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现状与思考

时间:2022-06-30 07:11:50

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现状与思考

摘要:以重庆市北碚区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工作为例,介绍专业化防治的发展历程、组织类型、组织规模、防治效果、节本增效、环境污染等,并提出存在的问题及相应的策略,为重庆非粮食主产区开展病虫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北碚区;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

随着社会化服务体系的逐步完善,病虫害专业化防治在全国各地发展迅速,这是现代农业的必然趋势。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由具有一定植保专业技能的人员组成一定规模的服务组织,采用先进的技术,开展农业、生物、物理、化学防治。近年来,重庆市北碚区持续开展了植保专业化防治的研究和探索,建立了统防统治示范片,强化了技术指导和专业化服务,充分发挥了示范片的作用。实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是杜绝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有效控制农作物病虫为害、减少农药药害和对环境污染的有效措施,是降低病虫为害损失和病虫防治成本、提高防治效果和水平、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重要抓手,也是新时期农村植保新技术推广工作的热点和行之有效的方式。

1专业化防治组织现状

1.1发展历程

从2010年开始,利用市级补助资金,北碚区开始对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开展扶持,从宣传到组建专业队开展防治工作,在重庆市植保植检站和北碚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北碚区植保部门和各专业化防治组织,结合实际,抓住机遇,强化农作物重大病虫应急防治专业队伍的建设,建立了一批适合本地实际情况的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服务组织。

1.2组织类型

北碚区的专业化防治组织从管理形式上有专业合作社型、大户主导型、企业基地型和应急防治型等,有代防代治、承包防治、项目配套防治等几种服务方式。应急防治组织的器械由区植保站统一管理,专门用于各种突发性的应急防治,各专业化防治组织由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涉农企业等组织申请,并在工商备案,由植保部门统一管理,每年根据防治面积补贴一定的物资和经费,工作相对灵活。

1.3组织规模

通过近几年的积极努力,北碚区专业化统防统治发展迅速,队伍逐年增加。专业化防治从2011年的1个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化防治组织,发展到2016年的7个。从分散小面积的蔬菜、果树逐步规范到大面积的水稻、玉米生产上实施专业化防治,取得了一些成效。2011年全区共组建1个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化防治组织,配备新型机动喷雾器10台,拥有机手10人,专业化防治组织服务面积200hm2,防治面积达333hm2次;2012年全区共组建2个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化防治组织,配备新型机动喷雾器20台,拥有机手20人,专业化防治组织服务面积1000hm2,防治面积达1467hm2次;2013年全区共组建6个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化防治组织,配备新型机动喷雾器60台,拥有机手60人,专业化防治组织服务面积1200hm2,防治面积达1630hm2次;2014年全区共组建7个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化防治组织,配备新型机动喷雾器70台,拥有机手70人,专业化防治组织服务面积1333hm2,防治面积达1667hm2次。为了以市场为导向,扶持专业化组织走上市场化运作的方向,2015年在7个专业化防治组织中,选择了市场效益较好的4个组织进行重点扶持,专业化防治服务面积333hm2,防治面积667hm2次;2016年选取了市场效益较好的2个组织进行扶持,专业化防治服务面积333hm2,防治面积667hm2次。

2专业化防治成效

2.1减少损失提高效率

实践证明,统一防治的效果较分散防治好。北碚区大春季粮食作物上的重大病虫害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水稻二化螟、稻纹枯病、玉米螟等,发生范围广,为害重,已经威胁到了北碚区农业生产安全,靠单家独户的分散防治,对病虫害的控制作用有限,专业化统防统治推行区域能够做到统一、快速、高效,极大地提高了防治效率和效果,特别是对于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的防控,效果明显,大大减少了病虫为害造成的损失。

2.2节本增效成果显著

北碚区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组织是在区植保植检站和街镇农业服务中心的指导下进行服务的,根据植保信息,有效控制农药用量和减少施药次数。据调查,通过专业化统防统治,北碚区粮食作物总体产量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单个病虫为害损失率控制在3%以内。与农户自防比较,防治效果提高3个百分点,节省防治成本10%以上。减少农药用量和农产品农药残留。通过专业化统防统治,每季作物用药次数减少1次,化学农药用量减少10%以上,农产品农药残留不超标。

2.3减轻污染,保证安全

目前北碚区农业生产仍以分散经营为主,大多数农民不具备农业基础知识,不懂得安全用药,习惯随意加大单位面积用药量,缺乏病虫害防治的相关知识。防治农作物病虫害不对症用药,习惯随意用药,造成农药利用率低、农药飘移和农药流失严重,过量用药现象较为普遍。这加重了农田生态环境的污染,威胁到了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迫切需要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这不仅可实现安全、科学、合理使用农药,而且能够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减少农药使用量,降低农药残留风险,保障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

3北碚区专业化防治存在问题

1)由于专业化防治工作起步较晚,建设过程中,组织防治、机械维修管理、专业队员培训等环节主要依靠植保部门,而植保部门的人力、财力有限,所起到的示范效益仍然十分有限。2)北碚区地处山区,主要使用的植保器械还是以半机械化产品为主,要靠人背负辅助作业,劳动强度大,作业规模小,收费低,利润空间较低。3)目前北碚区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面积较小,满足现代农业要求有困难。常年全区各类农作物病虫草鼠害发生面积达6.7hm2万次左右,专业化统防统治防治面积仅达1333hm2次,且主要集中在水稻上,需要进一步扩大统防统治覆盖面和农作物种类。4)专业化防治队管理相对松散,收入不稳定,机手稳定性差。“专业化防治”仅是机手的兼职工作。

4发展策略

4.1发展目标

专业化防治组织应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的良性发展道路。强化对专业化防治组织的服务,及时提供病虫情报,加强技术指导,做好专业化防治的组织工作。强化植保专业化防治从业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专业化防治水平。

4.2加大投入,争取资金扶持力度

当前北碚区的专业化防治处于起步阶段,农户认可度不高,统防统治服务组织收入低,面临资金缺乏的问题,还需要大量资金和物资方面的扶持,加大投入,争取资金扶持力度,有效推进专业化防治健康发展。

4.3强化队伍建设

加强植保队伍建设,充实植保机构专业技术人员,提高植保队伍整体素质,保证病虫监测信息准确,传递迅速,专业化组织到位。扩建镇、村一级专业化统防统治组织,以村镇为单位统一防治,加快专业化防治工作迅速发展。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强化植保专业化防治从业人员的培训,全面提高专业化防治水平。

作者:徐毅丹 单位:重庆市北碚区植物保护植物检疫站

上一篇:食品化学实验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 下一篇:BIM技术在桥梁工程设计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