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时间:2022-06-30 01:17:28

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

摘 要:人学是从哲学的高度关注人、研究人,并试图为人的发展提供规律性指导的一门学科。其中,以马克思主义为代表的人学理论内在地规定了人的中心地位和主体作用,为指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指明了方向。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基本内涵,提出该理论对思想政治的启示,以期通过本文的阐述为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起到理论指导作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35(C)-0033-02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本内涵

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既有深刻的理性内涵,又有丰富的实践内容;既引导着人们进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又指导着人们进行改造社会的各种实践活动,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都很强的科学。正确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基本原理,是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必不可缺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核心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现实的人”是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出发点

自古以来,人性问题始终是一个争论不休的哲学难题。人们对于人性的理解往往出于偏见而过于狭隘。马克思主义注重人的现实规定性(当然不排除人的理想规定性),使得人性问题的探讨有了一个正确的立足点。在马克思看来,“在思辩终止的地方,在现实生活面前,正是描述人们实践活动和实际发展过程的真正的实证科学开始的地方。”因此,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的出发点不再是抽象的人,“不是处在某种幻想的与世隔绝、离群索居状态的人,而是处在于一定条件下进行的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发展过程中的人。”它的前提是“现实的个人,是他们的活动和他们的物质生活条件。”

(二)“自由自觉的活动”与“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人的本质

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明确指出:“一个种的全部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自觉的活动。”这种自由自觉的活动就是人的劳动。人只有通过劳动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在劳动发展中获得自身的发展。所以。马克思把自由自觉的活动作为人的类特性,通过实践由必然走向自由,这正是人所追求的类本质不断实现的最高价值目标。但是,仅仅从类的角度考察人的本质是不够的。马克思认为,人及其活动不仅改造了自然界,而且还创造了社会关系和社会本身,但社会反过来又成为人的限度与条件,并给予人巨大的影响。类本质没有考虑到社会对人的影响,要想说明现实生活中多种多样的人,就必须站在社会的角度,因此,马克思又指出:人的本质“不是人的胡子、血液、抽象的肉体性,而是人的社会特质”,“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始终是社会的人,“不管个人在主观上怎样超脱各种关系,他在社会意义上总是这些关系的产物”。

(三)“实践”是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从一开始,马克思对于人的问题的思考,就不是一种出于好奇的探究,也不是一种学究式的沉思,而是一种旨在付诸实际的理论批判。马克思对人的关心。不是仅仅停留在道德的伤感和义愤之上,而是要求诉诸革命的行动。因为他把实践范畴纳入了客观历史过程的辩证法之中。使得人们的历史观既摆脱了唯意志主义的主观愿望。也摆脱了宿命论的神秘信念。对现实的共产主义改造,就是为了彻底结束此岸的无人性,实现人的解放与自由全面发展。

马克思认为“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发展”最终取决于生产力和社会关系两大基本条件。生产力和社会关系是社会的个人发展的不同方面,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需要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与之相适应的丰富、合理的社会关系。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人的解放和全面发展的物质基础。生产力的巨大增长和高度发展是消灭异化的实际前提。随着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人们的基本需要得到满足后,不断增长的各种需要,推动着人的实践越来越远离自己的直接肉体需要的规定性,内涵越来越丰富,也就意味着人的解放越来越自由。

二、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一)现实的个人的生命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不是思辨的、抽象的,而是实践的。教育的目的不仅要注重人的社会性.培养与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具有健全政治人格的人,更要注重提升人的实践能力,激发人的自由自觉的本性,促进人的潜能的发挥。第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虽然是面向全体社会成员的,但其最终是要促成个体的思想转化。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如果只在“整体”不在“个体”上,就会造成个体的独立性、主体性和能动性被极大地忽视的后果。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陷入模式化和标准化之中。第三,思想政治教育是解放人、培育人的创新精神的实践活动,但不能因此就把它理解成是万能的,使之变成塑造人的神话。而是要在关注个体的生存基础和合理需要的基础上,提高人的认知能力,培养具有独立人格的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并赋予受教育者以应有的终极关怀。显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

(二)要“以人为本”地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一,要强调主体性。主体性的缺失或弱化会导致人的工具性的泛化,使每个人都只根据自己的目标来确定其价值,盘算着如何利用他人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因此,只有在以尊重人的主体性为前提的条件下,给受教育者以充分实现个人价值的发展空间,人们才能形成对社会的忠诚感和责任感,社会的发展才具备条件和保障。第二。要进行理性的引导。只有对人的工具性加以理性引导,才能获得人们的理性支持。既然每一个人都具有为他人服务的工具性,也具有天然为己考虑的目的性,那么就必须正确引导人们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使人们合理地获取个人需求,而不是以损害他人、甚至是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为前提。此外,还要注意融入情感与鼓励个性的发挥。培养具有独立性、丰富多彩的、有鲜明个性的人不仅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克服人的工具物性的最好方式。

(三)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观

必须把人的价值放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来理解。在理论上,个人与历史环境是相互作用、相互造就的,我们研究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的核心理念,既不能只重视个人而偏废社会,也不能只重视社会而偏废个人,应当兼容并包、相互融合。我们要着眼于人的个性张扬与社会发展的内在统一,着眼于个人与社会二者的相互促进和协调发展,来探讨现代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的核心理念。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价值在于其对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之满足的性质和程度大小,因而,只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建立在科学的价值论基础之上。并使这种特殊的实践活动始终贯穿于促进社会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的历史进程之中,才能促进社会需求与个人需求的协调发展。

(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人之全面生成的过程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指导全面发展教育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武器,是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是制定社会主义教育方针的理论依据。因为这一学说揭示了全面发展教育的必然性,表明社会主义教育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目的性、方向性。思想政治教育即全面发展教育中的德育教育,是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人的发展方向问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一定要与全面发展教育目标相一致。

结语:综上所述,马克思主义的人学理论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理论基础,也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基本原则。它要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为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根本目的服务,通过思想政治教育丰富和发展人的交往关系和社会关系,从而创设有利于人的自由个性生成和发展的教育情景。

作者单位:大理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上一篇:企业文化与思想政治工作相互关系 下一篇:加强大众传媒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