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模式对于智能手机设计中的思考

时间:2022-06-30 08:58:03

“苹果”模式对于智能手机设计中的思考

摘 要:着重分析“苹果”模式中的一些值得学习的产品设计以及好的设计策略,对于国产智能手机未来发展的一些启发。

关键词:创新;可持续性发展;设计策略

0 前言

在人类社会中,人与人的信息沟通必不可少,信息的传递从来没有被忽略过,从原始时代的费时费事,到现在的轻松简单,信息传递效率的不断提高促进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时,经济发展必然促进科技的不断进步,从而带动信息工具的不断提升和普及。因此,在信息高速化时代,个人移动通讯工具注定要成为人与人社会交往最重要的工具之一,从开始的功能简单的通话,短信,拍照,到现在的智能多功能,使用智能手机的人群将越来越多,进入到2014年,个人移动手机用户在不断创新高,其中智能手机的用户比例也不断提高,每年的新手机消费也在几千万部,这个市场将会变得越来越被重视,苹果手机产品的巨大成功就是证明。这也使得全世界的人为之追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对于任何一个手机厂商来说都不会忽略这个市场。这几年间,有的厂商逐渐没落,如曾经的行业巨头诺基亚,而苹果却从一个新加入者变成了智能手机行业的领头羊,不得不让感叹,在这场时代的变革中,让我们看手机的竞争已经从功能机向智能机方向转化,而软件和内容服务上的竞争将变得越来越重要。欣喜的是在我们国内,魅族,小米等新兴厂商却能在变革中崛起,给本已孱弱的国产厂商注入新的血液,他们之所以能取得一定成功,都不能绕过行业标杆“苹果”模式的影响,加之互联网营销模式的及时切入,更符合互联网时代的要求。作为智能手机行业的标杆,“苹果”的影响力也达到了空前的高度,但步入后乔布斯时代的“苹果”,能否再续辉煌呢?特别是iphone6的,让我们看到创新性的亮点越来越少,只能在更高的配置和更大的屏幕上面做文章,这在乔布斯时代是不可想象的,一贯坚持自己原则的“苹果”,也变得越来越妥协,妥协将是创新的绊脚石,而创新才是“苹果”模式的精华所在。对于我们国产厂商来说,在没有核心硬件技术,更没有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的前提下,更应该学习“苹果”成功模式中好的设计策略,有些策略是值得我们深入分析和借鉴的,在未来的路上,我们还要面临很多的难题,或许需要更多国人的共同努力才能解答它。

1 “苹果”模式的分析

每个优秀的产品能够取得市场的成功,最核心的因素就是创新,从2007年第一代苹果手机问世,具有革命性的各种设计因素融入其中,简洁一体化外形设计,全新的触控操作,功能上也顺应了时代的要求,契合了互联网信息时代的个人智能移动终端的要求,这些都让人耳目一新。不管是产品本身的造型,还是操控系统的使用体验,以及软件应用上的完美搭配,其创新性都具有历史里程碑意义。虽然在这之前已有搭配微软windows mobile系统的移动智能手机,但在操作上太过复杂,界面操控不适应大多人简单易用的要求,而相反,苹果操控系统简单易用,从小到几岁的小孩,大到几十岁老年人,都能轻松上手。另外还有个更重要的方面,就是应用上的不断更新,智能手机本身的功能是固定,只能通过各种各样的新应用来不断满足用户各种需求,这才是更多人越来越喜欢使用智能手机的原因,它的应用市场好比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大海,用户可以在里面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更有新鲜的应用在不断出现,这种开放的应用市场模式,充分体现了苹果在战略上的正确性,短短几年就培育出一个巨大的App Store,充分发挥市场的竞争和激励机制,这样吸引更多的开发者参与其中,大量优秀的应用不断问世,早在2012年底应用数量就突破100万,成为应用最多的操控系统,从而更加巩固其行业龙头的地位。在苹果的影响下,智能操控系统另一大阵营就是GOOGLE公司旗下的安卓系统,其通过免费授权使用的开放模式,借助众多手机厂家的加入,迅速发展起来,整个移动智能操控系统形成双雄争霸的局面。而传统的非智能移动制造巨头诺基亚,却在时代的变革中,思维固化,未能及时变革,最终败下阵来。

苹果公司移动产品的成功,几乎是不可避免的,在其产品身上体现了最高的设计水准,从产品设计,包装设计,到平面设计都能让人津津乐道。以包装设计为例,传统的手机包装,都是以大取胜,内部结构马虎,无巧妙性可言,而苹果手机的包装,小巧精致,更注重细节,充分表达了精益求精的产品品质。这样的设计策略,不仅节约了材料,减少浪费或污染,甚至运输成本也降低了。这让我不得不想我们前几年的月饼包装,盲目追求大而繁,结果让消费者困惑,是吃包装还是吃月饼,这种无节制的错误设计风潮,不但提高了消费者的使用价格,而且造成巨大的社会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这是一个企业没有社会责任感的体现,终归是不会持续发展的。

2 未来的挑战

目前的移动智能手机的发展,似乎又进入到一个新的瓶颈,这或许又是一个新的机会或挑战,任何一个企业想要得到持续发展,或许苹果公司的成功能给我们启发,在它的产品开发中,指导产品设计的一些好策略,是永远不会变的,比如简单易用,良好的人机交互,以人为本,尊重消费者,有社会责任感等等。这些好策略中,有些是需要长期坚持,始终贯穿到产品开发整个过程中,才会有成效,如果我们急功近利,也是不会有持续性的。目前来说,国产手机厂商,有喜有忧,喜的是以小米,魅族等为首的新兴制造厂商,让我们能看到他们超强的学习模仿和创新能力,他们在产品开发的策略上也充分考虑用户使用体验,不但能有出色而过硬的产品质量,如小米手机在出厂都会做各种使用测试,这在过去是很难见的,而且还在操作系统的优化上融入符合国人习惯的交互设计,能够在软件开发上的重视也足见其战略眼光的高远,因为不管是现在还是未来,智能设备在市场上的竞争,只有软件和硬件的完美结合才是最有竞争力的。但目前来说,我们更要看到不足的方面,在“苹果”等大牌厂商面前,我们还只能算是学生,如果自己不迅速成长起来,会永远处于被动局面。令人担忧的是,现在大多国产厂商的竞争策略,还停留在初级的竞争策略上。例如,靠模仿,靠拼配置,拼跑分,拼价格来赢得市场,这也绝不是明智之举,注定是不可持续发展的。我们应该多挖掘消费者新的需求,以创新为主导,开发新的智能设备及软件应用,通过拓展新的设备来满足消费者不断更新的需求,如手机屏幕尺寸不断放大所带来的便携障碍所衍生的智能穿戴设备的需求下,市场已经开始出现支持应用消息和来电提醒的智能手表等,这将是下一个逐渐开发的新市场,以三星,摩托罗拉,LG等大牌厂商以及苹果公司的介入,注定将会充满挑战。另外,记录运动的和睡眠的智能手环,以及GOOGLE公司的智能眼镜等等,随着这些智能穿戴设备不断完善和成熟,或许能给我们在智能手机设计上提供一些启发,如何去更好地让智能手机去适配这些新设备,也将是下一个值得重视的设计热点。

参考文献:

[1] 吴琼.手机革命:从功能到服务的手机设计转向[M].装饰,2013(237).

作者简介:彭飞胜(1980―),男,讲师,2007年研究生毕业于川音成都美术学院,现任教于内江师范学院张大千美术学院,主要研究方向:产品造型,视觉传达。

上一篇:艺术设计专业图形软件类课程项目化实训教学研... 下一篇:海报设计中的文化差异性与统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