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西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时间:2022-06-30 01:34:05

“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西部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摘 要】 本文概述了四川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角色定位,分析了“一带一路”背景下对西部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提出建设“西部高校‘一带一路’复合型专业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对策建议: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契机,积极探索和完善“校企合作”模式;鼓励和大力支持高校开设相关专业,订单式培养“一带一路”紧缺人才;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积极引进国外优质课程和资源;大力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欧亚大陆国别与区域关系研究,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出谋划策。

【关键词】 一带一路;欧亚;复合型;培养模式

一、四川在“一带一路”战略中的角色定位

“一带一路”是指“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伟大倡议和国际合作公共产品。“一带一路”发端于中国,贯通中亚、东亚、南亚、西亚乃至欧洲部分区域,东牵亚太经济圈,西系欧洲经济圈,覆盖约44亿人口,经济总量约21万亿美元,分别占全球的63%和29%。我国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重庆、四川、云南、广西等西部9省区市以及江苏、浙江、广东、福建、海南等东部5省将参与其中。

西部省区市是“一带一路”的主要参与者和最大受益者。“一带一路”带来新的地缘红利,西部交通建设尤其是高铁建设加快,则将推进地缘红利的释放。全球经济重心转到亚洲,亚洲重心在中国,而中国的新一轮增长点将主要在西部地区爆发。

四川是全国资源大省、人口大省、文化大省和西部经济大省,地处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和中巴经济走廊、中印缅孟经济走廊的腹心地带,发挥着承南接北、通东达西的重要作用,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四川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当然要做西部领头羊。以建设国际区域性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运输等基础设施为重点,打造以四川为中心、辐射中西部、连接国内外的多式联运的战略资源综合运输体系中,四川应抓住机遇。“以西向为例,加快推进川藏、隆黄、成都至格尔木、成都至西宁铁路,雅安至康定、汶川至马尔康、绵阳至九寨沟高速公路等项目建设,形成通往中亚和巴基斯坦经济走廊运输通道。”南向要积极对接中缅油气管道入境原油和天来新的地缘红利,西部交通建设尤其是高铁建设加快,则将推进地缘红利的释放。

四川还应带动西部地区协同发展,推进成都部级国际航空枢纽建设,巩固成都至南亚、东南亚航线优势地位,重点辐射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俄罗斯及东欧国家及地区,构建高效便捷的亚欧航空物流通道。

二、“一带一路”战略对复合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日前,在北京举行的“一带一路”百人论坛认为,政府、企业、学者专家(智库)和媒体作为四大主体缺一不可。其中,学者专家(智库),是推动该战略实施极其重要的智力支持和保障。为了积极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必须率先实施人才战略,培养和储备大量既懂专业知识、又精通外语的复合型人才,使之成为国家和企业对外交流的“智库”。

以四川为中心、辐射中西部、连接国内外的多式联运的战略资源综合运输体系,涉及南亚、东南亚、中亚、西亚、南亚、东南亚、俄罗斯及东欧国家及地区,亟需大量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运输建设专业人才。

虽然现有央企、国企或民企已经在相关国家开展了工程建设项目,但问题层出不穷,主要缘于现有人才结构单一、层次不高,难以满足现有的人才需求。

三、建设“西部高校‘一带一路’复合型专业精品课程网络平台”

政府部门应高屋建瓴,积极引导和支持高校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通校际壁垒,整合资源,充分发挥各自学科和专业优势,共同开设“一带一路”战略相关专业人才课程,培养具备精通外语、专业知识过硬、具有国际视野的复合型人才。

建议由省教育部门主导,依托一批有丰富网络教育和精品课程经验的国内名校或省属高校,开发“西部高校一带一路复合型人才精品课程网络平台”。

1、借助“一带一路”战略契机,积极探索和完善“校企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是一种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

通过校企合作,所培养的人才可以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为高校的改革与发展带来了一片春天;同时也为企业人才储备缩短了周期,节约了大量成本。

这里的“校企合作”不是指学校与企业间简单的纵、横向项目合作,而是指双方都要完全参与整个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包括市场调研、人才需求分析、课程实用性论证、师资(含导师)团队建设、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毕业论文指导与实习实践基地建设等人才培养环节。

2、鼓励和大力支持高校开设相关专业,订单式培养“一带一路”紧缺人才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全面实施,我国对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运输建设、国际法、非通用语种外语翻译等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西部高校一带一路复合型人才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开设的专业可分为两大类型,即实用技术型和支持服务型专业。

技术型专业,如航空、铁路、公路、水运、管道运输建设等五大专业,为各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战略输出紧缺的人才。只有拥有大量合格的技术型专业人才,我国企业才可以真正从“一带一路”战略中实现利益最大化。

企业要在“一带一路”战略中取得主动权,不仅依托实用技术型人才,也同样离不开支持服务型人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和涉外战略的实施,支持服务型人才的作用愈加凸显。

在这里,我们要特别强调国际法和非通用语种人才的培养,是因为我国企业迈出国门后,或多或少都出现了“水土不服”。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国际合作和跨国经营中, 常常遇到诸如合同、资本运营、知识产权等各类法律风险, 如不及时预防和管控, 很容易在境外面临相关诉讼或仲裁纠纷,遭受巨额损失, 并有被永远逐出全球市场的可能。要真正维护自身权利,我们必须培养既精通外语、又深谙国际法的复合型人才,变被动为主动。因此在“西部高校‘一带一路’复合型人才精品课程网络平台”中,必须开设国际法专业,订单式培养高级法律人才,为企业“走出去”保驾护航。

“一带一路”战略主要涉及中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波兰、德国、荷兰7个国家。外语作为不可或缺的沟通工具,在专业设置时,必须重视非通用语种人才的培养。教育主管部门应鼓励和大力支持具备条件的四川高校,尽早申报相关非通用语种专业。

“一带一路”战略紧缺人才,不是简单的“外语+专业”人才,外语能力作为具有国际视野的“一带一路”人才的基本素养,贯穿整个人才培养体系的始终。

为此,“西部高校一带一路复合型人才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必须为所有学习者开设至少一至两门外语必修课,需参加结业考试或国际考试,并达到签证和工作岗位的语言要求。

3、加强国际合作交流,积极引进国外优质课程和资源

为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让学习者能够更快融入国际社会,“西部高校一带一路复合型人才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可以尝试引进相关国家高校或行业组织的专家、学者,每学年开设至少2至3门专业课程,既可以帮助学生尽快突破语言关,也可以让学生及时学习和了解该行业在全球的前沿知识和最新动态。

四、大力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欧亚大陆国别与区域关系研究,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出谋划策

“一带一路”战略目前主要涉及的都是欧亚大陆国家。为了推进这一国家战略,必须高度重视与相关国家的关系。

欧亚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科研基础雄厚、市场潜力巨大,与我国合作互补优势很强。

与拉美诸国相比,欧亚地区和我国有着更多共同的安全利益和发展利益。我国同这些地区的国家在构建国际秩序、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和世界多极化,促进和谐世界、和谐地区等重大问题上,有着相同和相近的立场,也开展了良好的合作。但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时就不会出现曲折。根据我国对外合作的经验来看,每逢我国做出重大战略调整时,他国也会做出相应的战略调整。如果我国相关部门和企业再按以往经验行事,难免会碰壁。

政府部门应大力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欧亚大陆国别与区域关系研究,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出谋划策,不仅要帮助我国企业了解其国情和风土人情,还要熟悉其相关法律法规。既要了解其以往和现行政策,还要能预测其未来政策走向。这些工作,光靠企业自身是无法完成的。因此,政府部门加大对支持力度,鼓励更多的高校和研究机构开展欧亚大陆国别与区域关系研究。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部署的进程加快,我们应积极整合资源,以政府为主导,依托高校和企业,着力打造“西部高校一带一路复合型人才精品课程网络平台”,建立和完善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和体系,订单式培养服务于“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急需的实用技术型和支持服务性人才。

【参考文献】

[1] 冯并.“一带一路”全球发展的中国逻辑[M].北京: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2015.05.

[2] 李向阳.“一带一路”定位、内涵及需要优先处理的关系[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05.

[3] 孙久文,高志刚.丝绸之路经济带与区域经济发展研究[M].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15.03.

[4] 王义桅.“一带一路” 机遇与挑战[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04.

[5] 杨言洪.“一带一路”黄皮书(2014)[M].银川:宁夏人民出版社,2015.05.

[6] 周谷平,杜立民.中国西部大开发发展报告(2014)[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04.

[7] 李文.“一带一路”四川要做西部领头羊.四川日报, 2014.12.

[8] 齐传钧.“一带一路”战略需与拉美共舞.南方日报(原载6月15日《学习时报》,2015.6.

【作者简介】

侯光海(1978-)男,西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外事办主任,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教育学院高级访问学者,西班牙马拉加大学语言学、文学及翻译专业博士,地中海国际研究会(MSA)、国际协作教育研究会(IASCE)会员,研究方向:现代语言学、高等教育学、中西文化比较等.

上一篇:近10年来朝鲜战争起因中的苏联因素研究综述 下一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与老年产业联动发展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