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市商贸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时间:2022-07-01 10:05:18

蚌埠市商贸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

[提要] 在市场经济日益发达的今天,商贸业对促进消费、推动制造业升级和推动城市化进程等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发展,经济将由资源约束型转变为需求约束型,“以市场为中心”的理念将压倒“以生产为中心”的理念成为主导。随着消费者权利整体地向上位移,商贸流通业必将占据产业链的主导地位。基于这一现实情况,本小组通过对蚌埠市蚌山区商贸业现状进行调研,以研究该区域商贸业发展的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合理性建议。

关键词:蚌埠市;第三产业;商贸业

本文系安徽财经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资助项目(项目编号:AH201310378357)

中图分类号:F7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蚌埠市商贸业发展现状调研报告――以蚌埠市蚌山区为例

收录日期:2014年8月5日

一、蚌山区商贸业发展历程

位于千里淮河与京沪铁路交会处的蚌埠市,起于交通,兴于商贸,素有安徽“小上海”之称。蚌山区更是集中了商贸业的精华,商品辐射整个皖北乃至周边各省。这里曾有安徽省最大的小商品集散地――二马路市场,全国第古玩玉器市场――中国古玩玉器商城,以及远近闻名的太平街综合批发市场。淮河路商业街、国货路步行街、南山路文化市场、中山街通讯器材街、中荣街电子街也以各自特色,吸引了四面八方的消费者。2006年,蚌埠市四区三县实现的社会商品零售额为133.8亿元,而蚌山区一家便占到了43.52%。

20世纪末蚌埠市商贸业的繁荣主要归功于蚌山区,尤其是区内的二马路市场,改革开放初期,这个从事服装、鞋帽和小商品批发零售的市场曾经红火一时,最多时有商户近3,000家,商品销往皖北和河南、江苏、山东等地的104个县市。上世纪80年代中期,市场年交易额便突破了10亿元,并进入全国十大小商品基地行列。如今的二马路市场虽然还有许多商户,但已不似昔日的繁荣。这个曾经与义乌小商品市场和武汉汉正街齐名的市场,多年在原地踏步,每年的交易额维持在10亿元左右。不得不承认,二马路光辉的岁月已经一去不复返了,随着二马路的衰落,蚌山区乃至蚌埠市的商贸业都一蹶不振,直到近几年才有复苏的迹象。

二、蚌山区商贸业发展现状

(一)蚌山区“十五”期间发展成绩斐然

1、地区经济稳步增长。“十五”期间,累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71亿元,年均增长13.51%,高于蚌山区“十五”计划11%的增长目标和全市10.2%的平均水平;累计完成财政总收入3.93亿元,扣除收入范围调整因素,年均增长10.29%,区级财政收入累计完成2.63亿元。

2、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三产优势进一步显现,新型商业和现代服务业比重不断增加;二产占全区经济总量的比重增长近5%;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迅速,在全区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超过80%,居全市各县区之首。

3、改革开放成效显著。“十五”期间,蚌山区全面落实国家关于农村各项改革政策,取消农业税费;企业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共完成企业改制48户,分流安置职工2,417人,盘活闲置资产2,064万元;招商引资成效斐然,累计引进国内外资金近9亿元,成功引进沃尔玛、世纪联华、北京物美、苏宁电器、国生电器、宏图三胞等一批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知名企业。

4、市场建设步伐加快。按照建设中心商务区目标,“十五”期间,建成并投入运营二马路一期、太平街、光彩一期等三大综合市场;新天地、宏业路、南北米亚、华皖等四大农贸市场建成投入使用,顺利实现退路进场;南山文化市场、中荣街电子信息市场、中山街电信通讯市场、南山中路饮食街等专业市场,特色更加突出,优势日益显现;随着国货路步行街和淮河西路商业街的建成,使淮河路核心商圈的市场容量、业态结构和经营环境得到明显提升和改善。

(二)蚌山区“十一五”时期商贸业发展势头强劲

1、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济结构逐步优化。2006~2010年“十一五”期间,蚌山区地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11.96亿元增长到25.18亿元,五年来平均增幅为16.06%,超过计划增长的13.5%2.5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2010年同比增长6.4%,增幅为各县区第1位,五年来平均增幅为12.95%。第二产业五年平均增幅为28.04%。2010年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3.7%,为多年来蚌山区第二产业发展最快的一年,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9年的15.12%增长到20.8%,增幅为各县区第3位,并首次超过GDP总量的1/5。第三产业2010年实现增加值19.38亿元,同比增长9.1%,增幅为各县区第3位,五年来平均增幅为13.85%。可以看出,全区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2、消费市场不断增长。201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79.76亿元,总量居全市第一位,同比2009年65.2亿元增长17.4%,增幅为全市第六位。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企业从2009年的15家到2010年29家,增加14家。

(三)“十二五”以来,蚌山区各项经济指标与商贸业发展状况分析

1、2010年增长状况。蚌山区地区生产总值2010年同比增长13.2%,实现现价地区生产总值25.18亿元,比2009年现价地区生产总值20.89亿元增加4.3亿,超额完成全年目标增幅12%,超出1.2个百分点。按现价计算,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93,847.1万元。根据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1%。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76.97%,比上年同期下降5.6%,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6.4%。第三产业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增加值9.3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1%,占地区生产总值25.18亿元的36.9%。

2、2012年上半年增长状况。按现价计算,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36,895万元。根据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5%。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为79.9%,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69.1%。第三产业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增加值5.1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17.13亿元的29.8%,同比上年同期增长10.9%,与上年同期8.3%的速度相比上升2.6个百分点。

上一篇:中国公民境外金融消费问题及建议 下一篇:衍生金融场内交易与场外交易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