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措并举降低医院运营成本

时间:2022-07-01 05:30:58

多措并举降低医院运营成本

摘 要:通过制定医院成本控制的各项措施,实现医院成本管理与预算管理、医院绩效考核管理、内部控制管理的有机结合。通过不断优化医院医疗收入结构,转变医疗收入增长方式,降低运营成本,旨在提升医院成本控制管理水平,提升医院经济效益。

关键词:运营成本 内部控制 绩效考核 预算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08-249-02

有效降低医院运营成本能够极大提高医院的经济效益,从而医院获得人才培养的充分资金投入,在医疗技术水平持续提升的前提下,增强医院规模扩张能力;通过不断降低医院运营成本,医院可以不断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而得以生存发展,以质优价廉的医疗服务吸引更多的病人来源,大大提高医院市场占有率,使医院在取得良好社会效益的同时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从而使医院步入良性循环发展的快车道。本文结合医院预算管理、绩效管理、内部控制管理分析医疗成本控制途径并提出医院成本控制的建议。

一、合理控制人员经费支出的增长

人员经费支出是医院医疗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它的控制与管理,是我们控制医院运营成本的重要措施之一。

(一)人员经费支出的预算控制

全部人员经费支出应严格控制在预算收入的30%以内,人员经费支出比率是反映医院人员配备的合理性和薪酬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比率应控制在25%左右。可以将人员经费与药品费用统筹考虑,两者支出合计控制在医院医疗成本的70%,药占比降低时,人员经费增加,药占比提高时,人员经费减少,将药占比作为人员经费发放的参照物,是一种灵活有效的预算方式。

(二)完善科室成本核算与绩效考核,控制人员经费支出

1.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中医院负担的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都计算在科室人员费用,纳入科室成本进行科室全成本核算,完善科室成本归集范畴。

2.临床科室绩效考核财务纬度KPI指标设置科室人均业务收入、科室人均结余、科室人均出院人数、科室人均门诊量考核指标,以全院各临床科室为平均值或本科室上年度实际完成值为标准,高于标准值本项指标得分高于标准分,低于扣分。突出人均创收、人均劳动量绩效考核分值,从而有效地提高医疗人员的工作效率,杜绝吃空饷人员,降低科室人员数量。

3.科学设岗,建立护理人员岗位流动机制。临床科室依据科室床位数科学设置医护人数,医技科室根据工作件次科学设置工作人员,职能后勤科室人员依据工作职责设置。护理人员可以建立相对的岗位流动机制,当某科室工作量进入“旺季”时,则从“淡季”的科室派出护理人员。例如,4-5月普外科、妇科由于择期手术的病人急剧增长,进入工作旺季,而此时工作量较少的呼吸内科、心血管内科护理人员就可以进行流动支援。

二、降低医院医疗收入药占比、合理控制卫生材料支出

降低医疗收入药占比、耗占比,提高治疗手术、医技检查类收入比例,优化医院收入结构,转变医院收入增长方式,是医院管理者面对的重大课题,可以依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转变医院收入增长方式的途径和医疗收入结构的目标。

(一)建立医院及各科室药占比、耗占比预算指标

1.为实现不断降低医院运营成本的目的,参考医院以前年度医疗收入结构,本着逐步降低药品收入、卫生材料收入占比,提高手术治疗收入、检查收入占比的原则,制定医院药占比、耗占比预算指标。

2.制定各临床科室医疗收入结构绩效考核指标。为保证医院医疗收入结构年度预算目标的实现,参考医院治疗手术收入、检查收入占医疗收入比例预算增幅预算,药品、材料收入降幅预算,对最近三年来每个临床科室收入结构进行分析,分别制定出各临床科室医疗收入结构药占比指标、卫生材料收入比例指标KPI;以最近三年来医院各医技科室收支结构为基础,充分考量由于医学技术发展开展新业务新技术对科室收支收入结构造成的影响,分别制定各医技科室卫生材料收支比绩效考核KPI指标。

(二)实施卫生材料支出绩效考核KPI控制

医院绩效办根据科室绩效考核KPI,对各临床科室按月进行科室药占比、耗占比KPI的考核,对各医技科室进行科室收支控制指标的考核,考核结果计入绩效考核财务维度结果,与内部流程、患者、学习与成长纬度考核结果汇总,直接应用于科室人员绩效、奖励性工资的发放。

(三)实施卫生材料二级库控制

临床科室、医技科室使用的能单独计费的各类卫生材料,依据各科室每周合理耗用数量,分别制定各科室各品种常用卫生材料安全库存定额,器械仓库按照HIS提供的各科室常用卫生材料上周实际计费数量,补充各类卫生材料科室二级库存。

三、实施科室全成本核算,严格控制其他费用,加强审批审计力度

(一)明确成本责任主体

对医院在日常工作中发生的办公费、印刷费、咨询费等科室间接成本,应采取科学的分摊方法计入科室支出,对科室发生的各项直接成本应及时、完整准确地计入科室成本,实施科室全成本核算。成本支出的核算重点是科室变动成本中的可控成本。

(二)加大医院维修维护费的审批、审计力度

1.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医院专业设备、房屋建筑物维修、网络信息系统运行维护费近几年来呈现快速的增长态势,由于医院普遍缺乏基建等相关技术的专家,对维修维护费的审计监督力度不够,导致维修维护费成为医院成本控制的难点。因此,应当严格医院维修维护费的审批,实施严格的授权审批制度及费用发生的必要性分析。

2.加强财务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内部审计人员必须由基建等专业的专家组成,积极培训内部审计人员,提高专业技能,对维修维护类支出项目实施严格的过程审计,对专业性很强的维修维护项目,可以聘请社会审计人员参加。

四、建立健全医院内部控制制度,降低医院运营成本

(一)制定业务支出内部控制制度

1.建立健全支出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确保支出的申请与审批、审批与执行、执行与审核、审核与付款结算等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合理设置岗位,加强制约和监督。

2.各项支出要符合国家有关财经法规制度。严格按照医院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确认、核算支出。

3.健全支出的申请、审批、审核、支付等管理制度,明确支出审批权限、责任和相关控制措施。审批人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审批,严禁无审批支出。建立重大支出集体决策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避免投资决策失误损失。

4.加强支出的审核控制。完善支出凭证控制手续和核算控制制度,及时编制支出凭证,保证核算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

(二)实施药品、库存物资的内部控制

1.实行药品、库存物资采购预算控制。医院药剂科、器械科、后勤部门依据往年医院各类物资的实际支出品种、数量、金额,结合医院发展计划,科学制定本年度采购预算,采购预算要求既能保障医院医疗正常工作的开展,又不至于产生物资的积压与闲置,尽可能减少流动资金的沉淀。

2.完善各类物资的采购审批控制。采购计划严格按照本年度采购预算进行科学分解执行,属于本年度预算范围内的采购计划,由使用科室填写《请购单》,采购人员编制采购计划后,经分管领导批准后执行;超出本年度预算范围的特殊采购计划,由申请科室提出其发生的必然性和合理性的采购申请,交采购科室审核,报经院务会集体研究决定。

3.最佳库存定额和采购经济批量控制。依据供应期天数与日均需要量制定各类、各品种物资的库存定额,减少卫生材料的资金占用;依据库存定额、实际库存数量、采购频率制定合理的经济进货批量(单次采购量)作为采购计划的依据,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4.加强卫生材料的验收入库控制。物资采购的验收实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制度,由科室采购、保管人员、会计人员共同进行,以加强监督,明确责任,保证所采购物资品种、数量符合采购计划、采购合同的要求,质量符合有关规定。采购物资经验收合格,仓库管理人员应及时进行入库账务处理。

5.严格业务流程控制。仓库管理人员应规范各类物资的管理流程,对入库物资、出库物资及时进行账务处理,体现物资账面的准确性,保证账实相符,同时为盘点工作提供良好的基础;严格执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限制接触制度,仓库保管人员不接触物资账,会计人员不接触实际物资。

6.实施财产保全控制,严格执行保管人员岗位责任制,若因保管不当出现的物资盘亏或损坏追究保管人员个人责任。

7.实施定期盘点核对控制。仓库保管人员每月对各类卫生材料进行定期盘点,医院财务科、审计科、监察室组织相关人员根据实际情况对器械仓库库存卫生材料及科室二级仓库定期进行清查,并编制盘点表,查找盘亏原因,经过批准后及时进行账务处理,提高医院资金使用效益。

将医院成本管理与绩效管理、内部控制、预算管理实现有机结合,多措并举,统筹兼顾,形成全方位、制度化的成本控制体系,对于充分发挥医院财务管理的职能,积极推动财务职能由记账向控制转变具有深刻而长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夏文婷.论如何加强医院内部控制管理.财经界(学术版),2011

[2]梁云霞.如何健全和落实医院内部控制.现代经济信息,2014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财务科 山东济南 250132)

[作者简介:赵焕,经济师,主要研究方向:医院财务管理、医院绩效考核。]

(责编:贾伟)

上一篇:新兴养老服务模式的兴起、发展与展望 下一篇:话说音乐剧的“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