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岸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对比研究之初探

时间:2022-06-30 05:13:52

两岸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对比研究之初探

摘要:随着国内、国际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我国护理人才的国际化进程显得尤为重要。兼具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护理人才市场竞争力日益得到重视。选取拥有同样文化本源因而更具借鉴意义的台湾地区高职院校英语课程设置进行对比研究,为此类研究带来了全新视角,从而引发启示与思考。

关键词:高职 护理专业 英语课程 对比研究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3-0036-02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合国力提升,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对外开放、国际合作和经贸往来不断深入,来华留学、进行企业投资、商务交流、旅游探亲的境外人士也日益增多。大量境外人士作为新的医疗服务需求群体形成了一个潜在巨大的医疗服务市场。

与此同时,在发达国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人们对医疗保健的需求日趋扩大,但护士短缺问题仍未得到根本性解决,并呈现周期性变化。为此,欧洲、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纷纷从国外引进护理人员,以缓解本国护士严重匮乏的状况。

因此,我国护理职业教育面临着以培养国际化人才,与国际护理教育尽快接轨的巨大压力。

一、两岸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对比研究之目的

为顺应国内、国际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要求,更好满足新形势下的岗位需求,加快我国护理人才的国际化进程显得尤为重要。具备良好的英语语言能力和专业技能的护理人才在市场上的竞争优势逐步突显。然而,当前我国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育在课程设置方面仍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无法满足社会与市场的巨大需求。

如何因应国际化发展趋势以及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素质人才的全面要求,进一步完善课程设置体系,成为摆在教学研究者以及一线教师面前亟待解决的一道难题。

本研究以浙、台两所高职院校(以下简称N学院和F大学)为例,选取护理专业的英语课程设置进行对比研究,旨在为高职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研究带来新的视角,进而得出启示和思考,完善课程设置对比研究理论体系。

二、两岸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对比研究之内容

因两校有着长期稳固的学术合作往来,交流生互换学习亦是其中稳定的交流渠道。学习者接受追踪采访,从而提供了切实可靠的数据资料。为两校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相关因素的对比研究奠定了真实信度。

(一)课程内容

在课程内容方面, N学院护理专业采用的教材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大学英语精读》第一册和第二册。

而F大学在一年级和二年级时采用的教材分别是台湾出版社出版的全英文教材《GET INTO ENGLISH》和《TOEIC BREAKTHROUGH》。

两校选择的教材都属于通用英语范畴,均配套于相关英语水平考试。《大学英语》平稳对接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而N学院所在城市中的医疗单位均对护理专业学生有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能力的要求。而F大学的选用英文版教材难度较高,直接与全球公认水平测试托业(TOEIC)(台湾译成“多益”),更加凸显国际化要求。

(二)课程实施

N学院的大学英语课程按自然班授课,授课时间为一个学年。不过 一、二年级的学生都可以选择英语相关的选修课进行学习。

F大学在入学时安排学生进行英语入学水平测试,然后根据分数编制英语课程班。而每个层次的班级所安排的英语课程则有不同授课时长,依照语言能力高低从一学期到三学期不等。

依此看来,N学院的课程实施和大陆大部分高职院校一样,相对较为传统。容易显现以下问题。第一,同一自然班中,学生之间语言能力差距相对较大,两极分化的情况增加了教师规划教学计划与策略的难度。第二,二年级的英语课程空缺,而三年级时,学生需要下临床进行长达八个月的实训实习,这些安排使得语言教育出现断层。而学生容易因为缺乏适度英语教育环境的刺激,遗忘相关知识,出现语言技能退行现象。

相对而言,F大学课程实施则比较弹性灵活。首先,入学英Z水平测试能够较为客观地区分不同学生的英语能力。随后的分层编班保证了同一教学班内的学生水平差距不大,教师可以制定较为统一协调的教学策略,教学效果从而得到一定保证。其次,根据个体语言能力的强弱安排不同时长的英语课程的安排使得语言能力较强者可以较大自由度选择其他各类英语选修课,全方位加强英语技能。而语言能力较弱者也可在持续的课堂语言坏境下保持稳定的语言习得。可谓是个性化定制,各得其所。

(三)评价体系

1.英语课程成绩的评定

N学院的英语教学评价机制采用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模式。形成性评价的主要方面有:考察学生语音水平,如朗读、角色扮演、对话表演等;检测词汇应用能力;测试课堂即兴反应表现等。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成效、策略及语言发展状态进行全面有效的综合评价。而N学院的终结性评价一般采用期末卷面考试的形式来考核学期教学所覆盖的内容,全方位检测学生听、说、读、写各项语言技能。

F大学则比较侧重多元多次评量来给予形成性评价,即采取区间考试,模块考试等方式考核学生语言水平,从而动态化地了解学生语言习得状态。而终结性评价更会采用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模式,更加立体多维地考核学生语言技能。

从以上对比来看,N学院和F大学在英语课程成绩评价模式上都注重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结合与平衡,考核手段均趋于科学化和系统化,从而能够客观公正的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

2.英语水平测试体系

两校的学生均可参加与英语课程相关联的本土英语水平测试体系。

N学院的学生一般会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依照报名条件选择参加大学英语等级考试(CET)的对应级别。但该测试体系的成绩并不与学生毕业门槛挂钩,因此参加考试属于学生个人行为。此外,如果没有出国需求的话,学生也罕有参加托福(TOEFL)、雅思(IELTS)等世界通行的英语水平测试。而这些国际英语水平测试系统与大学英语等级考试之间也并未建立成绩转换标准,及互认关系。

相对而言,台湾本土的英语水平测试体系――全民英检(GEPT)则发展得比较成熟,在本土和国际上均获得认同,并建立起了与多益(即托业)(TOEIC)、托福(TOEFL)、雅思(IELTS)这三项国际性英语能力水平测试体系进行成绩互认的衡量标准。因此,学生参加任何一种体系的考试,都能获得其他体系的相关转换成绩。同时,台湾学生毕业与英语水平测试体系成绩挂钩,因此学生对于以上几种体系测试的参与度较高。这些测试的成绩要求也对学生英语学习产生了一定的驱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护理专业毕业生英语能力的提升

从两校的英语课程相关的测试水平体系来看,大陆的大学英语等级考试虽然发展亦有一定规模,但与台湾的全民英检相比,在本土用人单位需求挂钩,国际认可度均有所不足。因此,对学生产生的英语课程学习驱动力的强弱之比,也是显而易见的。

三、两岸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对比之启示

虽然处于同宗同源的大中华文化背景下,但通过对一海之隔的两所高职院校护理专业的英语课程设置对比研究,发现两校在教学内容、教学实施、评价体系等因素上,虽有相同,也存在差异。

而这种全景式的对比研究帮助加深了对于台湾地区高职护理专业英语教育的研究和了解,为进一步完善大陆高职院校护理专业英语课程,优化人才培养结构,带来了启示。

(一)合理设置教学内容

建议高职院校的护理专业,在第一学年的通用英语课程之后继续开设护理英语课程,切实增强语言应用技能。顺利衔接三年级时的临床实习,方便学生继续进行医务英语语言实践,提高学生的医学英语语言能力。

(二)优化教学模式

建议入学进行英语水平测试,分层分班教学。减弱学习群体之间的语言能力差距,为教师制定相对协调的教学策略减轻难度,从而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加强英语水平测试体系在英语学习中的驱动功能

鼓励学生参与大学英语等级考试,可以要求成绩与课程成绩适度挂钩,从而增强学生学习驱动力,为提升语言技能增加良性刺激。此外,也激励学生参加多元的英语水平测试体系,如医护英语水平考试(METS),帮助学生获得更加实用的语言应用技能。

参考文献:

[1]束定芳.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2]魏庆玲.护士短缺困扰世界各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8-05-12:8.

[3]谋人.2015年加拿大护士短缺将达6万[J].国际工程与劳务,2010(3):63.

[4]蔡基.大学英语教学:回顾、反思和研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

[5]刘润清,胡壮麟.中国英语教育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6]李定仁,徐继存.课程论研究二十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7]姚剑平.海峡两岸职业院校英语教学评价机制对比研究[J].安徽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3):72-73.

[8]李爱玲.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研究[J]. 英语广场,2016(2):121-123.

[9]陈启.高职护理专业非涉外方向英语课程设置改革初探――以安徽三联学院为例[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5):48-50.

[10]李爱玲.高职涉外护理专业英语课程设置问题及对策研究[J]. 英语广场,2015(9):101-102.

[11]贺正全.浅谈高职护理专业大学英语教学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4(19):58-60.

[12]程丽萍.从护理专业的岗位需求谈高职院校公共英语与行业英语教学的衔接[J].校园英语,2014(26):66-67.

上一篇:吉林农业大学知识产权管理与保护工作的措施及... 下一篇:长春市高校体育俱乐部课内外一体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