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脸的价值

时间:2022-07-01 10:29:27

“肖像”画在艺术史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肖像”中的“脸”不仅象征着某种身份特征,同时也最直接的表现人物的内在情感与心理特征以及所蕴藏于肖像背后的社会意识形态与文化因素。

今天,提起肖像画时,脑海中浮现出的不在只是《蒙娜丽莎》。尤其是中国的艺术家们,他们以不拘一格的风格,个性化的画面布局、色彩运用以及独特的艺术内涵对这一历史悠久的绘画题材进行着前所未有的拓展。当西方肖像画在摄影、电脑技术和观念艺术的冲击下而日渐式微的时候,中国的肖像画艺术却以令人瞠目的势头领军中国绘画艺术,更成为各大拍卖会上无可匹敌的赢家和各大展览会的宠儿。

张晓凌:当代肖像画是一项“高难度动作”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生院院长、著名美术史家、批评家

作为一种重要的绘画题材,肖像画是张晓凌一直关注的研究领域,有多篇著述论及。在他的《中国肖像:十年精神史》一书中,他认为,伟大的肖像画作品是作为一种生存象征,作为一个生活的寓言而被创造的,肖像画只有达到了这个高度,才能扩大和延伸画面的意义,才能使肖像画具有观念和思想价值。

BIZMODE:肖像画作为一种古老的绘画品种,在当代有哪些变化?

张晓凌:早期的古典写实主义之作,多是王公贵族的画像,那时候描摹一个人物的画像、表现其生活状态是其目的;而当代,肖像画进入了一个表现性更强的时代,构图、人物的丰富性上都发生了很多改变,加上了更多表现性元素,比如将人物放置在一个现实的生活场景中,绘画语言上也有写意、抽象、表现等多元化的表现方式。

在当代绘画中,传统意义上的肖像绘画已经成为历史。今天我们再谈“肖像画”,实际上是谈一种艺术样式,它是通过一个具体人物进行创作,对形似的追求下降,而更重要的目的是展现人物精神和心理状态,或是表达创作者的观念。

BIZMODE:现在,中国肖像画的创作情况如何?

张晓凌:自80年代以来,中国肖像画的创作十分活跃,作品数量众多,表现方式呈现多元化的特点。比如,在西方已经很少使用的古典写实主义表现手法,中国的艺术家们将其恢复起来,并进行了改造。其他的绘画风格,如抽象主义、立体派、印象主义也被艺术家们所运用。中国画所擅长的写意风格、全新的电脑技术也在肖像画的创作中得到使用,这都为中国的肖像画创作带来新的表现力。

BIZMODE:形象的逼真已经不是评价一幅肖像画的标准,那么究竟如何来看待一幅肖像画的水准高下?

张晓凌:当代的肖像画已经不再是一种简单的再现式绘画。由画面形象所反映的时代特征、社会状态和人的精神状态,成为更能打动我们的地方。从这些内涵中也能体会出创作者的思考和观念。所以,今天的肖像画已经不再是一种基础性的绘画题材,而成为一个“高难度动作”,只有具有足够智慧的艺术家才能画好肖像画。

BIZMODE:肖像画长久以来受到收藏者追捧的原因是什么?

张晓凌:首先,从形式上看,肖像画具有朴实性,易被大多数人所接受。其次,从创作角度来看,肖像画作为一个绘画题材会一直存在,因为艺术家习惯于通过不同的人物形象来表达自己。人与人的交流,是艺术创作的重要途径。摄影术发明后,很多人认为肖像画会从此消亡,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因为机械创造的东西永远比不上通过手创作出来的作品更更感动人――手跟脑、心相连,经过思考、投入感情的创作不是简单操纵一下开关能够比拟的。

当然,肖像画的呈现的方式会不断发生变化。

杨飞云:题材局限是创作的拓展力

著名画家,以古典写实派肖像画著称,中国艺术研究院教授

杨飞云被称为中国现代油画界的扛鼎人物,他的肖像画以纯净率真和古典主义的典雅而著称。有人认为他的画严格说来并不在“当代艺术”的范围之内,但他对此不以为意。如他所言,绘画风格是艺术家个人的天性、喜好、趣味、知识积累等决定的,它本身无所谓好坏,仅仅是特征而已。他大约每年创作4~5幅作品,可以说每一件作品都是他的心血之作。

BIZMODE:在当代的中国肖像画画家中,古典写实的创作方式会不会成为艺术家进行创作的限制?

杨飞云:与其他绘画题材或表现方式相比,古典主义的确有很多限制。比如画得不像被画者或者结构布局出现问题,都会让作品显得很别扭――而画一棵树、一片云则不会表现得这么明显。

但是,肖像画也有它的好处:全凭想象力创作的人往往在几幅作品之后就会出现重复,但是画人即使画一万个也不会雷同。――从形象的区别度和丰富性来看,肖像画其实有更大的发挥空间。

BIZMODE:与表现主义或抽象主义的作品相比,古典主义风格的肖像画如何表达创作者的观念?

杨飞云:事实上,现代的肖像画大多数都只是将其作为一种艺术方式,通过这一题材表现的是画家的审美、情感或表现某一个主题。比如,我画一个身在自然风景中的女孩,它的主题也许没有多么深刻,但表现了一种审美艺术家的个性、审美体验。通过选择合适的模特,艺术家可以将不同的情感或人生体验注入作品中,甚至比完全自由创作的作品更具有表现力和力度。比如,看一位沧桑的老人形象所体验到的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感悟的也许比看一幅抽象作品来得更确切和深刻。

从这个角度讲,肖像画对创作是一种拓展而不是局限。因为,很多时候如果你没看到某个人,你不会动那样的感情,有那样的“画意”。虽然这种感情或体验式你本身已经具有的,但只有当你碰到这个人,那种感情或体验才被激发、诱导出来,成为创作上的启发点。这是单靠自己想象做不到的。

祁志龙:创作,超越日常化

著名画家,当代艺术的先导艺术家之一

祁志龙这样归纳自己的艺术创作思路:“我表现的始终是新与旧的结合,这一点始终没有变。”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消费形象”,到九十年代中开始的“中国姑娘”,再到今天的青春少女,他通过人物与背景、神态与服饰的对比准确而细腻地表现着这一主题。他习惯于选择美女模特模仿自己记忆中的女性形象,细腻的笔触和明亮、艳丽的色彩是其标志性的画面特征。

BIZMODE:原型――模特对于肖像画的创作的意义究竟有多少?

祁志龙:模特就像是胚子,如果胚子不好,那么根据胚子画出的画怎么会好?尽管当代的肖像画对形似的追求不像从前,很多时候艺术家们也会根据的需要对形象进行改动,但是模特仍然有重要的作用。

BIZMODE:模特的形象有多大程度会体现到肖像画中?

祁志龙:每个模特给创作者的触动都会不同,有的的容貌,有的是神态或心理上的某个特征。创作者往往会将一个人身上最能打动他的那一部分放到自己的作品中。

画肖像画时,创作者面对的模特通常呈现的神态都是日常化的,但在艺术作品要体现的是超越日常的。所以,在绘画的过程中就需要艺术家寻找这种超越的可能性。就我自己的创作而言,大部分作品从照片变成绘画都要做改动,比如五官的调整、表情神态的重新设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画面形象可以看上去更舒服、完美,同时提高画面的审美感受,使人物形象得到提升。

BIZMODE:肖像画为何吸引如此多的艺术家进行创作?

祁志龙:人的面部是人体最重要的部位,人体的其他部分可以说都是功能性的,彼此差异不大;而脸则具有一种区别性,人的性格、情绪都通过面部来表达。

从创作或者观赏角度来看,人脸是具有时代性的――每个时代人们所公认的“美”的标准不同,人的表情具有时代特征,有研究表现人的骨骼也具有时代性的特征。画肖像画实际上正是通过人来表现这一切。所以,从古到今,肖像画一直是有表现力的一个题材。

许宇:收藏只看个人趣味

北京前波画廊总监

在前波画廊的会客厅里,摆放着几幅肖像画作品,用单色油画颜料画出记忆中的儿童形象,然后以水滴模糊整个画面,渲染出一种模糊、陌生的效果。――这是年初由许宇策划的《Blog It:新的新浪潮》艺术展的展出作品。作为一家关注前卫、实验艺术的画廊,前波画廊对那些在绘画技巧和表现力具有创新性的作品始终给予高度的关注。

BIZMODE:中国肖像画最近几年来的市场表现如何?

许宇:从一个广义的肖像画角度来看,中国肖像画最近几年的市场表现可称得上是火爆。无论从作品数量还是拍卖价格上都有着不俗的表现。

BIZMODE:是什么原因使得肖像题材如此受到市场追捧?

许宇:肖像画的表现对象很容易被人们接受,是一种雅俗共赏的绘画题材。因此,中国很多艺术家都在进行相关的创作,包括现在一些一线的艺术家也都有过肖像画创作的经历。同时,跟其他题材相比,肖像画更容易将东方、中国特色的元素融入其中,从而被市场所辨识。

BIZMODE:中国肖像画的发展脉络是怎样的?

许宇:早期是玩世现实主义盛行,比如方力钧早期的光头人形象;之后,艳俗风格也曾经红极一时;再之后是以张晓刚为代表的偏向卡通风格的作品;刘小东体现弗洛伊德理论的作品,以及学院走出来的艺术家的作品随后也得到很高的关注度。

BIZMODE:从画廊运营经验来看,什么样的肖像画作品最受市场关注?

许宇:绘画语言有突破,与时代变化、一代人的生活状态结合比较紧密的作品是我们所欣赏的。当代绘画语言丰富多样,所以最关键的在于艺术家的创新和突破,而不是跟风。要特别注意的是,目前在国内被很多人认为是“实验”的东西,其实在国外已经发展得比较成熟。通过学习和交流,中国的艺术家们可以独辟蹊径,创作出代表个人特点的作品来。

从我的角度来看,古典主义绘画也需要有更多的革新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比如约翰•柯林(John Currin)的作品,就是将西方古典主义的绘画技巧与现代表现方式结合,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

BIZMODE:如何选择肖像画作为收藏或投资?

许宇:在选择肖像画作为收藏或投资时,我的建议是不要考虑绘画风格,而是从个人趣味出发。因为从西方成熟市场来看,一段时间内绘画风格的变化很快,而且有明显的交替,但这种变化和更替在中国则更复杂,如果没有非常专业的背景,很难准确把握。而从个人趣味出发,比如你喜欢卡通风格的、古典写实的,或者是喜欢某一位画家的作品,从这样的角度出发,就可以避免风险,并且积累丰富的作品。

王晶

北京半球国际文化交流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

采访王晶时,半球国际与意大利佩鲁贾、翁布里亚大区等联合举办的“意大利翁布里亚大区现代艺术作品展”及“艺术品与艺术家的交流”展览刚在798艺术区开幕。通过在意大利和法国的广泛合作资源,促进中国与意大利、法国等地的文化艺术交流是王晶倾力的事业。去年5月他们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成功举办了“中国在你身边”的中国现代艺术家展。

BIZMODE:根据您的了解,意大利、法国等地的当代肖像画创作的现状如何?

王晶:总体来看,西方的肖像画现在处于衰退的过程中。经过文艺复兴的发展,肖像画在欧洲达到了一个顶峰,涌现出一大批优秀艺术家和作品。这个高峰时今天西方的艺术家难以跨越的。同时,欧洲的艺术态度倾向于保守,现代主义时期的风格流派虽然得到了延续,但欧洲在艺术上更倾向于继承传统,所以这样的创作虽然仍在继续,但得不到足够的展示机会,也缺乏佳作。与中国的活跃相反,意大利和法国等国的肖像画创作近几十年来一直低迷,也没有出现令人印象深刻的作品。

这次我们的画展也能说明一些问题:这次一共展出的二十五幅意大利油画作品中,有十六幅作品是意大利翁布里亚的顶级艺术家的作品,九幅是佩鲁贾市政艺术馆收藏作品。但这中间没有一幅是肖像画。

BIZMODE:哪些作品是你们乐于向欧洲推荐的?

王晶:中国艺术家在绘画风格、内容和表现方式上十分具有创新性,这是我们所欢迎的。很多中国的艺术家将中国画的风格、颜料运用到创作中,同时又吸收西方艺术的精华,这些元素的融合带给我们也独特的感受和触动。在欧洲的推广中,这些作品也赢得了充分的肯定。

BIZMODE:欧洲对中国肖像画的收藏情况如何?

王晶:在价位方面,海外尤其是欧洲国家对中国肖像画的收藏分为几个阶梯:普通的个人收藏者通常收藏价位在2000~5000欧元的作品;博物馆、画廊、艺术协会、大的企业机构收藏的作品多在5000欧元以上。

在内容方面,最近几年欧洲市场最受追捧的作品,都是那些能够反映中国历史变迁、社会发展和社会心态的作品。中国经济的发展使欧洲乐于了解中国的方方面面,而肖像画正可以提供他们这样的媒介。

采访手记:定制画像的距离有多远?

如今,当肖像画越来越失去其本初的功能(即描摹人像的客观记录功能),而日益成为画家们的艺术表达的载体时,有人却希望能够重温肖像画曾经的定制传统:请一位画家为自己画像。

肖像画定制有着悠久的历史。很多艺术史上留名的绘画大师几乎都曾接受这样的订单。定画者订购合同写得也是非常清晰,包括使用何种颜料、何种规格、何种画框、表现某个场景、何时交付作品等。甚至有的定制者还会在明确的要求之外暗示一些隐秘的意愿,艺术家们要顺利“交单”,还要细心去倾听他们的话外之音,并满足他们。

尽管现今的摄影术十分发达,社会名流仍喜欢请艺术家为其画肖像画。研究艺术的专家解释说:“人与人交流,最重要是用手创作出来的东西,而不是机械或技术。比如,拍一张相片是不会让人感动,而用手绘画出来的作品则具有这样的能量。”

肖像画定制模式目前在国内的发展面临种种难题。

首先,对于中国的艺术家而言,要接受这种看上去过于商业化的方式还需要时间。在北京的艺术区,可以听到某位艺术家为朋友或已经成为朋友的收藏家画一幅肖像画,但这更多是一种友情的馈赠,而不含直接的利益关系。

为艺术,还是为商业?这两者往往会被人们当作完全对立的两面来看待,在中国尤其如此。相应地,中国的需方――画像的买主还在培育中。他们的艺术鉴赏力也需要逐步提升,当他们能够真正以一种尊重艺术、热爱艺术的态度来对待艺术创作,相信艺术家们对其创作的目的性会少一分质疑。“中国缺乏这样的传统,所以对中国的艺术家而言,接受定制似乎是自贬身价,毕竟画肖像画不如自由创作那样随意。”一位艺术界人士表示。

其次,当代的肖像画在绘画语言上更丰富多样,而肖像画定制更多倾向于古典写实主义,这就要求艺术家要有过硬的绘画功底。在古典写实主义已经成为传统的今天,这也成为一道不低的门槛。

另外,充当艺术品和艺术家经纪的画廊对定制模式也讳莫如深。作为连接供求双方的桥梁,画廊或许不会讳言投资与收益,但如果有人想通过他们来请艺术家为其画像,他们通常都会回避,或让双方自行商洽。尽管从本质上来看,这与客户直接购买艺术家画作没有太多不同,但过程的差别仍是画廊有所顾忌的――毕竟,在目前情况下,这对画廊的专业性、艺术以及学术高度仍是某种意义上的降低。

“在我接触的客户中,的确有人希望请艺术家为他画像,通常我会让他们自己与艺术家交流。”一位画商说,“但是,随着大环境的变化,定制画像会变成一种趋势。”

上一篇:纽约市CEO布隆伯格 下一篇:最纯净的奢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