流量的质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