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爱是本和谐为道

时间:2022-07-01 05:09:18

摘要:在传统的教育和教学价值理念指导下,教师的权威被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俗话说:“‘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师徒如父子。”教师在传统的双边教学活动和学生思想教育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即使在今天我们提倡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学生仍作为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和受教育的一方。“师道之不传久矣”,当我们还在感叹的时候,作为学生尊敬的老师也要认真思考,在今天师生之间到底要形成怎样的关系?学生怕老师,老师不相信学生,师生之间的隔阂加大,它已经严重制约了教育和教学活动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友爱;和谐;师生关系

中图分类号:G6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50-0064-0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今天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发展大环境下。这些,都对教学、教育活动的评价标准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班主任老师怎样转变教育观念,科学执教、民主执教?使师生关系得以和谐发展,使二者之间变成平等的关系,变成信任的朋友?

一、朋友就是关心、爱护、尊重、宽容

师生之间关系的和谐发展,教师教育和教学理念的转变是关键,主要的就是要有爱的教育理念播撒。爱迪生说:“教育之于人的灵魂,犹如雕刻之于大理石。”真正的教育时触及人的灵魂的,知识是活的,教育是活的、有灵性的。因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书本知识和已有经验的堆集”。教育本身就意味着:知识、情感、价值的交流、沟通。如果教育未能触及到人的情感和灵魂,未能引起人的情感深处的共鸣,它就不成其为真正的教育。教育是透过人的心灵,你播种的是爱,你收获的一定是更多的爱。你播种的是尊重,你收获得一定是更多的尊重。

二、爱是今天我们教育的核心,爱人、爱自己是人类的一种高级情感,而非仅仅是一种职业素养

我们教师不仅给学生鲜活的知识,更要给予他们爱的教育,促使他们健康成长。只有有爱心的教师才能享受到教育的快乐,才能获得学生的爱,才能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才能成为学生的大朋友。仔细体味,其中意味深长。

1.爱意味着尊重,尊重孩子的感觉,就是尊重事实。孩子的个性是因人而异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可塑性非常大,在心理学上他们都处于“过渡期”,具有他人不可替代的个性,尊重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这里的尊重首先是人的平等,不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是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存在,重视和尊重特别是学生的平等地位,这恰恰是过去的教育被选择性忽视的。真平等一切才能自然,和谐。著名教育家李镇西用这样的一个经历来说明:李老师的班里有位女学生,学习非常努力,成绩却不理想,一次,这个学生迟到了,被他罚在门口反思。等他想起来的时候,她已经站了很久了。学生进来之后,他没有让她坐下,而是在全班学生面前站着读书。后来这个学生因为李老师转入了另一个班。这件事过了很久,他早已忘记了。不久,一个不幸的消息降临:这个学生死了!那天他执意要去参加孩子的追悼会,小女生静静地躺着,一如那天他体罚她时那样的安静。后来他知道,原来这个女孩儿很早身患绝症,可她坚强地活到了现在。小女孩儿临死时,还对她妈妈说:等病好了,请求李老师同意自己回到原来的班上,她离不开班里的同学和李老师。那一刻,李老师感到无地自容。在以后独处的时候,他能感受到有一双眼睛在逼视着自己,让他内心生满歉疚,从此让他懂得了什么是“教育”,懂得了教育要“从关注心灵与触及灵魂开始”,从尊重他人开始,他把这样的感受用心写出来,才有了《爱心与教育》、《走进心灵》、《民主与教育》这样影响到中国教育现状的著作。其实这样的故事每一天都在发生,当我们信誓旦旦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的时候,当我听到人们在议论教师的人格和品质的时候,我在想我们的教育一定出了问题。我时时刻刻在提醒自己:你是一名合格的教师吗?

今天,惩罚的教育是必须的。但是,在平时的教育和教学中,让我时刻警醒自己。即使是惩罚,我们也要适度;即使是惩罚,我们能不能变换一些方式?即使是惩罚,我们能不能让孩子在情感深处感觉到爱心和责任?即使是惩罚,我们能不能让学生愉快地接受?尊重学生,其实也是尊重自己,这才是人性的平等。

2.爱意味着宽容,“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想象学生不犯错误,简直是不可能的。即使是我们成人,也不能保证自己不犯错误,所以教师要学会宽容,特别是班主任教师更要去正确对待和处理我们遇到的问题。这种宽容是长对幼的爱,这种爱是深厚的,让人震撼。曾经在一本书上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男孩儿,不小心把邻居窗上的玻璃打碎了。孩子很害怕,担心被发现、被抓住。但是过了很久,邻居并没有找他。小男孩儿决定弥补自己的错误。小男孩儿攒了几个星期的零用钱,准备为邻居修窗户。他通过一定的渠道把钱交给邻居时,没想到第二天他收到了一袋饼干和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我为你骄傲!”从此,他明白了世间一件宝贵的东西,它叫宽容!在许多年后,他把这个故事记录下来。一个什么样的经历值得作者铭记不忘?教育不在于谆谆教诲,不在于严厉呵斥,而在于要拥有一颗爱心、宽容之心!在惊诧于故事给我们带来的震撼,同时我们也要认真思考人生的哲学。一位优秀教师应该具有怎样的人格魅力,怎样的人文情怀,就是对学生的理解、对学生的宽容、对学生的尊重,接纳学生包括接纳他的缺点。

三、有了爱的教育,使教育充满了柔情,充满了理性,才能使师生的关系更为融洽,更为和谐

只有威严和恨的教育是不可想象的。也只有爱的教育才能使心灵的碰撞迸射出火花,使知识和人格的完善更容易接受和升华。孔子言:“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当教师严以律己,用以身作则的榜样行为作为无声的号令,这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孩子要守时,那首先我要做出表率,来的比孩子早,当我站在教室门口欢迎学生,孩子们都留露出开心的笑脸。当放学时,我在门口和孩子们告别快乐的一天。我用行动告诉孩子们,守时、不迟到,可以得到别人的尊重。所以教师要理解、尊重、关心学生,还要在学习中为他们创设机遇,提供锻炼他们能力的机会,解决学生的忧虑使得他们安心学习。师生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有人说: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尊重换得尊重,爱心赢得爱心,我们用什么样的方式和孩子们相处,我们就会得到我们应得的结果。所以当我因尊重而不断享受着孩子们给我的快乐和成功时。我一直在提醒自己,这是我作为老师所极力去追求的理想和目标。

上一篇:加强品德教学研究提升学生道德品质 下一篇:高校团小组对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