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话陕北剪纸

时间:2022-07-01 02:58:23

趣话陕北剪纸

剪纸,陕北人叫窗花,到底起源于何时,无从考究,但唐以前即出现剪纸,并在3000~5000年前的青铜器的纹样中,就已出现剪纸艺术的对称雏型。陕西榆林市,秦代为天下三十六郡之一的古上郡,汉代为龟兹县。这里是陕北民歌和信天游的源头,也是陕北剪纸的发源地,历史文化积淀尤为深厚。

由巫文化演变而来

陕北人从上古老辈遗留下来就有过年贴窗花的习俗,窗花之名由此而来。信天游中唱道:“养女子要巧的,石榴牡丹冒铰的。”陕北剪纸和陕北信天游一样,是黄土高坡上土生土长的艺术,如果说信天游是表现陕北男子汉的豪迈直爽,那么剪纸就是展示陕北婆姨心灵手巧的最好手段。

据考究,陕北剪纸是由上古流传下来的巫文化发展演变过来的。千百年来,民间流传的抓髻娃娃,作为巫文化的代表在陕北广泛流传,就是一个最有力的证明。

家中人病了请神官前来疗病,用黄纸剪一纸人,将其用火燃为灰置于水碗中,令病人喝下去以此来治疗疾病。比如天大旱,剪一个求雨抓髻娃娃;遇上大雨,则剪一个扫天抓髻娃娃以祈求乌云早散;社会流行疫情,剪个抓髻娃娃贴于门上以保家宅平安。抓髻娃娃在陕北可以说是无处不在,这就是陕北剪纸的根。

这种拿起剪刀就剪,边剪边想、顺势而剪的方法也造就了陕北剪纸的粗犷风格,这种风格经过久远岁月的磨合,逐渐形成了陕北原生态剪纸的理论基础和创作模式。

粗犷型与工细型

陕北剪纸的风格大体分为两类,其一是粗犷型,其二是工细型。粗犷一类的剪纸大部分为老年艺术家剪的各种传统戏剧人物,如白蛇传、三娘教子、八仙故事等;礼教文化有奶婆婆、王祥卧冰、杨妻断发,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故事。这一类形象基本是以戏剧人物来表现的,还有一些是用朴实的农夫形象来表现的,以及巫术中应用的各种形状的抓髻娃娃等都属于粗犷型风格一类的作品。

工细型剪纸的作者一般为大姑娘和小媳妇,她们剪出来的作品用工极其细腻精致,这是衡量一个女性的悟性和心灵手巧的重要因素。所以,能剪一手好窗花的姑娘是很容易被小伙子相中的。

工细型剪纸创作的题材多种多样:有花、鸟、鱼、虫、五谷杂粮、民俗文化等,尤以表现爱情一类的作品较多,如鲤鱼戏莲、鸳鸯戏水、鹭鸶探莲、金鸡戏牡丹、鹰踏兔等。结了婚的小媳妇剪的题材一般多为麒麟送子,生下孩子以后则剪望子成龙、鱼跃龙门,有了事业则剪平生富贵、马上封侯、连升三级等。

剪纸内容面面观

陕北剪纸的寓意性是与家庭的方方面面紧密相连的。剪纸风格的表现形式,则是与其年龄、经历有着紧密的关系。

陕北剪纸的应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在巫文化中,作为陕北人如意之神的抓髻娃娃被普遍应用。作为口诉传承文化,所剪的三娘教子、王祥卧冰等系列剪纸,结合讲解老辈流传的民间故事等,以起到教育子女的作用。作为年轻人传情的信物出现,如剪一对鸳鸯戏水绣在荷包上,或剪一对莲花绣在烟袋上,或剪一对白头翁绣在鞋垫上赠给情人。

还有,冬闲时,则剪一些自己平时喜欢的剪纸作品,所剪内容是随着感情的起伏而变化着,高兴的时候则剪一些喜庆的作品,如莲生贵子、羊羔羔吃奶等,愁苦时则剪一些悲伤的题材,如小白菜、孟姜女哭长城等。

娶媳妇嫁闺女,则要剪各种各样的大红喜字贴在各种不同地方的正中央,再剪一些寓意爱情一类的作品。男方贴于窗子上、门上、家具上和新房的墙上。女方则将这一类的剪纸贴于陪嫁物上面,如箱子、柜子、被子、衣服包包等。所有陪嫁物上都有剪纸,以此来点缀出嫁闺女时的喜庆气氛,因所剪的喜花都是红色的,所以这些剪纸同时还起到了僻邪祈祥的作用。

日常生活中更离不了剪纸。绣花样子要剪,做鞋垫要剪,缝衣服也要先剪个样子然后才照着样式缝制衣服,绣个荷包做个烟袋,都要先剪一个纸样子然后才能做,衣服破了一个洞,用布剪一个小花样缝在破洞处又好看又实用。总之,陕北婆姨所做的针线活儿都离不了剪纸的技法。

过大年贴窗花,是陕北人民几千年流传下来的风俗习惯,是一年一度的重大盛会,也是检验巧手女性的大舞台。表现题材和内容多种多样,各家各户争奇斗艳各展其能,琳琅满目的各种窗花犹如百花园中盛开的鲜花一样,点缀在陕北的土窑洞上,可以说是千古奇观。这也可能就是剪纸的真正源头吧。

神韵与心融合

陕北剪纸,历来深受广大民众所喜爱。一把剪刀,一片小纸,心有所想,剪则随之,剪与纸合,纸与心合,心与意合。一会儿,一件鲜活的作品便跃然掌上。

这种心灵与手交融的艺术,倾注了几千年陕北婆姨的聪明才智,这种艺术不受时间、地域、环境影响,老幼皆可创作,全凭作者对所剪对象的模糊概念,用心用意创造出来的。在造型上,无写生,无透视,无比例,一切皆可。只有意于成形的概念,剪出来好看即可,无拘无束,天马行空,随意而剪即成,这就是陕北剪纸神韵之所在。

原生态创作方法

陕北剪纸的造型,和陕北信天游的创作风格基本是一致的,都属于那种随意而成的原生态创作方法。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

位置概括法。这是陕北剪纸的主要理论之一。陕北婆姨头脑里储存的是先天的纯理性的思维方法,所以在创作剪纸作品中,对某一局部只有原始理性的概念,而不具备写实的具象。如剪一个兔子,头脑里只有一个概念记忆的兔子:两只长耳朵长在头的上方,两只眼睛在头中间,一个有裂缝的嘴巴,身躯下面有四条腿,后面有一个小尾巴,这就是兔子的整体概念。剪的时候各个局部随意安排,这是陕北剪纸的特点之一。

动静结合型。陕北剪纸中,一个身躯可以有两个头或三个头,一个头可以有两个侧面的轮廓和正面的两只眼睛,同样两只眼睛的视点可以不同,一个静坐的姑娘,她的辫子可以无风飞舞起来。这种超现实的理性动静表现形式,也是陕北剪纸的独特表现方法。

完美表现法。这是指在以上的基础上,进行局部的自我美化表现。如全身加丝毛以表现毛的质感,在大结构的面上,剪一些传统纹样或一些先天符号,可剪成极简练的概括,也可以某局部进行变形刻画,如眼睛可以表现为一朵花,鱼身可以表现为水纹,龙爪可以表现为云雾等等,只要看着美又符合所表现物的相关联环就成了。

局部思维法。是指剪纸艺术家在剪的过程中,随着自身思维的不断变化,手中的剪纸作品也随着不断变化,不顾及整体只变化着局部的形象,边想边剪,边剪边想,这是陕北剪纸的又一特点。

超时空全视法。如在表现一只大公鸡时,为表现正义战胜邪恶,在公鸡的身上,剪一些毒物如蝎子、蜘蛛、青蛙、蛇、蜈蚣,表示公鸡已将这五种毒物吃了,民间叫“鸡镇五毒”,用以保护家庭安康、无疾无灾的祥和气氛。表现生育的意境时,可剪一只可爱的兔子,身上再剪一小兔,则证明兔子已身怀有孕。羊身上可以剪一些羊喜欢吃的草叶,也可剪作者喜欢的花、植物、庄稼等。猫身上可以剪一些老鼠来证明猫的捕鼠能力。

如此,房子里的人物都能看得见,肚子里怀有小宝宝也能一目了然,冬夏春秋景色可以同时出现,不受时空现实的拘束,纯任自然。这才是天公造物、举世独一之唯美艺术,这种从外面直接看到内里的表现方式,是民间剪纸所独有的表现方法,各种随心所欲的表现方法极大地开阔了陕北剪纸的视野,也表现了陕北剪纸的深厚底蕴。

陕北剪纸也在创新

陕北剪纸要发展必须创新,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陕北剪纸也迎来发展的大好形势。怎样顺应历史潮流,不断地发展和进步,这是每一个剪纸艺人都要考虑的问题。

近年来,“陕北婆姨剪纸艺术社”在继承传统剪纸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全面提升了陕北剪纸的艺术品位。他们有以下几方面的创新做法:将传统窗花形式,变革为大幅轴画直至巨幅油画,为陕北剪纸走向世界踏出了坚实的第一步;将陕北民歌和信天游作为素材创作,开拓了陕北剪纸领域的新局面;将中国画的诗书印和意境与民间剪纸相结合,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剪纸艺术风格,提升了民间剪纸艺术的欣赏水平。

比如,这些艺人用4年时间,创作了一幅“九边重镇老榆林”的作品,长12.1米,宽1.1米,完全再现了老榆林六百多年的沧桑变化,已申报世界吉尼斯大全。

并且,他们还将肖像技法融入在了剪纸创作中,开创了剪纸艺术走向大雅之堂的第一步,为民间剪纸艺术的发展做出了表率;将剪纸创作成连环画,这在陕北剪纸向纵深发展中,起到了积极作用。

上一篇:宝光寺楹联观赏 下一篇:传统饮食与遗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