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境内秦直道遗址的基本概况探析

时间:2022-07-01 09:08:57

秦直道是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为对付匈奴南侵,于公元前212~210年派大将蒙恬,役使10数万民众,用不到两年半时间,修筑的一条南起咸阳北的云阳林光宫,北至内蒙包头西的九原郡,全长1800里的军事大道。这条千古大道在秦代及以后历挥了重要作用,本文试对鄂尔多斯境内的秦直道遗址的基本走向作一分析。

1975年,史念海发表《秦始皇直道遗迹的探索》一文,提出了比较具体的直道路线复原方案:即秦直道南端,起始于泾、洛两河分水岭子午岭南端的秦云阳甘泉宫(今陕西淳化西北),循子午岭西北去,至今甘肃定边一带,再经鄂尔多斯高原,转趋东北,越过黄河,至秦九原郡治九原县(内蒙古包头附近)。这一观点,可以说代表了中国历史地理学界的主流看法。

2005年为配合“中国・秦直道与草原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相关单位组成联合调查队对全市境内秦直道遗址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鄂尔多斯境内秦直道的南端在伊金霍洛旗红庆河附近是确定无疑的,然后经公尼召、掌岗图、古路壕、二顷半、城梁古城、班家沟、布尔什兔沟、查罕沟、黄石崖渠、黑格尔沟、高头窑、吴四圪堵,再从吴四圪堵略偏西北行,到昭君坟渡河,稍向东北经二道梁直到包头市南郊的麻池古城。

1 红庆河古城与秦直道遗址

2005年,组成联合调查队在红庆河古城西1500米的地方,发现了秦直道遗迹。这是一次重要发现,因为在红庆河乡内由于工农业生产,地表已经无法断定秦直道的存在,这次调查用考古钻探的方法证实了红庆河古城西侧秦直道的存在。

红庆河,原名红城河。从田地间明显的夯土墙痕迹,和老乡从田里捡出的陶器碎片和陶瓦碎片,可以断定这里曾是一处古代城址,俗称“三套城”。据《中国文物地图集・内蒙古自治区分册》记述,红庆河古城可分为外城、内城、和子城。外城墙已不存。内城西墙呈土垄状。子城保存较好,平面呈长方形,长136米,宽130米,城墙夯筑,基宽6~10米,最高处为4.5米,夯层厚5~12厘米。文化层厚1.2~3米。采集有泥质灰陶小口罐、甑残片及陶纺轮、绳纹板瓦、柱础石,“大泉五十”、“五铢”铜钱等。内城北侧约1000平方米范围内发现有厚1米左右的兽骨。这一带捅箭镞很多,有一次就挖出18斤之多,铁的也有,为数不多。红庆河为古代一重要军事、交通要道,是可以肯定的。红庆河处于高原平川地带,直道修建时,地表无需很大改动,遗迹难于寻觅,也在情理之中,依据史念海的观点,一般道路的修筑是和附近的城池有联系的,新筑的道路往往迁就旧有的城池,而新建的城池往往迁就于已有的道路。所以把红庆河作为秦直道由陕西北部进入内蒙古境内的第一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2 掌岗图与秦直道遗址

自红庆河北去,经公尼召和张家湾,便是掌岗图遗址,掌岗图不能与红庆河相比,很少有地表遗物,但这里的直道遗迹,却是人们认识秦直道结构的绝好去处。

掌岗图是伊金霍洛旗内的至高点,海拔1399米。直道遗址从南面的豁口以缓坡状向北延伸,长约300米。掌岗图的秦直道遗迹,从岗顶的豁口以缓坡状向北伸延,距豁口约200米处被雨水冲蚀出一条近10米深的沟壑,把直道遗迹断为南、北两截;截面的填方和铺垫的卵石,都显现得很清晰。现行的一条乡间公路恰好在此拐湾,把拐角斜着直道南截的北端,把南截北端宽约50米的直道路面切去了近一半,并把南截直道东北角约13米宽的一段遗迹,侧悬于现行乡间公路拐角的西北侧,填方和卵石更加醒目。所以,掌岗图遗址,实在是了解秦直道路面结构的难得地点,既有横断面,也有纵剖面,还有斜切面,人们可以从几个不同角度进行观察。沟壑北面一截直道遗迹,路面呈拱形,特别是向北倾斜度较大的一段路面,两侧的水土流失虽然很严重,但依然能捕捉得到直道宽约50米的原型。

3 城梁古城与秦直道遗址

东胜西31公里处的城梁古城址,是鄂尔多斯高原的最高点,海拔1553米。若以此为准划一直线向南北延伸,直北抵包头市,直南到红庆河镇,恰好似鄂尔多斯高原之脊背。城梁古城地表文物散布范围很广,在略呈方形的古建筑台基及其四周,各种陶器残片到处可见,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大型板瓦、筒瓦和铺地用的回纹空心砖、下水管残件。据考证,城梁古城为秦汉时期的行宫遗址。

古城西侧不远处,有一被当地居民称为“古路豁子”的遗址,应是当年“堑山堙谷”形成直道通过小山丘时留下的一个豁口。宽约50米左右。登上豁口东侧据高点,向北极目眺望,一连三个宽窄一致、间距不一的豁口,相连成串。转身向南,又有两个豁口,连同身旁的一个,在数十里之内,一连六个方向一致,宽窄相等而间距不一的豁口,贯通一气,不仅可以看出苏林所说“正南北相直道也”的秦直道雄浑状貌,就连“千古一帝”的秦始皇气吞山河的气势,亦能领略得到。而且更让人触摸到,“堑山堙谷,直通之”的“直”,乃是秦直道最基本的特征。

循城梁遗址所能看到的三豁口,直北而上,途经班家沟、布尔什兔沟、查罕沟、黄石崖渠、黑格尔沟、高头窑、吴四圪堵。沿途属高原丘陵,直道通过每一个山丘时,无不留下一处处“堑山”形成的豁口。豁口南北都保留有长短不一的一段直道路面遗迹。路面宽窄和豁口宽窄一致,均为50米左右。像保尔什兔沟豁口,南北都各有100多米的路面相连。从豁口中的缓坡爬上两侧的山丘上,南北都有相同的豁口收入眼底。身临其境,遥想当年嬴政、蒙恬们那种“堑山堙谷”的气概,令人真有几许敬畏。

4 库布齐沙漠沙漠与秦直道遗址

吴四圪堵再往北就是宽度约15公里的库布齐沙漠。库布齐沙漠的沙丘几乎全部是覆盖在第四纪河流淤积物上,可见,其形成已有200多万年的历史了,其西、北、东三面均以黄河为界,地势南部高,北部低。南部为构造台地,中部为风成沙丘,北部为河漫滩地,总面积约145万公顷,流动沙丘约占61%,形态以沙丘链和格状沙丘为主。驻足于吴四圪堵以北的柳沟边北望,面对茫茫沙海,秦直道的踪迹再难寻觅,库布齐沙漠是秦直道必须穿越的天然屏障。那么,秦直道至此是横穿库布齐沙漠,还是绕一个弓字形的弧线,沿川穿越库布齐沙漠?若是横穿而过,两千多年前的库布齐沙漠有多大,穿越沙漠的直道又是什么面目?如果是沿川而过,工程的难度自然减小,但这条道路又如何解决汛期大队人马通过问题和防御敌军设伏袭击的问题呢?这些谜团亟待解开。

综合红庆河、掌岗图、城梁及以北遗址,可以看出秦直道的修筑以取直为主,“堑山”和“堙谷”的目的都只是为了取直。“堑山”处,形成豁口。开挖豁口的土方顺便推填于低洼处,挖多少填多少,不再另行取土。因此,现存鄂尔多斯高原的秦直道遗迹,南北顺直,南北成波状伸延。

上一篇:会计盈余价值相关性实证研究 下一篇:云计算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