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云峰:打造激光领域的世界一流企业

时间:2022-07-01 11:49:49

高云峰:打造激光领域的世界一流企业

从被迫卖掉自己的轿车为员工发工资,到把一手创办的“大族激光”发展成为代表着国内激光领域最高水平、拥有数百项中国专利和多项美国发明专利、6000多名员工的领军企业,再到致力于打造激光领域的世界一流企业,高云峰执著前行……

创业艰难百战多

1967年出生的高云峰,在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毕业后,当上了大学教师。业余时间,他会接一些技术类的小项目来做。

1995年,他得知一位香港客户准备向德国订购激光打标机,便马上与这位客户联系,并最终接下了这项业务。其后,他加班加点努力了三个月,终于做完了这笔业务,并从中赚了8万美元。这笔钱,成了他一年后独立创业的注册资本。

那时,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激光技术已广泛应用到各个领域,为众多行业提供了极大的附加值。而我国当时虽说已能生产激光打标机、激光焊接机等设备,但生产后仅仅是放在国家有关部委的陈列室中,并没有形成产业化。高云峰敏锐地意识到了激光领域里所蕴含的巨大商机,而这次为香港客户做激光打标机项目的成功,更给了他要将激光技术迅速转化为生产力的动力,促成了他在激光领域里的创业。

1996年,高云峰下海后在深圳正式创办大族激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其刚开始的主营产品便是激光打标机。激光打标机在工业和生活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从皮鞋、纽扣上的压花,到手机、电脑键盘上清晰的字体,再到电子元器件上微细的标识,都显现着激光打标机的神奇。那时的高云峰,便领着一帮员工频繁参加行业展会、走访客户,逐步推广他们研制出来的激光打标机。

但创业艰难百战多,初创业的高云峰,在当时至少要克服三大困难。

首先是如何让客户愿意买激光打标机。1996年时一台激光打标机要卖30万元,价格可谓昂贵;而当时绝大部分制造业老板虽然听说过激光这个名词,但对激光在生产中的应用几乎一无所知,更不知道激光设备能给他们的生产带来什么好处。要卖出激光打标机,就要先向客户们普及激光知识,高云峰和他的同事们为此磨破了嘴皮。而接下来最关键的环节是让客户免费试用,这一招十分有效。在著名的纽扣之乡温州桥头镇,当地人以前生产纽扣时压花基本上是采用机械方式,速度慢而且易产生废品。高云峰把自己的激光打标机借给他们试用,结果,激光的神奇一下子就把这些工厂主征服了。接下来,大族的激光打标机又顺理成章地进入了温州的皮革剪裁、鞋面压花等领域。高云峰回忆当时的情景时得意地说:“哪个小业主眼疾手快先买了我的打标机,他就能产生坐拥印钞机般的甜蜜感觉……”

如何提升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是高云峰要克服的第二个困难。那时生产出的激光设备,在质量上是有问题的。当时国内许多研究所、大学也曾把激光设备卖给工厂,都是因为产品故障率太高而失败了。大族激光当时的产品质量也高不到哪里去,高云峰就用“最笨”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派了很多工程师住在客户那里,机器一坏,马上维修。但高云峰明白,这个办法当然是不可持续的,不断提升技术和质量才是终极解决之道。因而,大族激光利用在维修过程中积累起的大量经验,不断加大自主研发的力度,逐渐拥有了多项激光技术国家专利、专有生产技术、软件著作权及美国技术专利,从而使产品的技术先进性越来越好,故障率越来越低,成为了国内领先的激光公司。

资金短缺,是高云峰当时要克服的第三个困难。1997年时,由于将资金全部押在了业务拓展上,员工的工资没了着落,高云峰不得不忍痛把自己的轿车送到当铺换来现金以解燃眉之急。

高歌猛进后却陷入国际化与多元化迷局

进入1998年,由于市场启动较快,大族激光摊子大了,资金显得更加捉襟见肘。为了真正解决这个问题,高云峰找到了深圳当时唯一的风险投资公司――深圳高新投,希望引入资金。在经过广泛的市场考察后,高新投认定激光装备行业有着良好的市场前景,于是投入400万元控股了大族激光。这笔资金对大族激光的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到2000年9月的时候,大族激光的净资产便从两年前的860万元提高到了3400万元。2001年4月,渡过难关的高云峰以2400万元回购了高新投的全部股份,重掌控股权。高新投退出大族激光,其当时投入的400万元在两年后变成了2400万元,赚了个盆满钵满。这是一次真正的双赢合作。

2001年下半年,高云峰开始了第二轮融资,红塔集团、招商局集团、华菱管线、东盛创业等大型国有企业先后投入资金,大族激光有了更强的实力进行市场扩张。此后的两三年内,大族激光占据了国内激光打标机市场70%以上的份额,处于绝对行业龙头地位,且已成为世界知名的激光打标系统集成商和激光器生产商,员工数量超过1200人。到这个时候,上市已是水到渠成。

2004年6月,大族激光成为登陆深圳中小企业板的首批企业。当时在中小板上市的企业共有8家,被称为“中小板老八股”,其中最耀眼的就是大族激光,是高云峰。上市当天,大族激光的涨幅夺冠,超过400%。而高云峰则在一夜之间登上国内富豪榜,个人财富超过了20亿元。

上市募集到了充裕资金,大族激光步入了迅猛发展期:2005年公司营业收入5.56亿元,净利润超过6000万元;2006年激光打标机世界销量第一,激光钻孔机世界销量第二,成为亚洲激光装备领域的龙头;2007年公司营业收入接近15亿元,净利润则达到1.68亿……大族激光的业绩越来越漂亮,上市时承诺的高成长性不断兑现。

作为企业创始人和领军人,高云峰风光无限,更加追求高歌猛进,“多元化扩张,国际化发展”成为了他的战略选项。可这样的战略中潜藏着的风险,正春风得意的他显然并不愿意多加考虑。

国际化发展方面,高云峰跟公司高管研究了具体实施战略。其第一个思路,是在海外设立办事处,从而建立起全球营销网络。较短的时间内,遍布巴西、阿根廷、菲律宾等数十个国家的办事处相继设立。为此,高云峰本人甚至长驻国外好几年。但这个方法并没有给大族激光带来业绩的提升,反而亏损相继在驻各国办事处出现了。高云峰又开始了第二轮尝试,即与商合作。为了培训商,大族激光做了大量类似科普的工作,可意外的是,学会了技术的商抛开大族激光,自己做起了制造商。高云峰只能苦笑着说:“商都变成了同行,成了竞争者。”无奈之下,高云峰又开始第三轮尝试,即国际收购,并先后投资入股了意大利的普瑞玛公司等,但其结果与当初的设想也出入颇大……

多元化方面,大族激光不断设立子公司,涉足房地产、创投、医疗等不同行业。2008年时,大族激光拥有了29家控股子公司。但正如在国际化方面折戟一样,多元化同样没能给大族激光带来希望,反而由于经营范围过宽,战线拉得太长,导致了管理变乱,效率变低……

2008年时,国际化与多元化均出师不利的大族激光,进入了彷徨期。

走上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正确道路

屋漏偏逢连阴雨,就在这个时候,国际金融危机来了。

2008年下半年,裁员的阴影笼罩了大族激光。

2009年,则是大族激光最艰险的一年。这一年,公司的主营产品激光标记设备、激光焊接设备销售双双大幅下滑,公司全年盈利才302万。股价方面,从上市到2009年,大族激光的股价在5年时间里只涨了70%。而同为中小板元老股的苏宁电器的股价涨幅是大族激光的22倍。

高云峰不得不痛定思痛,快速收缩和中止国际化与多元化布局:国际化方面,裁撤驻各国办事处,只保留少量状况较好的海外办事处;多元化方面,于2009年果断转让了大族医疗98.82%的股权,并逐步将与主营业务不相关的投资全部转让掉。

而他选择的新战略,则是重回赖以起家的“专业专注”轨道,清晰明确地规划出发展方向:“三条产品线,三条行业线”。 三条产品线是指三种激光通用设备,即激光标记设备、激光焊接设备、激光切割设备,这是大族激光一直以来的主营业务产品;三条行业线是指LED、太阳能及PCB(印刷电路板)三个行业,大族激光给这三个行业的企业做相关激光设备制造。高云峰采用了客户紧密型策略,鼓励销售部门的总经理直接出去和这三个行业的主要公司交朋友,“总经理对总经理直接签单”。

“三条产品线,三条行业线”战略让大族激光迅速恢复了元气,其2010年的全年利润较2009年上涨了100倍,2011年的利润又比2010年上涨了近1倍。

进入2014年,国内排名前500位的中国工业企业,从海尔家电到青岛啤酒,从红塔香烟到五粮液酒,从椰树椰汁到华为、中兴的通信设备,几乎无一例外地都采用了大族的激光设备,甚至连阳澄湖大闸蟹也要用100多台大族激光打标机为大闸蟹进行激光防伪和身份识别。高云峰领军的大族激光,已是亚洲排名第一、世界知名的激光设备制造商,并正走在成为世界一流企业的道路上。

从被迫卖掉自己的轿车为员工发工资,到成为激光设备制造的亚洲第一,高云峰走过的路让人难以忘怀。而他在接受采访时表达的一些理念和观点,则更让人印象深刻,比如:“从公司成立到现在,我从不让一个亲朋好友进公司工作”;“企业在成长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生死关头,随便有一个过不去,这个企业可能就消失了”;“没有创新是不可能创业的,当然这不光是指技术上的创新,还有商业模式、服务方式等各方面的创新”;“如果不能为客户提供新价值,市场是不需要你的”;“信念支撑生命,尝试挖掘自己的潜力最重要”;“住大房子、吃好菜,都是浪费时间”……

上一篇:季冠霖:深藏人影后,成全屏幕前 下一篇:爱在这里重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