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中考化学推断题

时间:2022-07-01 05:06:59

点击中考化学推断题

推断题是对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它将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和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融予一体,具有知识含量高、考查知识面广、思维能力强、综合性和灵活性兼备等特点。物质推断题是中考的难点。也是中考的传统保留试题,考试题型主要是选择题和填空题,所占分值平均约为试卷总分的10%左右(其中四川眉山12%;辽宁7%;江西7%;南通6%;湖北10%;重庆12%;盐城10%)。仔细分析近几年部分地区的中考化学试卷,不难发现推断题在题目的构思、内容和思维方法等方面都发生了新的变化,现结合2006年部分地区的中考化学试卷中的典型题目,分析不同类型推断命题的新发展,探讨题目的命题意图和解题思路。供同学们参考。

一、推断题常用的突破口

1.以物质的颜色为突破口

(1)常用固体药品的颜色

红色:氧化铁、铜片(粉)、红磷(暗红色)

蓝色:五水硫酸铜、硝酸铜

白色:氯酸钾、氯化钾、氢氧化钠、氧化钙、氢氧化钙、碳酸钠、无水硫酸铜、氧化镁、五氧化二磷、氯化钠

银白色:绝大多数金属为银白色(极细的铁粉为黑色)

黑色:四氧化三铁、二氧化锰、碳粉、铁粉

紫黑色:高锰酸钾

绿色固体:碱式碳酸铜

浅黄色固体:硫粉

(2)常见溶液的颜色

黄色溶液:硫酸铁溶液、氯化铁溶液、硝酸铁溶液(+3价铁的可溶性盐)

蓝色:硫酸铜溶液、氯化铜溶液、硝酸铜溶液(+2价铜的可溶性盐)

(浅)绿色:氯化亚铁、硫酸亚铁、硝酸亚铁(+2价铁的可溶性盐)

紫色:高锰酸钾溶液

(3)常见沉淀的颜色:

白色沉淀:硫酸钡、碳酸钡、氯化银、碳酸银、碳酸钙(其中硫酸钡、氯化银为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

蓝色沉淀:碳酸铜、氢氧化铜

红褐色沉淀:氢氧化铁

(4)可转化的颜色:

2.以物质的性质为突破口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气体:CO2

(2)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NH3

(3)具有刺激性气味的大气污染物:SO2

(4)能使带火星的小木条复燃的气体:O2

(5)与黑色氧化铜反应生成红色物质(铜)的物质,即具有还原性的物质:CO、H2、C

(6)常用的还原剂:CO、H2、C

(7)能使人发生煤气中毒的气体:CO

(8)能导致双目失明的物质:甲醇

(9)误当食盐用于烹饪,使人食物中毒的盐:亚硝酸盐

(10)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BaSO4、AgCl

(11)能与盐酸反应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无色气体(即CO2)的盐是碳酸盐

(12)与氢氧化钠微热,产生具有刺激性气味且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的气体(即NH3)的盐是氨盐

(13)能与硝酸银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的是可溶性的氯化物

(14)能与硝酸钡反应生成不溶于稀硝酸的白色沉淀的是可溶性的硫酸盐

(15)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且变质的是氧化钙、氢氧化钠

(16)具有挥发性的酸:盐酸、硝酸

(17)放在空气中质量增加但不变质的酸: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的酸:浓硫酸)

(18)在空气中易变质的物质:氢氧化钠、氧化钙、氢氧化钙

(19)易潮解的物质:固体氢氧化钠

(20)易发生自燃的是白磷

3.以反应现象为突破口

(1)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产生白色固体的是镁

(2)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且为白色固体的是红磷

(3)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产生黑色固体的是铁

(4)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色(或淡蓝色)火焰的气体是H2、CO、CH4;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的固体物质是硫,在纯净的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的固体是硫

(5)遇水变蓝的固体物质是CuSO4

(6)加热后,有红色物质产生的混合物是氧化铜和碳粉

4.以物质之最为突破口

(1)不含中子的原子:氢原子

(2)宇宙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元素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金属元素为铝

(4)人体内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氧元素

(5)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氮元素

(6)相同状况下密度最小的气体是氢气

(7)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水

(8)形成化合物最多的元素是碳元素

(9)天然形成的最硬的物质是金刚石

(10)最常用的溶剂是水

(11)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是甲烷

5.以物质的用途为突破口

(1)改良酸性土壤的物质:生石灰、熟石灰

(2)配制农药波耳多液的物质:硫酸铜、熟石灰

(3)工业上常用于金属除锈的物质:盐酸、稀硫酸

(4)人体胃液中用于帮助消化的酸:盐酸

(5)透视常用的“钡餐”:硫酸钡

(6)调味用的食盐:氯化钠

(7)工业上常用做洗涤剂的盐:硫酸钠

(8)用于人工降雨的物质:干冰(固体二氧化碳)

二、2006年中考真题例析

(一)对物质成分的鉴定性推断

例1(2006四川眉山考题)有一包白色粉末是由BaCO3、Na2CO3、Na2SO4、CuSO4、BaCl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确定其组成,进行如下实验:

①取少量的粉末,加水溶解,得白色沉淀和无色溶液,过滤;

②向①中的白色沉淀中加大足量稀硝酸,部分沉淀溶解,产生无色气体。

(1)原白色粉末中二定没有___________________;

(2)原白色粉末的可能组成是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剖析:首先要明确沉淀的来源,沉淀可能原来就有,也可能是物质问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其次,要明确沉淀的性质,即沉淀是否溶于稀硝酸,初中阶段所学过的沉淀中,不溶于稀硝酸的沉淀是BaSO4和AgCl;再次,要把握物质的水溶液的颜色(CuSO4溶液是蓝色);最后要熟悉盐与盐之间相互反应的条件,即哪些盐之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根据题意可知:①中的信息为“物质溶于水时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溶

液”,可知白色沉淀可能为原来就有的BaCO3,也可能为Na2CO3和BaCl之间相互反应生成的BaCO3,还可能为Na2SO4与BaCl通过化学反应生成的BaSO4,溶液中不会含有CuSO4,因为含有Cu22+的溶液显蓝色;由②中信息“白色沉淀部分溶于稀硝酸?可知,白色沉淀应为BaCO3和BaS04的混合物。

答案:(1)原白色粉末中一定没有:CuSO4;(2)原白色粉末的可能组成是BaCO3、Na2SO4、BaCl2的混合物,也可能为Na2CO3、Na2SO4、BaCl的混合物,还可能为BaCO3、Na2CO3、Na2SO4、BaCl2组成的混合物。

评析:鉴定是用实验的方法确定物质的组成成分。鉴定性推断题在立意上可谓“源于课本而不拘泥于课本”,它绝不是书本知识的简单再现,而是对课本知识的加工、综合。该类考题常以叙述型推断或框图型推断(构建出实验过程流程图)出现,切入角度新,思考容量大。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结合逆向思维及批判性思维来综合解决问题。

(二)对未知物组成的探究性推断

例2(2006江西考题)A、B、C、D、E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为金属单质,E为非金属单质,图中体现了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反应①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2)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3)写m物质E和B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4)下图转化中产生无色气体E的原因_________。

评析: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未知物,它们的组成可能性也许可知,也许未知。对它们组成的推断需要进行假设,然后在设计的方案中逐步实验,最后做出推理性结论。这类推断题具有一定的情景性、综合性和开放性。解题的关键是抓住典型特征,打开突破口,综合运用反应原理、元素守恒等规律,顺向逆向思维并用。

(三)运用数学思想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例3(2006江苏盐城考题)不纯的NaCl样品中可能含有KCl、MgCl2、NaNO3中的一种或几种。称取.11.7g样品加到水中,得到无色溶液;向其中滴加过量的AgNO3溶液,得到28.7g白色沉淀。则NaCl样品的可能组成有哪些?(有几种情况就填几种,不一定填满4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NaCl、__________;

第二种情况;NaCl、__________;

第三种情况:NaCl、__________;

第四种情况:NaCl、__________。

思路剖析:本题可用极端假设法进行计算。(1)似设NaCl的质量为11.7g,则根据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11.7g氯化钠与过量的AgNO3溶液反应,得到沉淀的质量为28.7g;(2)假设KCI的质量为11.7g,则根据相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计算出11.7g氯化钾与过量的AgNO3溶液反应,得到沉淀的质量为22.5g,22.5g28.7g;NANO3不与AgNO3溶液反应。

答案:(1)MgCl2、KCl;(2)MgCl2、NaNO3;(3)MSCl2、KCl、NaNO3。

评析:定量计算与定性判断相结合是判断物质组成的一种重要方法,在初中化学试题中,从定性分析到定量计算是一种新颖的命题方式,是命题思路的重要突破。

综上所述,《课程标准》中已明确化学中考能力题的考核重点要放在运用化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以及对知识的整体联系等能力上。因而推断题将更加注重知识的综合性,注重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多种思维方式的运用,注重科学探究。因此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除了要加强基础知识的学习,更要训练思维,提高对知识的归纳、整合和重组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的意识和方法,逐步形成迁移和应用能力。

上一篇:人和机器,谁将最终掌控世界 下一篇:阅读理解题的实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