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夜思》应该思一思

时间:2022-07-01 11:53:06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745(2014)04-0187-01

今天,我和孩子们上了一节古诗教学活动《静夜思》,我主要想通过活动让孩子们知道李白是古代著名的诗人,让孩子们通过对《静夜思》这首古诗的学习了解到诗人所表达的思乡之情,并学会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在活动一开始,我用月亮图卡和字卡引出活动,让孩子们说说“看到月亮你想到了什么?”孩子们有的说想到了天空,有的说想到了月球,有的说想到了吃月饼。我又出示了一张古人看月亮的图片,我让孩子们说说这个人和我们有什么不一样,孩子们观察的很仔细,有的说衣服和我们不同,有的说他留有长长的胡须,还有的孩子说图片上的家具和我们现在的不一样,还有一个孩子直接告诉我这个人是李白,她在书上看到过,我就接着这个孩子的话继续给孩子们介绍了李白的背景,告诉孩子们李白是古代著名的诗人,他写有很多的诗,人们称他为“诗仙”。让孩子们了解了李白后,我就提出来问题“你们猜猜李白看着月亮在想什么?”孩子们有的说李白想吃月饼了,有的说李白想看看月亮里有什么………。孩子们说了很多,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谁说得对,我用一段抒情的音乐做背景,给幼儿讲了一个小故事,通过这个小故事让幼儿知道了诗人看着月亮在想什么,也引出诗人写《静夜思》时的心情,接着我就用了教学大书,带着孩子们朗读了一遍古诗,这首古诗很多孩子都会读,然后,我给孩子说诗人想家了,我们要用较慢的速度来朗读这首古诗,才能表达出思乡的感情,之后,我就让孩子们自己举手来朗读,最后,我在大屏幕上放着李白看月亮的图片,配上抒情的音乐,让孩子们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学着李白的样子集体朗诵古诗结束了活动。我发现孩子们知道了李白是一位著名的诗人,也掌握了这首古诗的背景,但是,孩子们不能体会诗人那种思乡之情,在朗读时也没有那种思乡的感情在里面。

活动后,我结合《指南》进行了认真的反思。《指南》中指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交流和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幼儿的语言学习需要相应的社会经验支持,应通过多种活动扩展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语言的内容,增强理解和表达能力。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产生对文字的兴趣。”

我也认真对这次的活动进行了反思,找到了几点不足的地方:

第一、活动教具准备不是很充分。在出示古诗文字时,我觉得大多数孩子是会念这首古诗的,于是,我就只用了教学大书,坐在后面的孩子根本看不见,导致孩子在朗读时没有兴趣。我可以把这首古诗的文字直接放在大屏幕上,让孩子看着文字跟着我来朗读,也可以把孩子朗读时读得快,没有感情的现象控制一下。

第二、对孩子的情感迁移引导不够。在让孩子有感情的朗读古诗时,我只是给孩子们说要用慢一点的速度来读才能体现出感情,由于孩子们现在都是在大人的身边,他们无法体会到诗人离开家人,不能回家的那种思乡之情,所以,孩子们在朗读时都是没有多少感情的。其实,我可以在孩子朗读前,对孩子们进行情感迁移引导,让孩子们想想“如果你们到了很远的一个地方,爸爸妈妈不在你们的身边,你们又不能马上回到爸爸妈妈的身边,你们会是怎样的心情?”让孩子们自己去体会那种伤心,想念,难过的心情,然后,再让孩子们用慢一点,有感情的声音来朗读,那样效果一定会更好的。

第三、在给孩子创设活动意境时,做的不够全面。在活动的最后,我让孩子们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学学图片上李白的姿势来朗读一遍古诗时,很多孩子兴趣不是很浓,并且没有表现出那种姿势、那种意境。后来,我想了想,我可以让幼儿离开自己的座位,去找一扇窗户,引导孩子们去抬着头晃着脑袋在窗户下学着诗人的样子,给孩子们创设那种意境,那样孩子们会更能进入角色,才能更好的进行表演和朗读。

上一篇:我与素质教育 下一篇:145kV GIS的研制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