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载盛世与“驺虞峙钱”

时间:2022-07-01 02:23:06

驺虞即传说中的古代仁兽,在王道化行、四海升平的时代出现(见于《诗・召南》篇)。

峙与相通,有预备储备之义。《诗・周颂・臣工》中“”乃钱的简化。二词连在一起,可解释为千载盛世在王道的统治下,百姓们准备好了农具,勤力耕作的意思。因此“驺虞峙钱”是一种带有十分吉祥性质的吉语厌胜钱。

自清朝乾嘉以来,泉学昌盛,考据之风大盛,出现了一批造诣很深的钱币学家。但对一些无考钱,如早期厌胜钱(即压胜钱)比较重视,争奇斗异、竞相标榜。著名者有“驺虞峙钱”,当时已称孤品。后原钱已随乾嘉钱币收藏家张叔未殉葬永别人世了。

据马定祥先生批注,驺虞乃神兽名,峙者对立也。该钱系厌胜钱,仅见。原拓存世仅两,丁老未得。实为花钱之首,曾几何时成为些许藏家梦寐以求之品。星转斗移,大珍品驺虞峙钱竟于当今盛世惊现于安徽淮北一偏僻小山村。

那是2011年卯年仲春的一日里,虽倒春留寒,然风传花语,心里像是有一股被能量催促之感。一时即兴,飞车赶赴来到了淮北地区一玩友家中,本不经意间,将其戏玩杂乱放置于杯中,而后将几十枚古币倾巢收授于囊中。经悉心打理,数枚珍罕之品一并闪现在眼帘之下,它们是“驺虞峙钱”、西夏正用珍罕品“大安通宝”(即正样)、元铸首见“长有重宝”(隶书简化书体币)及小平大字“崇祯通宝”背右竖二(均为首见出谱品)和晚清浙江天地会小平钱“天朝通宝”背光素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而述了。

这枚舍驾光临之宝品,可否谓王道盛世驺虞出现了?各路财神爷同佑其神驾到当今收藏之盛世啊!

细观峙钱,其钱字书范果与六朝太平百钱风韵相似。字体篆书顺读,钱直径为2.6厘米,重4.48厘米。铜色偏红,钱体正背面皮壳包浆厚重,除红斑绿锈外,还略显海蓝老坑锈。

据马定祥先生批注,此为无考品类。审定此钱形制类常平五铢钱。背似十六国时之丰货钱,“钱”字始见于魏晋“太平百钱”,应为六朝时物。总言之均为类似而已。

“驺虞峙钱”从泉家文献中定为厌胜钱,似乎已被人们所接受,然考证之难泉学无限。那每一枚精美的古泉里其历史背后,总会有一些美妙的传说。我在想“驺虞峙钱”它的背后何尝没有那不被泉界解答未知的生动故事呢?难道它仅仅就是一种好事者铸造的一类所谓的吉语厌胜钱吗?可否有货泉之意呢?类似唐时的“高昌吉利”泉品和南宋的安抚大使刘光世令铸之“招纳信宝”特殊用途的货泉呢?这仅是个人的假想,因本人才学浅薄,资历有限,只能观钱韵,赏实物。虽钱体老旧却不识庐山真面目,无能定论,因此特将此珍稀品之图照及马定祥批注相关资料公之于众,敬望方家赐正之。

有关元铸“长有重宝”供养钱,又称佛堂供养钱,直径2.3厘米,重4.07克,红铜质。元代宗教十分盛行,佛道尤受朝廷尊尚,这是供养钱盛极的基础。供养钱在元代可谓一枝独秀,但供养钱除官铸外,佛堂出资也可自铸,用于发放给出资施善的信徒们,以特殊钱币的形式,以示谢意和祝福。供养钱整体制作较粗疏、形体偏小、传世不多,后人得之确是一件十分值得品味的事。因此,一并将此简笔隶书小平“长有重宝”佛堂供养钱,供于世人,以飨同好。

(责编:丁丑)

上一篇:如何应对收藏市场中的欺诈行为? 下一篇:闲看秋风乱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