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劫首都 第21期

时间:2022-06-30 05:26:39

10月19日,AC米兰对罗马的意甲比赛中,落后的AC米兰由皮尔洛与奥多进行任意球战术配合,奥多右路下底传中,内斯塔停球时被布尔迪索铲倒,AC米兰借点球扳平了比分。有趣的是,这是米兰城、罗马城俱乐部间的“四重奏”:内斯塔和奥多先后从拉齐奥转会AC米兰,布尔迪索本赛季从国际米兰租借到罗马,他们虽然都充当了场上的“重要角色”,但背后折射着不同的意甲形态。

足球和其他的商业行为一样,处处存在对资源的争夺,大城市的球会总能得到更多关注和资源,从而在球员争夺和商业开发上确保优势。这种资源争夺遵循赢者通吃的足球哲学,在意甲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即便是首都罗马城的两大豪门照样成为被打劫的对象。

意甲联赛近十多年来充斥着这一现象,“七姐妹”的短暂繁荣之后,罗马和拉齐奥在投入上无力与北方三强抗争,不得不在转会市场上受制于对方。对于首都球队的“劳务输送”,米兰双雄更是常年展现笑脸的姿态,享受物美价廉带来的欢悦。

相安无事的战国时代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意甲,罗马城的球队无法主宰意甲的格局和走势,这是尤文图斯和米兰双雄的专利。翻开罗马和拉齐奥当时的荣誉薄,拉齐奥只在1973-1974赛季夺得过联赛冠军,罗马仅有两次加冕,第二次是在1982-1983赛季,此时的米兰双雄已在球衣上绣着金星标识。“首都不踢球”的事实让米兰双雄对罗马城的球员全无兴趣,当时两者间最出名的转会是1987年夏天安切洛蒂从罗马转会AC米兰,仅因他伤病频繁,罗马将其作为顺水人情送给米兰,然而安切洛蒂却在萨基的手下大放光彩。

随着80年代中期放开外援限制、1988年参赛球队重新调整为18支后,意甲再次焕发了生机与活力。拉齐奥借机重返意甲,罗马的巴西中场法尔考统领全队,米兰双雄在对荷兰和德国球员的迷恋中无以自拔。意甲竞争的惨烈性,导致各强队在转会上“老死不相往来”,不互相挖墙脚、一致对外似乎是球队间的不成文规定。

随着意甲的繁荣,此后亚平宁各俱乐部间的转会逐渐增多,米兰城和罗马城的往来虽然不多,但也有重量级的转会。1992-1993赛季,由于西格诺里的到来,拉齐奥得以留在意甲的功臣、乌拉圭“灵猫”鲁本・索萨,不得不以530万欧元加盟了国际米兰。此后三个赛季里,他包揽了球队最佳射手,并帮助蓝黑军团获得了1993-1994赛季欧洲联盟杯冠军。1995-1996赛季,被国际米兰四处出租的青训球员德尔维奇奥,以450万欧元转会罗马,日后成长为罗马队锋线上的重要球员。此后两个赛季,荷兰中场温特、意大利后卫科隆内塞先后从拉齐奥、罗马奔赴国际米兰,并成为梅亚扎的重要成员。此时的AC米兰,则依旧深深“迷恋”着荷兰球员。

维耶里掀起挖人狂潮

这种资源互补的好景不长,转会升级为挖人行动。多达七八支球队争夺冠军,竞争越来越激烈,导致不少俱乐部挖空心思,在扩大自身实力的同时打击对手。意甲转会逐渐变味,不再以挖掘全世界最好的球员来亚平宁踢球、打造“小世界杯”为最高乐趣,转而陷入无休止又盲目的内耗性转会上。

维耶里成为这一现象的标志。在参加了法国世界杯后,维耶里以2500万美元从马德里竞技转会拉齐奥,1998-1999赛季虽然最后时刻丢掉并联赛冠军,却为球队捧得优胜者杯。对前锋素有收藏癖的国际米兰主席葜拉蒂为其开出了900亿里拉的转会费,这笔交易对于拉齐奥老板克拉尼奥蒂来说“无法拒绝”。更为重要的是,克拉尼奥蒂当时需要购买帕尔马中场贝隆,急需大笔资金,最终国际米兰以450075欧元加西蒙尼的代价引进维耶里,创造了当时的世界足坛转会费纪录。

维耶里在国际米兰的表现完全匹配其身价,这也让克拉尼奥蒂一年后产生了回购维耶里的想法,“看来我应该把维耶里带回来,但我不知道莫拉蒂的想法,不过看起来有点希望。我相信,如果进行某些交换,事情也许能解决。”此后两个赛季,国际米兰先是从拉齐奥免费罗致了第三门将巴洛塔,又从罗马买来扎内蒂。作为罗马夺取意甲冠军的重要功臣。扎内蒂的转会让罗马队当时的主教练卡佩罗恼羞成怒,直斥俱乐部目光短浅。

克拉尼奥蒂根本来不及在转会市场上和莫拉蒂掰手腕,2002年夏天到来前,他所属的拉齐奥已成为米兰双雄及尤文图斯的盘中餐,三豪门彻底“分食”拉齐奥。自2001年起,身为食品大王的克拉尼奥蒂,因投资不善及关联交易而陷入财务危机,身负七亿多美元的债务。他已无力继续大规模投资拉齐奥来抗衡其他俱乐部,只有通过出售球员来平衡预算。同城死敌罗马俱乐部虽有森西家族作为支撑,但是同样无力维系,成为意甲泡沫破灭后的直接受害者,这也让罗马双雄此后多年成为被打劫的对象,却又无力反抗。

2002年夏天,米兰双雄争夺内斯塔,最终内斯塔以270075欧元转会AC米兰,价格低得有些离谱。意大利媒体后来曝光AC米兰老板、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和俱乐部副主席加利亚尼通过政府、职业联盟两个渠道与克拉尼奥蒂进行了“政治交易”。为了挽救俱乐部将内斯塔出售给AC米兰而非国际米兰,让克拉尼奥蒂“欠了莫拉蒂一个人情”,补偿对方的措施就是国际米兰以3200万欧元加科拉迪,引进了克雷斯波。球队的灵魂、后防大将和头牌前锋出走,彻底宣告拉齐奥再无力争夺联赛锦标。

罗马队的境遇也好不到哪里去,虽然在卡佩罗的强硬态度下,俱乐部并未大规模出售当家球员,但通过各种措施来压缩成本。2002年冬歇期时,巴蒂斯图塔从罗马自由转会国际米兰。一方面圆了莫拉蒂对其长久的期许,另一方面,也为罗马减轻了工资负担。

罗马双雄被打劫的命运,就在这个赛季明确厘定。

米兰的头牌情结

虽然同在米兰城,但是AC米兰和国际米兰打劫首都的口味大为不同――换言之,AC米兰更倾向于带有霸气和王者气质的头牌,国际米兰则喜欢买转会市场上炙手可热的球星。

内斯塔的转会是AC米兰倾向的具体体现,他转会米兰后,在后防线上完成了和马尔蒂尼的新老交接。一年后,罗马队后卫卡福,拉齐奥新队长潘卡罗双双投奔AC米兰,米兰边后卫就此打上“罗马城制造”的标签。

AC米兰对这样的安排并不“知足”,2004-2005赛季,加利亚尼再次前往罗马城寻宝,以930万欧元的价格引进了拉齐奥后防核心、荷兰后卫斯塔姆。安切洛蒂当时若有心的话,完全可以排出潘卡罗、斯塔姆,内斯塔和卡福的纯罗马城后防线,先后成为被打劫的对象和球队度过经济危机的牺牲品,被移植到米兰城。

老将头牌转会,新人开始挑大梁,但AC米兰像收割庄稼似的一茬接一茬地笼络队长级球员。潘卡罗和卡福老去后,AC米兰在2006年夏天迅速用拉齐奥的新老队长法瓦利、奥多取而代之,其中法瓦利还是在国际米兰效力两个赛季后投奔而来。这种免费

或者低价收购对方头牌的行为,是AC米兰近几个赛季一一直坚持的策略,贝卢斯科尼不肯投入,导致球队在买人上乐意杀价甚至捡便宜。买家不出价,卖家也跟着倒霉,即便是友情俱乐部,拉齐奥在与米兰的生意中一肚子怨气,但又不得不接受对方的出价。奥多就这样被700万欧元贱卖给米兰

国际米兰的持久战

对于AC米兰这种缝缝补补、小家子气十足的行为,国际米兰老板莫拉蒂显然不屑一顾。他要从俱乐部主教练开始动手,在2004年夏天,他不顾俱乐部已经承担了库珀、扎切罗尼两位主教练的高昂薪水,还从拉齐奥挖来了曼奇尼。莫拉蒂有意曼奇尼,曼奇尼也渴望在蓝黑军团得到更大的施展。拉齐奥主席隆戈自知强扭的瓜不甜,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我和莫拉蒂主席进行了会谈。双方的态度都很积极,他是一个讲道理的人。双方都表明了各自的立场,我们不再有分歧。拉齐奥和国际米兰的关系仍然和过去一样良好。”这种良好的关系,此后将以球员交易作为形式体现出来,国际米兰成为拉齐奥最大的买主、度过经济危机时的主要依靠。

在曼奇尼转战米兰城前,国际米兰就以350万欧元的低价引进了曼奇尼的亲信,塞尔维亚中场大将斯坦科维奇,这不仅被媒体认为是“曼奇尼的先头部队抵达蓝黑军团”。更标志着内德维德、贝隆,斯坦科维奇、门迭塔、孔塞桑和曼奇尼等一串闪耀名号打造的拉齐奥梦幻中场不复存在,这让资本主导的足球世界里,坚持、忠诚成为奢侈而又昂贵的词语。

2004年夏天,米哈伊洛维奇、法瓦利随曼奇尼转会国际米兰,消解拉齐奥高薪负担的同时也瓦解了“蓝鹰”的后防实力。一年后,曼奇尼的另一个亲信、巴西中场塞萨尔自由转会国际米兰。另外,贝隆、克雷斯波这些曾经的蓝鹰战士,从切尔西再度投奔国际米兰,国际米兰一度成为拉齐奥球员的“第二个家”。

能够出得起价钱消化拉齐奥球员的,只有米兰双雄,但是对于米兰双雄来说,有众多中小俱乐部“排着队等着他们收购自己的球员”。从达科特2006年夏天自由转会国际米兰开始,森西家族的抛售计划就找到了最大的买主。2007年,基伏为罗马换来了1350万欧元的现金,外加青年后卫安德雷奥利。2008年,小曼奇尼又以1150万欧元转会国际米兰。两家俱乐部间的良好关系让人们相信,即便是卖德罗西,罗塞拉・森西依旧会优先考虑国际米兰。

打劫首都是因为首都球队有打劫的价值,也是因为罗马双雄已无资本在意甲叫板。在意甲群雄纷争时期,罗马双雄都以大价钱笼络一批优秀球员,他们的能力、职业精神都为米兰双雄欣赏,在经济危机时引入过来更是性价比较高。另一方面,不管是拉齐奥还是罗马,在贝卢斯科尼产业、莫拉蒂家族面前简赢小巫见大巫,资本的力量注定他们是这些交易的弱者,不管是所谓的“政治诉求(AC米兰和拉齐奥)”还是“石油关联(国际米兰和罗马)”,很多因素制约了足坛并非一个纯粹的竞技平台,而是各种利益掺杂的综合竞技场,只有强者才能生存下来。归根结底,这场持久十年的打劫史依旧给中小俱乐部带来了沉重的教训,给他们提供再次谨防足球泡沫的警示。

上一篇:中场钻石,蓝军造 下一篇:预备队的不速之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