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晴:“玻璃心”少女如何变坚强

时间:2022-07-01 10:08:05

许晴:“玻璃心”少女如何变坚强

《花儿与少年》照出许晴“玻璃心”

《花儿与少年》(后简称《花少》)像一面镜子,照出许晴透明、坚硬却也易碎的“玻璃心”。《花少》第一季里,许晴就以一副不食人间烟火的浪漫少女形象出现在观众面前,一会儿如小女孩般撒娇,一会儿天真地发问:“一个人5欧的票钱贵吗?18公里到底是多长呀?20欧是多少钱,我可没概念!”……虽然引发不少争议,但是还算可爱。

《花少》第二季,许晴带着要成长、要照顾弟弟妹妹们的美好心愿出发,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她又显出了傲娇本色,甚至甚于第一季,可谓伤人无数,任性到底! 在集体生活中,她直言不讳、不太考虑他人感受、很难融入集体,受不了情感被忽略,动不动就流泪心伤。喜欢她的人说她单纯、率真、可爱,不喜欢的人诟病她敏感、娇气,太过脆弱。当然,《花少》是一档真人秀的电视节目,许晴的表现会有被演绎被夸大的可能。但不可否认,现实生活中像许晴这样的“玻璃心”少女在处理亲密关系、人际关系上给自己挖了不少深坑。她们常把自己关在自我世界中,看不惯他人,难以与外部世界沟通和融合。

46岁的许晴在节目中确实没有装,从小备受呵护的她缺乏生存经验。难怪她的助理评价:“许晴的心理年龄就是14岁,说她15岁都是抬举。”实际上,许晴成为“娇娇女”是有先天条件的。首先,她有个24K镀金的家世。曾外祖父是湖北省最后一位参议长熊文卿,是黄兴的好友,曾变卖所有家产支持辛亥革命。许晴从小生长在北京外交学院大院里,外婆及几个姨妈都是外交官,妈妈是总政歌舞团舞蹈队队长,爸爸是的警卫员。

良好的家世背景,自身的优越条件,让许晴从小就生活在一片被宠爱、被保护的环境中,因此,她的世界很单纯,不掺杂世故。

细品许晴的亲密关系,我们依然可以看到那种自由、随性与心无芥蒂。长袍马褂、才华横溢、诗人气质,这是前夫刘波给许晴留下的第一印象,于是,许晴爱上了他,爱得天然、纯粹,不惜背上“小三儿”的骂名。然而,这段纯粹的爱并不长久,刘波因欠债数亿最终抵不住压力而离开了许晴。

“玻璃心”少女的内心秘密

“玻璃心”的典型表现是什么?她又为何将自己关在城堡里呢?

“玻璃心”少女之―玩儿潇洒?玩儿不好,伤自己

典型状态描述:大概是性格原因,许晴与郑爽几次交锋,都很不爽。为了解除误会,郑爽企图沟通,许晴绕开话题干脆拒绝,丝毫不给郑爽机会。现实生活中,像许晴这样“潇洒”的“玻璃心”少女并不罕见,在她们看来,既然气场不对,干脆不要过招!合则聚,不合则分,爱谁谁!

心理点评: “爱谁谁!”听起来甚是潇洒,并且貌似在表达这样一层意思,即:我不需要沟通、不需要你了解我,我也无需了解你、是否能与别人融洽相处对我不重要!可是,这样的潜台词是她们内心的真实声音吗?显然不是。从许晴被她人忽略,无法融入集体而痛哭流涕中就能找到答案。

实际上,被社会、集体、他人接纳和认可,是人的基本需求。每个人也正是在外界这面镜子的反射下逐步确认自己的价值。因此,“玻璃心”少女的典型状态之一就是,表面坚硬,内在脆弱。

那么,“玻璃心”少女为什么会这样呢?面对冲突、化解矛盾,并不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情。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面对、接纳并承认自己的不足,需要放下自己、换位思考,需要发现别人的优点并给予承认。对于像许晴这样在温室中长大的娇娇女来讲,由于成长经历一帆风顺,所以势必规避了这样的过程。也有一些情况下,我们曾经试图沟通,但却没有成功。于是,造成了在内心中缺少成功有效地面对冲突、处理矛盾的心理体验。那么,一旦遇到人际矛盾,会立刻找到一种心理防御的方式,即“逃避”,我不需要,所以,我不用面对。

然而,“逃避”虽然可以避免面对冲突的痛苦,但却给“玻璃心”少女设置了另外一道坎―孤立无助。

“玻璃心少女”之―我是你的宝贝,你要宠我到极致!

典型状态描述:许晴与毛阿敏同住一屋,在她心里毛毛姐就是她最信任的、最贴心的大姐姐,她需要毛毛姐像宠爱小女儿一样宠爱她。可是,当一次晚餐,毛毛姐为了调动大家的气氛,忽略了许晴的时候,她的心情一下子跌落到了谷底,她哭着说:“我最信任的、交心的,心与心贴得很近的毛毛姐,我不认识了!”现实生活中,这样的“玻璃心”少女也不少。无论是亲子关系、情侣关系,还是夫妻关系,她们要求对方不能对自己有一点忽略,稍有差池,天就塌了!

心理点评:我要与你绝对黏,黏到没有距离。许晴对毛毛姐的依恋,更像是小宝宝对妈妈的依恋。那么,对于一个成年人来讲,为什么会停留在小宝宝的依恋方式里呢?这需要从一个人的成长经历来谈。

在小婴儿的世界里,他们处于一种“绝对自恋”的状态。这个时候,他们需要被及时满足、全能照顾,完全的任性。与此同时,小婴儿无需觉察、体会照顾者的感受,也无需担心别人会离开或者忽略他(她)。

两岁以后,这种“绝对自恋”会逐渐被打破,小宝宝一点点意识到,地球并非围绕我一个人转动,我并非无所不能,也不是所有人都喜欢我,继而去发展关注他人感受和适应社会生活的心理能力。

但是,在小宝宝成长过程中,很多时候这种“绝对自恋”的阶段未必能被恰当对待。比如,孩子在娇宠溺爱中长大,当需要独立的时候,父母却没有给予足够的机会,依然像对待小宝宝一样对待她。这样的话,她便不能学习独立的经验,认为自己就应该是这样的状态。

另外一种情况是,妈妈对宝宝不理不问,甚至打骂批评,慢慢孩子内心就会觉得自己不够好,不值得爱,再延伸一点,就是自己没有价值。如果孩子在幼年得不到爱,自恋需求无法被满足,那么,他们便会停留在这个状态,于是在许多人的亲密关系中,她们像饥饿的婴儿渴望母亲的乳汁一样渴望爱,甚至不顾及对方的感受。

这两种情况,都会让“玻璃心”少女在亲密关系中与对方处于一种情感粘连的状态。实际上,她们需要的是将自己的情感与他人的情感进行“剥离”。真正清晰,我有我的情绪、情感、喜好、想法,而你有你的,可能与我不同,我尊重我自己,也尊重你。将自己的幸福寄托于他人,这样的幸福几率太低,可控性太弱。就像是许晴把自己的心寄托于毛毛姐,毛毛姐稍有怠慢,她的天就塌了。更确切地讲,我们的喜怒哀乐掌控在了别人手中。要想找到幸福主动权,还需要从自己做起。

“玻璃心”少女之― 简单、直接、不顾他人感受

典型状态描述: 在 《花少》第二季中,一次晚宴上,大家互相提问,郑爽问许晴:“晴姐,是第一季好玩还是第二季好玩?”许晴毫无顾忌地说:“第一季!”气氛一下子沉寂了下来,“为什么呢?”小井追问。“因为第一季的人都正常!”此时,气氛已凝固,所有人脸上现出了尴尬的表情,无言以对。“玻璃心”少女透明、直接,说话不经大脑,殊不知,她的一句话,伤了在场所有人。

心理点评:不难看出,许晴的话语中表达了一种“愤怒”。言下之意:“第二季的人都不正常!不好玩!”这种情绪表达,无疑是对在场所有人的攻击!

那么,许晴为什么会以这样一种透明、直接、不经大脑的方式表达情绪呢?

首先,她的内心世界沉浸于“小我”状态,她只知道自己有情绪,但却无法将自己切换到别人的立场。因此,在她们的内心中,没有考虑过别人也是有情绪的,也会不舒服,会受伤。

第二,“玻璃心”少女很少理智地觉察自己情绪的来源,分清情绪的指向。比如,许晴的愤怒可能与她和郑爽之间的过节有关,也可能来源于自己的价值观与他人有差异而难以融入,如果这些混沌在一起的情绪,在内心中没有很好地被意识觉察,便会形成一个情绪团,一旦有个出口,便一股脑儿地发泄出来。于是,“迁怒”他人,同时也让他人更加远离自己。

第三,“玻璃心”少女常常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成熟的情绪表达方式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在我们内心中有一个宣泄的“阀门”,也就是说,该宣泄的时候可以宣泄,但时机不对的时候可以暂时关闭“阀门”,内部消化。

简单透明不是错,但错在你伤害了别人,隔阂了别人,反过来,受伤的依然是自己。

“玻璃心”少女攻坚三步曲

玩儿潇洒、需要被宠爱、不考虑他人感受……这一切都源于我们内心中分不清自己和他人是不一样的人,我们需要觉察自己,也同样需要觉察他人。只有完成了内心的独立,才能真正变得坚强。不妨试试下面的三步曲:

第一步:问―“玻璃心的你,觉得快乐吗?”

“玻璃心”的简单、透明、率真,让许晴的生命有过无限美好,但是,在 《花少》中,许晴多次提及,她是团队里的不和谐因素。“其实人家也没什么,就在那很开心地玩着,我就是参与不进去。”许晴提到这些时也能感受到她想融入而做不到的无奈。所以,“玻璃心”少女不妨把手放在胸前,闭上眼睛问自己:“我远离大家,我快乐吗?”如果答案为否定,那么,觉察一下,你是否时常有以下的感觉?

拒绝沟通,是否让你感觉到自己与他人之间形成了一道厚厚的屏障?当你与他人在一起的时候,你是否感觉到了尴尬?亲密的人需要绝对关注你,这样的要求是否让你觉得很累?你得不到他人的关注关爱时是否痛苦至极?爱谁谁的潇洒后,在你周围是否形成了一种“隔阂的场”,你的内心是否感到孤独?

第二步:玩―“感觉树”游戏:帮你换位思考,找到自我

“玻璃心”女孩的苦恼常常在于他们不能将自己的情绪与他人的情绪做出有效地觉察和分离,从而无法做到换位思考,更不能体谅包容他人。“感觉树”游戏可以帮助我们拓展“自我”,学习换位思考。

1.找出一张纸,在纸上画两棵树。一棵树代表自己,另外一棵树代表对方。

2.把不同颜色的纸片剪成圆形,每一种颜色代表一种情绪。比如:红色代表愤怒;蓝色代表忧郁;黑色代表恐惧;紫色代表嫉妒;绿色代表愉悦。

3.想一想,你与他人之间,冲突最激烈的一件事情是什么?进入这个场景,分别站在自己、对方两个立场感受彼此的情绪互动。

事件描述:我让他陪我出去走走,可是,他却专心致志地摆弄着他的兰花。

难道我说的话只是他的耳边风吗?于是,我大吼:“我说要你陪我出去走走你听到了吗?!”……

感觉树游戏:当我对他讲,我想出去走走的时候,我的心情是?愉悦的,于是,我拿了绿色的小纸片,贴在了代表我的那棵小树的正中央。

此时,他的感觉是?嗯,可能也是愉悦的,这盆兰花是他盼望已久的,终于有朋友特意从南方给他带回来,他爱不释手,所以,他的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了兰花的身上……

原来,我在他沉浸于自己喜欢的事情、最专注的时候打搅了他。

第三步:做―走出“城堡”,积极沟通

“玻璃心”少女要想走出城堡,最关键的一步就是要学会沟通。在经历了《花少》的特别旅程后,许晴的内心也发生了许许多多的变化,结尾处,许晴安排大家一对一面对彼此,说出真实感受,冰山自然融化。许晴的做法也给许多“玻璃心”少女提供了思路,我们不妨学习。那么,如何沟通呢?总结如下:

1.表达自己的情绪:“那天……当时我很愤怒。”

2.反馈对方情绪:“但我能理解,其实,当时你非常着急,并且你是在为大家着想。”

3.表达歉意:“所以,很抱歉,那天我太冲动了。”

表达情绪和反馈他人情绪是在对自己及他人有充分觉察的基础上做到的。这样的话,对方能够感受到我们的真诚,同时,也能感觉到被理解。人和人之间情感的连接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实现的。而表达歉意,更是一种和解的态度,即我意识到了我做得不妥的地方,并愿意为此承担责任。如此,便可以冰释前嫌了。

“玻璃心”少女也会成长

实际上,很多女孩都有一颗“玻璃心”,她们渴望纯粹透明,又希望被无限宠爱,娇惯。但是,这种愿望在现实中常常会受挫,因此,她们在内心中无法承认。这时候,刚好矫情的、有争议的公众人物许晴出现了,于是,我们便可以把自己无法面对的部分投射到她身上,通过攻击她,间接地攻击不被接纳的自己。当然,与此同时,不可否认的是,许晴美丽、高傲,是很多男人心目中的“女神”。试问,很多观众不喜欢许晴,内心中有没有一丝酸溜溜醋意呢?是的,这就是嫉妒。

如果你对许晴很不爽,觉察一下,是不是自己那透明易碎的“玻璃心”在作怪呢?最重要的是,延展到现实的亲密关系中,这颗“玻璃心”对你的影响有多大呢?让“玻璃心”安住内心不是问题,问题是不能让它控制了我们的生活。

实际上,《花少》的旅程又何尝没有帮助许晴走出城堡呢?由于无法融入,许晴情绪崩溃,于是她试图再次提前离开《花少》旅程。不过在离开之前,许晴选择了一个人去沙漠冲沙。没想到,一段冲沙经历改变了许晴的心态,在沙漠中的两个小时,是许晴这段旅程中最开心的时刻,“我从来没有这样飞过,没有这么high过,那一刻我完全放开了。”

随后许晴看到了冲沙越野队的团队精神,原本愉快的旅途因为缺少了同伴而失去了很多温暖与感动。经历了这次冲沙,许晴反省觉得自己太自我了,“我在旅途中没有放下自己,我所谓的真实,其实是太自我了,没有去融入大家,其实是我的遗憾。”当她向同伴们描述团队在一起的那种甜美和温暖时,大家也被她感动了。

其实人人都有“玻璃心”的时候,但走出“玻璃心”的那一刻,才是收获幸福的时候。

上一篇:受到排挤以后 下一篇:秋季燥咳在家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