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探《电工基础》教学过程

时间:2022-06-30 10:12:32

初探《电工基础》教学过程

摘要:目前学校的生源文化基础普遍薄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创新能力缺乏。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难以全面掌握,导致技能水平不强,技术革新能力欠缺,这与社会需求格格不入。

关键词:疑;探;导;练

在中等职业学校中,《电工基础》是电工电子、机电类专业入门基础课程,是进一步学习其他技术课和专业课的奠基石。它们是抽象性、实验性、专业性和实用性较强的课程,而中职学生普遍基础差,学习主动性较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感到:原理枯燥难懂,操作深奥,于是厌学、畏难情绪油然而生。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有:课堂上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欠缺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没有让学生懂得学习,乐于学习。

随着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引入,专业课教学模式已有所改进,但基本上没有摆脱“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记”的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成为知识的“接受器”。为突出培养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我认为应在课堂教学中营造—个“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学会学习;以教师为主导,重视培养自学能力”的教学环境,其过程可概括为四个字“疑、探、导、练”。

“疑”即为质疑。教师创设问题和探索情境,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启动思维的开端。古人云:“学则须疑”。有疑才有问,怀疑是发现、设想、思考的动力,创新的前提。爱因斯坦说得好“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中职学生虽然文化基础薄弱,自控能力差,但有偏好动手探究,寻求刺激冒险,爱表现的特点,所以启发学生发现疑点、提出矛盾、提出问题,要比学生按照教师的思路提出难题更为可贵。电工基础课一般通过举证电类自然现象、生活现象,观察实验现象,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使思维活跃,开拓起来,无拘无束,充分发挥才智,自觉地积极地投入到创新的探究之中。例如,在教授《电工学》中有关磁场性质的课时,可用实物演示或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媒体设计实验过程:(1)磁铁靠近大头针和小木杆;(2)通电与不通电导体周围放杂乱无章铁屑;(3)直线电流、环形电流产生磁场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磁场力作用;(4)切割磁力线时产生感生电动势和感生电流;(5)发电机产生电;(6)旋转磁场带动鼠笼型转子旋转等等。

“探”即探究。给学生留一个空间,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判断等方法去积极进行探索、去思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一环节。要求教师为学生准备好有结构的实验材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有兴趣地自主地开展、观察实验,引导学生动手动脑,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找规律、概括特点,引导学生走自行探求解决问题的道路。一般可先提出启发性问题,从验证实验人手,然后逐步放手让学生进行探究实验设计,教师用简笔画的形式记录下学生的实验步骤和观看到的现象。

“导”即导学。实际上,导学是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当中的,它包括导察、导思、导议、导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现象的设置、观察的方向、问题的提出、解决的思路、讨论的主题、问题的解决、操练的步骤等等,教师都要精心设计。教学中教师要特别注意发现和呵护。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提出错误观点的同学,不要一棍子打死,要采用适当的教学语言及时“点拨”和“引导”,帮学生分析其错误的根源,纠正错误,让其他学生引以为戒,这样学生记忆会更深刻。

“练”即练习。练习是一个反复使学生养成习惯,发展创造性学习与思维能力的教学过程。俗话说:“师傅引进门,修行在自身”。老师在课堂上主要是把方法传给学生,掌握好与不好,关键在学生本人,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后设法让学生多练、多实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及时检测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根据检测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制订补救措施。因此“练”是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环,既使学生积极思维,增强能力,当堂巩固知识,又能及时发现问题,对症下药。

总而言之,教学中应充分体现“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教学原则。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表现为:学生自学生疑探索质疑合作释疑拓展创新。教师的导向作用表现为:教师激发引导信息反馈点拨指导启迪创造。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内在动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从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懂得学习,乐于学习。

上一篇:浅谈对体育后进生的教育 下一篇:试析中职语文文言文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