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学社会实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时间:2022-07-01 05:27:11

谈中学社会实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摘要:加强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和培养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生社会实践是很好地践行载体和平台,本文分析了融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在中学社会实践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对策。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中学生社会实践;融入;`行

中图分类号:G63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2-0040-0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从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从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形成了一整套成体系的价值观。这24个字深刻地反映了国家目标、社会取向、个人准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对中华文化优秀传统的继承,是整合社会力量、凝聚社会共识、解决和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思想工具。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强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和培养,有利于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广大中学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义务。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生社会实践的必要性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实践的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最核心、最重要的价值原则与价值信仰的高度凝练。社会实践的开展需要一定的价值引导和规范,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中学生社会实践中,有利于促进中学生更好更快地领会和认同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有利于促进中学生形成对核心价值观的崇高信念及对社会主义制度的忠诚。在社会实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交叉融合的内在关系。一方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社会活动包括中学生社会实践具有价值导向功能,在它的高影响力下能将中学生实践精神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和境界,催进实践精神在中学生中得以广泛传播与延续,促使中学生的精神面貌产生新的飞跃;另一方面,中学生社会实践也深刻地反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质内涵,社会实践中的社会性、参与性和价值性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一定的内在逻辑联系,开展社会实践将有力地促进中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确立。传统的过分重视课堂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的单向传授而忽视社会实践的环节,使学生脱离了社会的接触,降低了在实践中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忽视了在社会实践中对价值观的感知和认同。因此,组织和引导学生走出课堂,进入社会置身于广阔的社会大背景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了解、实践、思考、再实践,去认识社会、掌握真理、学会本领、增强知识,获取丰富的感性经验以实现理性认识的巩固和升华。

2.社会实践更好地促进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树立。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关系到民族的命运和国家的前途,关系到每个公民的价值取向,应该从小抓起,从教育入手,而且要贯穿于国民教育的全过程。人不学,不知义。做什么人,立什么志,具备什么样的道德素养,拥有什么样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是关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国民教育的基本任务,没有这样的价值观作为教育的主导,就不可能培育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深入教育各个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每个环节。中学生社会实践是教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是在实践中,树立学生正确的荣辱观、价值观、是非观的重要平台,必须在实践中强化中学生的价值观教育和培养,才能立德树人,达到教育的应有效果。

3.社会实践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载体。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相结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中学生有其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在教育活动中,需要课堂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实践平台和有效载体感知、认知,才能使学生将课堂的理论灌输不断深化和内化。社会实践是中学生通过实践的活动开展,进而更好地认识社会、了解国情,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提高素质、奉献社会、培养品格、锻炼毅力,在生动的社会现实、形象感人的典型事例中,将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进一步植根于心灵,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实践的可行性

1.两者之间实现目的上的一致性。中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价值目标在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中学生社会实践是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等多样化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在实践中了解国情、了解社会,促进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社会责任感等多方面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发展,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社会意识的能力,形成负责任的社会观念和基本的服务社会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因此,在价值目标上,两者存在一致性。

2.两者之间价值理念上的共融性。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青少年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提高青少年综合素质为宗旨,以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精神为目标,在社会实践中,能不断地提升中学生的道德情感和实践能力,完善学生的人格。中学生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通过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促使学生知荣明耻,明辨善恶美丑,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因此,两者之间在价值理念上有共融性。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学生社会实践的路径

1.创造良好的融入文化氛围。创造良好的融入文化氛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其一,要强化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宣传教育。加强中学生奉献精神的教育培育,可以设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理论教学课程,增强社会实践活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学习体悟,从而达到社会实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合。其二,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系统研究,形成研究成果,进而有效指导社会实践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的有效融合。再者,扩展和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实践服务的范围和服务领域。使服务范围广泛化、服务领域多样化,达到中学生实现自我价值与实现社会价值的有机结合。

2.建立健全融入制度体系。在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上,要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集中与分散相结合,既要“点”上集中,又要“面”上拓展;坚持短期实践经常化,长期实践固定化,坚持专业实践与一般服务相结合;坚持假期实践活动与日常实践活动相结合,实现社会实践的最大成效。在社会实践中,实施以专业涉及领域为实践拓展空间,以规范的科研项目为内容,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监督和管理,使中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实际应用能力。强化有关部门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意识,构建和完善分工明确、措施得力的组织体系,形成统筹规划、统一协调的协调机制,制定系统完善、保障有力的制度体系。

3.创新融入活动实践内容。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导向下,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实践活动实践内容进行创新。首先,要创新活动方式和方法。针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实践活动的内涵特殊性和重要性,开展适应中学生自身特点,选好有利于中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成长成才的实践活动项目,对于好的活动项目进行固化。其次,要对融入的活动方案进行创新。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实践活动方案,各校要针对自身特点,分析活动形式拟定好科学的活动实施方案。再次,积极借鉴国外优秀的实践活动内容的案例。对于国外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融入适合本土的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由于人员素质与技术的相对较强,服务活动范围已经扩大到除了社会保障方面以外,他们起步较早,这就为国内社会实践提供了大量的学习经验和借鉴案例。

参考文献:

[1]党的十文件汇编[M],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2012.

[2]戴木才.中国特色核心价值观的传统、现实与前景[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2001.

[3]刘芳,黄涛.寓德育教育于社会实践活动中之我见[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1,(02).

[4]曾艳.华师一附中社会实践活动德育效应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1.

上一篇:生物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探索 下一篇:利用“拆分法”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